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45457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本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 知识经济时代,人已成为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应了解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历史沿革,认识关于人性假设的管理哲学,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主体内容。应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程序熟练掌握。并能将所学的其它管理知识成果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融会贯通。以增強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运作能力。,适用专业: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三、作业布置 本学期作业布

2、置不少于4次,作业形式有案例分析、基本知识的理解深化等。 四、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 黄维德 董临萍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5 参考书: 1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张一池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9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张德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001 3、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案林泽炎编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 2001年,五、课外学习要求 尽量多涉及一些组织行为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相关管理知识。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采取期末考评一次;期末闭卷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 七、其它说明 平时成绩为:考勤、提问、案例讨论、及作业等。

3、,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需要了解人力资源 的概念及其特征,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理 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综述,一、什么是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特点 三、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定义,广义:智力正常的人。 狭义:(多种) 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企业人力资源指企业的全体人员。,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数量:指一定区域内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数量总和。 质量:知识水平、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身体素质。 人才,一般指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人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二、人力资源特征,1、生物特性。

4、 2、时效性-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体能和智能不同。 3、能动性-唯一能起到创造作用的因素。 开发的能动性 (自我强化) 选择职业的自主性 积极劳动,发挥创造性 4、再生持续性-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自我补偿,自我更新,自我丰富,持续开发。 5、社会性-受民族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6、两重性 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高增值性-挪威1900年到1995年统计测算,对固定资产、普通劳动者和智力投资的额度分别每增加1%,则与其相对应的社会生产量分别增加0.2%、0.76%和1.8%,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对企业而言,通过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对员工而言,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5、,(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为组织不断获取人力资源,并对其进行一系列整合调整,使得其工作绩效增加,潜能不断得以挖掘和发挥,从而支持组织目标达成的管理活动、职能、责任和过程。 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量的管理针对人力资源的外在要素,如人与物的合适比例和有机结合。 质的管理针对人力资源的内在要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管理。,(二)主体内容: 具体包含5大环节。 获取 整合 保持与激励 控制与调整 开发,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经验管理阶段 人事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一、经验管理阶段 1、时间: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作坊时期 2、管理模式:师傅对徒弟的

6、严格悉心管制式 3、人的地位:会说话的工具 4、管理特点:无严格的规章制度;凭主观经验行事,二、人事管理阶段 (一)科学管理阶段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背景:管理已成为一门科学;工业革命 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械化大生产。 3、管理模式: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奠定了人事管理的基础。 4、对人的认识:基于经济人假设,(二)行为科学管理阶段 1、时间:20世纪初期中期 2、背景:二战之后 3、管理特色: 重视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重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在管理中注重满足员工的需要。 4、代表性研究:梅奥的霍桑实验 5、对人的认识:社会人假设,三、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企业

7、管理发展的必然,1. 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 2. 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 3. 缺乏合理的分工 4. 靠经验、直觉决策 5. 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 6. 管理稳定性差 7. 管理效果:效率低下、士气低落,1.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2. 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 3. 控制方式严格的外部监督 4. 管理的人性假设前提以经济人为主的多种人性假设 5. 管理特色纯理性管理,排除感情因素 6. 依靠科学手段进行决策 7. 管理稳定性好 8. 管理效果高效率,低士气,1. 管理中心:以物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2. 管理特色:理性管理 非理性管理 3. 管理重点:直接管理行为 管理思想,靠思想影响行为 4. 管理的人性假

8、设前提:经济人 观念人 5. 控制方法:外部控制为主 自我控制为主 6. 管理手段:硬管理为主 软硬结合,以软管理为主 7. 管理稳定性好 8. 管理效果:高效率,高士气,经验管理阶段 (17691910),科学管理阶段 (19111980),文化管理阶段 (1981),关注生产环节的管理,重视市场销售的管理,偏向资产运营的管理,强调以发挥人的潜力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杰出企业,成功企业的特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企业文化 对员工需求经常进行评估,定期做员工满意度调查 重视企业内部沟通,包括上级与下属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 重视员工发展的

9、长远计划 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与训练,管理人员以他们对人的性质和行为的假设为依据,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控制和激励人们。 一、经济人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三、成就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第三节 关于人的管理哲学 人性假设,一、经济人假设-X理论与荀子的性恶论, 1、相关理论 (1)经济人假设 人由经济诱因引发工作动机,目的是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总是被动地工作 人以理性的方式行事,力图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报酬 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2)X理论,(3)荀子的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

10、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 没有雄心壮志,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让人领导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达到组织目标须靠外力管制 缺乏理智、不能自制,易受他人影响 目标是满足基本的生理及安全需要,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少数能克制自己的人应负起管理责任,2、代表的管理方法:科学管理 管理人员只关注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职能是计划、组织、指导、控制; 应用职权,发号施令,让人服从。强调人适应组织要求,而不考虑人的需求; 强调严格的规章制度; 用金钱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麦认为,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不丰裕时有效,当人

11、们的生活富裕了就无效。他提出了Y-理论。,二、社会人假设与孟子的性善论,1、代表性研究及理论: 霍桑实验 组织行为理论 工作的动机是社会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要求良好的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 工业革命的结果使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意义 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的社会需要 人可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作出不同的反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令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怨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

12、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兴奶逡病!,2、相应的管理方式: 关心人,满足人在工作中的社会需要。 重视员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重视团队对个人的影响和团队的奖惩制度,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倾听员工心声,及时向上级呼吁和汇报。 让员工参与管理。,三、 “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与梁启超的尽性主义,1 、相关理论 (1)“自我实现人”假设 员工除了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外,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追求充实和发展,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与每个人的价值观念相关。,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也可能是一种惩罚,具体视环境而定

13、。厌恶工作不是人的本性 人们愿意实行自我表现管理和自我表现控制来完成应该完成的目标 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多数人在解决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普通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部分发挥,(2)Y理论,(3)梁启超的尽性主义 尽性主义,是要把各人的天赋良能发挥到十分圆满。,2、与Y-理论相应的管理方式 管理职能的重点是创造使人能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并使员工在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时也实现个人目标; 激励方式主要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使其有成就感; 管理制度上给员工更多自主权。

14、 思考题:对比X-理论和Y-理论及相应的管理方式,你有和见解?,一些学者对Y-理论的批评 固然不能说所有的人天生就是懒惰而不愿负责任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确实是这样,而且坚决不愿改变。对于这些人,应用Y-理论进行管理,难免会失败。,四、复杂人假设 1、超Y理论 (权变理论)与告子的性无善恶论,“性无善无不善也。” “性如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人的需要不仅是复杂的,而且会随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变 人在同一时间有多种需要和动机 人在组织中生活,可以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人在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会形成

15、不同的动机 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己的动机构造及他跟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人的需要、能力上的差别,对同一管理方式各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2、相应的管理方式 依据工作性质来把握组织形式的权变尺度; 对于领导方式而言,当企业任务不明确,工作无序时应采用专权领导;反之,当任务明确、分工清楚、工作有序时,主张授权领导; 管理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员工的个体差别,因人而异采用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第五节 谁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高层管理者 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员 其他管理人员,部门经理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开发绩效考核工具 组织考核,汇总处理考核结果 保存考

16、核记录,开展招聘活动,不断扩大应聘人员队伍 进行初步筛选并将合格的候选人推荐给部门主管 甄选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 甄选技术的开发,汇总并协调各部门的人力资源计划 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计划,运用公司的评估表格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面谈,说明工作对人员的要求,为人力资源部门的选聘测试提供依据 面试应聘人员并作出录用决策,了解企业整体战略和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部门的人力资源计划,考核,招聘与 录用,人力资源计划,对所讨论的工作的职责范围作出说明,为工作分析人员提供帮助 协助工作分析调查,工作分析的组织协调 根据部门主管提供的信息写出工作说明,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部门经理的工作,工作分析,职能,部门经理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根据公司及工作要求安排员工,对新员工进行指导和培训 为新的业务的开展评估、推荐管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