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46848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22.1 本章框架结构图,22.2 重点与难点导学 一、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 利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以及奥肯定律,可得出以下方程式: 上式即为总供给方程。其中,yf 表示潜在产出;Pe 表示预期价格水平。这一方程可以同时代表古典的、凯恩斯 的和常规的总供给曲线,而三者的差别在于参数 的取值及对 的解释。 当 时,总供给方程化为 ,此即为古典的总供给方程。 当 时,总供给方程化为 ,在Pe 已知的情况下,这一方程即为凯恩斯的总供给方程。 对 取有限正数的情况,方程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方程。根据该方程,总产出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的变动相关。 上述

2、分析表明,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失业率假说。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 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 )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认为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

3、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 ,式中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L1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息率;P为价格水平。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弗里德曼在吸收和修正凯恩斯灵活偏好论的基础上,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或者 )当作一

4、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而是决定V值的函数,V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V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2)自然失业率假说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失业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根据自然失业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总

5、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失业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3)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失业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以下几个主要观点: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6、。 货币主义者根据其理论和对经验资料所做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三点: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尽力避免国家干预。 货币主义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惟一的最佳选择。,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其四个假设条件如下: (1)个体利益最大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个体利益最大化这一假设与宏观经济

7、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应符合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条件。 (2)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三个含义: 第一,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第二,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 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

8、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4)自然失业率假说,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1)宏观政策无效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政策无效,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政策无效性意味着,要想使政策有效,它们就必须要有欺骗性,即使人们得不到有关政策的真实信息。然而,这一点在现实中往往做不到。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反对一切宏观经济政策。 图22-1 “政策无效性”主张 图22-1中,经济起初在A点处运行,该点是总需求曲线AD0、总供给曲线S

9、RAS0和LRAS三条线的交点。假设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考虑到理性预期,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之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从AD0向右移到AD1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从SRAS0到SRAS1的向左移动(当预期通货膨胀上升时,总供给曲线将会向左移动)所抵消。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将从A点直接移动到C点,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LRAS上,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投有变化,即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neutrality of money)。,(2)适应性预期错误论 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是指人们仅仅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它用以前的预期误差来修正以后预期的方式。

10、卢卡斯认为,适应性预期是错误的,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的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适应性预期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其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 (3)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 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卢卡斯在计量经济学的政策评价:一个批判一文中指出,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作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顾及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

11、为。 在政策建议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者并没有提出他们的主张,这与古典经济学不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 (1)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和新古典模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基本特点是,在分析时,令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潜在产出水平的垂直线,给短期总供给需求附加了预期变量。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的时候引入了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AD的变化可以由意料之中的因素(如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以及意料之外的因素(如自然灾害),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因素(如外汇波动等)引起。对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价格和产量的波动,理性

12、预期学派认为,国家是不能使用经济政策来使之稳定的。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无法事先得知,所以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事先都不知道这些因素的存在,更谈不到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理性预期学派的最终结论是:在任何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如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虽然冲击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它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使人们的偏好发生变动,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或者使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其中最常见、最值得分析的

13、是技术的冲击,因此,该理论有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击作为波动源。,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含义和主要政策观点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经济政策含义上基本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倾向,即主张尽可能地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让市场机制充分地发挥自行调节的作用,反对政府对经济生活过多干预,特别是反对实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在理性预期下就完全无效,同时也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更多的反对意见。 (1)公债非中性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不仅把公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也认为公债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为此,他们还提出了所谓的“公债哲学”,其要点是:第一,公债

14、的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欠公众的债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第三,公债不会对子孙后代构成负担,因为发行公债可以促使资本更多地形成,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而使子孙后代在偿付公债的负担之后,还能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消费。由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把用公债来弥补由于增加支出而造成的政府预算赤字这一办法看作是经济萧条时期刺激总需求的重要途径。总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看来,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即是有益处的。 (2)李嘉图等价定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说,复兴了19世纪初著名的古典经

15、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曾经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即:在本质上征税和举债是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既不会带来好处,也不会带来坏处。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或相同的。学者把它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按照李嘉图的观点,消费者是向前看的,因此,他们的支出不仅基于其现期收入,而且还基于其预期的未来收入。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不但认为货币政策不能改变产出增长的长期路径,而且认为用公债弥补政府赤字或减税的办法刺激经济都无济于事,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即不会带来益处。巴罗认为,不

16、管公债负担落在当代人身上还是后代人身上,李嘉图等价定理仍是成立的。,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理论观点 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 Economics)与新古典综合派同属凯恩斯主义阵营,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倾向于假定一个固定的名义工资,而新凯恩斯主义则试图为解释工资和价格黏性现象提供一个可以接受的微观基础。 1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 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 新凯恩斯主义者以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代替原凯恩斯主义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的概念。以工资黏性、价格黏性和非市场出清的假设取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工资、价格伸缩性和市场出清的假设,并将其与宏观层次上的产量和就业量等问题相结合,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2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 (1)非市场出清假设 传统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因此劳动市场上供求未必经常相等,而是经常处于非出清状态;新凯恩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