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简介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4557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计算机简介1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微型计算机简介1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微型计算机简介1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微型计算机简介1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微型计算机简介1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型计算机简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计算机简介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组装、维修及实训教程,电子教案 电子工业出版社,刘瑞新 编著,第1章 微型计算机简介,计算机组装、维修及 实训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本章内容包括现代计算机的分类、微型计算机发展简介(微型计算机的诞生、微型计算机的两大流派及其档次、微机的结构形式、品牌机与组装机)、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在实训中介绍了微机外部线缆的连接。 要求了解现代计算机的分类,掌握微型计算机的两大流派及其档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熟练掌握微机外部线缆的连接。,1.1 现代计算机的分类,根据当前对计算机的使用情况,把计算机分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便携机和手持机五大类。

2、 1. 服务器(Server) 2. 工作站(Workstation) 3. 台式机(Desktop PC) 4. 便携机(Mobile PC) 5. 手持机(Handheld PC),1.2 微型计算机发展简介,1.2.1 微型计算机的诞生 1. 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牛郎星 2. 第一台真正的微型计算机 3. IBM-PC的诞生 4. 比尔盖茨与微软公司,1.2.2 微型计算机的两大流派及其档次,微型计算机从诞生至今有两大流派:一个是由苹果公司独家设计的Apple系列;另一个是采用IBM开放技术,由众多公司一起组成的PC系列。 Apple机与PC的分代方法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如果按CPU

3、的位数来分,它们都经历了8位、16位、32位和64位四代。,1. Apple机及其档次,下面按照Apple机的分代方法,介绍几种典型机型。 (1) 第一代Apple II时代(19771983) Apple II产品如图1-1所示。1980年Apple III问世。,图1-1 Apple II机,(2) 第二代Macintosh时代(19841993) Mac机如图1-2所示。 Mac II机如图1-3所示。 Mac LC机如图1-4所示。,图1-2 Mac机 图1-3 Mac II机 图1-4 Mac LC机,(3) 第三代PowerPC时代(19941997) 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的Powe

4、r Book笔记本电脑,如图1-5所示。 最初Power Mac机的CPU采用PowerPC 601,CPU速度为60/66MHz,后来CPU采用PowerPC 603/604,CPU速度达到300MHz。如图1-6所示。,图1-5 Power Book 图1-6 Power Mac机,(4) 第四代G3/G4时代(19982002) 1998年8月,苹果公司推出iMac,从此个人微机进入了色彩缤纷的年代,很快便引起了业界以及消费者的强烈反响,如图1-7所示。iMac机CPU采用PowerPC G3,CPU速度为233700MHz,如图1-8所示。1999年苹果公司推出Power Mac G3

5、和iBook。,图1-7 iMac机 图1-8 PowerPC G4,1999年,苹果公司还推出了功能强大的Power Mac G4机,如图1-9所示。,图1-9 Power Mac G4机,2002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几款极漂亮的iMac和eMac机型,主要配置与Power Mac G4机基本相同,其外观如图1-10和图1-11所示。,图1-10 新款iMac机 图1-11 eMac机,2002年版的iBook G4、PowerBook G4,如图1-12所示。,图1-12 iBook G4、PowerBook G4,(5) 第五代G5时代(2003至今) 如图1-13所示,分别为单显示器、双

6、显示器的Power Mac G5机及其内部的照片。 无论如何,令苹果公司以及Apple机爱好者们骄傲的是,综观整个个人微机市场,无论群雄如何混战,品牌如何众多,但归根到底世界上只有两种个人微机:一类是IBM PC及其兼容机,一类就是Apple机。Apple机和PC撑起了庞大个人微机市场的两极。 由于Apple机只有苹果计算机国际有限公司(Apple Computer, Inc.)一家设计和生产,所以没有兼容机和组装机。,图1-13 Power Mac G5机,2. PC及其档次,从第一代个人微机问世到今天,CPU芯片已经发展到第七代产品,对应地产生了七个档次的个人微机系列。如果按PC所用CPU

7、的位数来分,只经历了8位(8088)、16位(80286)、32位(80386、80486、Pentium、K5、Pentium II、K6、Pentium III、Pentium 4、Athlon XP)和64位(Athlon 64)四代。但是,PC的外观从诞生到现在,几乎没有多少改变,仍然保持第一台PC的样子。,(1) 第一代PC(准16位) 第一代PC以IBM公司的IBM PC/XT机为代表,CPU用的是8088,诞生于1981年,如图1-14所示。后来出现了许多兼容机,它们有些选用了NEC公司生产的与8088兼容的V20。,(2) 第二代PC(16位) IBM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IB

8、M PC/AT标志着第二代PC的诞生,如图1-15所示。它采用80286为CPU。,图1-14 IBM PC,图1-15 IBM PC/AT,(3) 第三代PC(32位) 1987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386微处理器。386又进一步分为SX和DX两档,档次由低到高依次为386SX、386DX。用各档CPU组装的机器,称为该档次的微机,如386DX。 (4) 第四代PC(32位) 198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486微处理器。486也分为SX和DX两档,即486SX和486DX。 (5) 第五代PC(32位) 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第五代微处理器Pentium,中文名称为“奔

9、腾”。Pentium实际上应该称为80586,但Intel公司出于宣传竞争方面的考虑,改变了“x86”传统的命名方法。其他公司推出的第五代CPU还有AMD公司的K5、Cyrix公司的6x86。1997年,Intel公司推出了多功能Pentium MMX。奔腾档次的微机由于可运行Windows 95,所以现在仍有部分在使用。,(6) 第六代PC(32位) 1998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II、Celeron CPU,后来推出了Pentium III、Pentium 4。其他公司也推出了相同档次的CPU,如K6、Athlon XP、VIA C3等,配置了第六代CPU的PC是目前最流

10、行的档次。目前流行微机的外观,如图1-16所示。 (7) 第七代64位PC 2003年9月23日,AMD发布了面向台式机和笔记本的64位处理器:Athlon 64和Athlon 64 FX,标志着64位PC时代的到来。,图1-16 目前微机的外观,1.2.3 微机的结构形式,目前个人微机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即台式个人微机和便携式个人微机。 1. 台式个人微机 最初的个人微机都是台式的,至今这仍是它的主要形式,如下图所示。,台式个人微机,2. 便携式个人微机,便携式个人微机又称笔记本电脑,它把主机、硬盘驱动器、键盘和显示器等部件组装在一起,体积只有手提包大小,并能用蓄电池供电,可以随身携带,如图

11、1-17所示。 2002年11月微软在全球推出Tablet PC(平板计算机),其他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Tablet PC,Tablet PC被称代表PC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的产品。图1-18所示是几款Tablet PC。,图1-17 便携式个人微机,图1-18 Tablet PC,1.2.4 品牌机与组装机,目前国内市场上各种类型的微机种类繁多,即使相同档次、相同配置的微机,其价格仍有较大差异,大致可分为进口品牌机、国产品牌机和组装机几类。 1. 品牌机 2. 组装机 3. 准系统 “准系统”是指一种在机箱内集成了主板和电源,有时甚至包括了软驱、光驱,用户在购回后只需安装CPU、硬盘、内存等配件的

12、一种产品。图1-19所示是准系统的外观及内部结构。,图1-19 准系统的外观及其内部结构,1.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系统的组成,通常是先分成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然后再根据每一部分功能进一步划分,如图1-20所示。,图1-20 微机系统组成,1.3.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 微型计算机的逻辑结构 从发明计算机至今的50多年,尽管其在规模、速度、性能、应用领域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其基本结构仍然是按照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提出的“存储程序方式”原理设计的,故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其基本思想是,计算机至少应具备以下五种部件才能完成用户所需的基本功能。 输入设备。

13、 存储器。 运算器。 输出设备。 控制器。 (1) 主机 微机硬件系统由主机和外部设备组成。主机又由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和内存储器组成。,(2)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人们把指示计算机工作的程序和要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以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都存放在存储器中。 内存储器 外存储器 (3)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是人们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和数据的一类设备。这类设备是微机系统接收信息的部件。 (4)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是微机向用户输出处理结果的设备。输出设备负责把微机中的信

14、息以人们需要的形式传送出来。 在微机硬件系统中,各部件被总线联系起来,互通信息,在CPU的管理下,按人们设计的程序,步调一致地协调运行,高效、准确地完成人们交给的任务。,2. 微型计算机的物理结构,图1-21是从外部看到的、典型的微机系统的实例,它由主机、键盘、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图1-21 从外部看到的微机系统,主机是安装在一个主机箱内所有部件的统一体,其中除了功能意义上的主机以外,还包括电源和若干构成系统所必不可少的外部设备和接口部件,其结构如图1-22所示。,图1-22 主机内部的结构,3. 常见微型计算机的配置,计算机的配置是指组成计算机的各部件的型号及性能。目前,典型台式微型机的配置

15、如下。 微处理器:Intel Pentium 4 2.4C或AMD Barton 2500+ 内存:128512MB DDR SDRAM 硬盘:80120GB 光驱:52 Combo或16 DVD-ROM或8 DVD-/+RW 显示器:1519 CRT显示器或LCD液晶显示器 操作系统:Windows 98/2000/XP,1.3.2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1. 系统软件 (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运行在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从而在计算机与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2) 程序设计语言的语言翻译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它是人们设计程序的工具。

16、 (3) 其他系统软件 这类应用软件包括故障诊断程序以及其他服务性程序等。 2.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各行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设计的各种程序,它们可以直接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1.4 实习微机外部线缆的连接,对微机用户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微机外部线缆的连接。主机箱与显示器、键盘、鼠标之间通过线缆连接起来,从后部看,电源线、信号线的连接图,如图1-23所示。,图1-23 从后部看到的微机系统,微机外部线缆的连接遵循先连接信号线,后连接电源线的原则。其连接步骤如下。 1. 显示器的连接 连接信号线。如图1-24所示。 连接电源线。,图1-24 显示器信号插头与显示卡插座,2. 连接键盘、鼠标 对于ATX主板,PS/2插孔上方的是鼠标接口,下方是键盘接口,如图1-25所示。 3. 连接主机电源 4. 开机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