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45394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三、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1、心脏大小和位置 2、心率 3、血压,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分类;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的血液动力学、临床表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指标。 熟悉:上述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法,体格检查及特殊检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病因 任何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的因素

2、都可以使心脏的某一部分出现发育停滞和异常。 目前认为心血管畸形的发生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致。,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为最严重的一组。常见的有法洛氏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一、室间隔缺损(VSD) 二、房间隔缺损(ASD) 三、动脉导管未闭(PDA) 四、法洛氏四联症(TOF),一、室间隔缺损,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脏畸形同时存在。 可分为四种类型: 1、膜部 2、漏斗部 3、三尖瓣后

3、方 4、室间隔肌部,病理生理,主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交通。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室间隔缺损所引起的分流是自左向右,所以一般无青紫。,临床表现,小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正常,胸廓无畸形,临床上多于体检时发现杂音。 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即可出现症状,表现为喂养困难,吸吮时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二、房间隔缺损,分为: 1、卵圆孔未闭 2、第一孔未闭型缺损 3、第二孔未闭型缺损,病理生理,出生后随着肺循环血量的增加,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压力,分流自左向右,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侧心室顺应性。,临床表现,缺损

4、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及生长发育迟缓。,三、动脉导管未闭,分为三型: 1、管型 2、漏斗型 3、窗型,病理生理,由于主动脉血流入肺动脉,故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而致脉压差增大。,临床表现,导管口径较细者,分流量小,临床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儿疲劳无力、多汗,易合并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气急、咳嗽等。,四、法洛氏四联症,是由以下四种畸形组成: 1、肺动脉狭窄 2、室间隔缺损 3、主动脉骑跨 4、右心室肥厚,病理生理,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循环受阻

5、,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右心室压力增高;狭窄严重时,右心室压力超过左心室,此时为右向左分流,血液大部分进入骑跨的主动脉。,临床表现,1、青紫 2、缺氧发作 3、蹲踞症状 4、杵状指(趾),防治原则,1、内科治疗: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控制感染、防治并发症;对症治疗。 2、外科治疗: 目前常见先心病均能手术根治,近年采用心导管介入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且疗效确切、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 3、加强孕期保健:,护理,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诊断 三、护理目标,四、护理措施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2、供给充足营养 3、预防感染 4、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5、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五、护理评价,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