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45598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4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发展战略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发展战略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发展战略理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发展战略理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理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理论》ppt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3,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83,推动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现代化,3/83,(一)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4/83,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中国到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蓝图问题。,5/83,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完善阶段,第三步战略目 标提出阶段,第一、二步战略目标的提出,第一阶段 (19791982年),第二阶段 (19821987年),第三阶段 (1987 至今),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6/83

2、,7/83,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8/83,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9/83,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示,(人均800美元),(人均4000美元),小康,温饱,富裕,10/83,21世纪第一个十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 努力

3、,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1/83,实现第三步战实现略步骤的具体规划,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12/83,到建国一百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建党一百周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13/83,发展目的的人民性,2、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实现途径的开放性,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展速度适当,注重社会协调发展,14/83,(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指标体系,15/83,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4、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6/83,我们要在二十一世纪,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7/83,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18/83,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

5、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19/8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20/83,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存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1/83,“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第二,是真正对人类做出了贡献;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

6、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22/83,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3/83,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 战略重点 产业结构的含义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24/83,农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持,1、为奠定工业化提供资金的原始积累 2、为轻工业提供相当份额的工业原料 3、为工业生产的扩大补充新的劳动力 4、为工业生产提供巨大的市场,25/83,农业始终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

7、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26/83,2、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1)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 (2)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27/83,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新型工业化和传统工业化的区别与联系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28/83,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29/83,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 是顺

8、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30/8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就是处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是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 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 展的新机遇;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着物质基础, 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信 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 加速。,31/8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的三个方面关系: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

9、劳动密集型产 业的关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2-2,32/83,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33/83,(二)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由来 、目标、措施及意义 2、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促进城乡共同发展,34/83,(1)西部问题的由来 三线建设是一种以建立战略后方基地为目的的地区发展战略,是我国生产力布局向西的一次战略大转移。 (2)西部开发中的问题和对策,35/83,36/83,37/83,(19791994年的15年间),38/83,年递增速度 国民生产总值,年递增速度 国民生产总值,19.88%,15.78%,16.2%,东部

10、,中部,西部,19791994年的15年间,39/83,西部大开发战略,40/83,41/83,(3)西部的发展思路,42/83,(4)东部发展的思路 一是,43/83,二是,44/83,三是,45/83,四是,46/83,五是,47/83,(5)中部的发展思路,48/83,十五纲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方针 “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 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49/83,*西部大开发的目标 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西部 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 破性进展,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50/83,*国家实行重点支持

11、西部开发的政策 措施 200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实施 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颁布。通知中明确国家将实行重点支持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加大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大力,51/83,改善投资的软环境、实行税收优惠等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等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的政策以及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的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52/83,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积极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53/83,(三

12、)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经济增长方式的涵义及其转变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54/83,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经济起到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2)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55/8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56/83,(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57/83,58/83,59/83,2、科教兴国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酝酿阶段。从1975年到1987年党的第十三大以前。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从1987年10月党的第十三大到1995年5月6日公布的关于加

13、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60/83,第三阶段:发展和完善阶段。从1995年9月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到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 3、科教兴国的含义,61/83,4、科教兴国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科技、教育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3)科技、教育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关系,62/83,5、我国科技发展现状与未来 (1)我国科技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2)印度等国科技发展情况简介 (3)发展我国科技的对策,63/83,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加快改革和建立科研、开发、生产、营销紧密结合的机制,二是使企业成

14、为技术研究开发的主体,三是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四是优化科研组织结构,64/83,6、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1)我国教育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 (2)我国与其他国家教育发展的差距 (3)我国发展教育的对策,65/83,66/83,教育体制改革,一是改革非义务教育制度,二是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三是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四是探索与我国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67/83,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68/83,2、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从发展=经济增长,前进到 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污染治理,再前进到发展= 经济发

15、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 直至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69/83,知识经济,即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 *,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4、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5、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的共识 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严峻的现实所迫。,70/83,美国人拉兹洛,1998年6月1日在伦敦发表了题为“我们正对大自然做什么?”的演说,他在,演说中列举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每分钟有21公顷(52英亩)的热带森林被砍伐,50吨肥沃的表层土被风吹走,1.2万吨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层中,主要是由于3.5725万桶石油作为工商业燃料被烧掉造成的。每小时有685公顷(1696英亩)农用旱

16、地荒漠化了,每年大约是500700万公顷。每5小时有一种物种灭绝,人类在生物学上称为“裸猿,71/83,每天有25万吨硫酸以酸雨形式落在北半球,有60吨塑料包装袋和372吨鱼网被抛进大海。 每天有55人因农药而中毒,大约有7万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品侵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并以每年多出大约1000种的速度增长。每天世界人口增加23万,主要在贫困的国家和最贫困地区。每天可饮用水,72/83,供应量在减少,1970年人均占有量为1.7万立方米,1998年只有7500立方米;若不采取补救措施,2050年世界将有2/3人面临饮用水缺乏危机。大气层不断受到污染:在原始自然界中,大气中氧气含量占总容量的38%,本世纪中叶其比例是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