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5课时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3576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5课时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广东省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5课时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广东省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5课时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广东省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5课时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广东省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5课时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5课时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5课时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2,(一)相关概念的理解 1赤道板和细胞板 赤道板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不是实际存在的结构,只是一个想象的人为定义的平面。 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的,是实际存在的结构,细胞板向中央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2.纺锤体、纺锤丝、星射线,3,3DNA、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染色体、染色质、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判断技巧:DNA数目看条数;染色体数目看着丝点数目;染色单体数:DNA复制后看条数,DNA复制前无染色单体。,4,4细胞周期 (1)具有细胞周期的前提条件能连续分裂的细胞 动物:造血干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癌细胞 植物:

2、根尖分生区细胞、芽的顶端分生组织、茎的形成层细胞 (2)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5,6,G1期主要进行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属于细胞生长期。 S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 G2期DNA合成结束,但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属有丝分裂的准备期。 (3)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 外部因素:温度等可影响细胞周期。,7,【例1】 如图是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概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3过程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不同 B4过程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物质运输功能提高,C5过程形成的细胞周期变短,形成的子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 D能进行1、

3、2、6过程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并且经历的时间相同,8,解析:图中1、2是细胞分裂,3是细胞分化,4是细胞衰老,5是细胞癌变,6是细胞连续分裂。3过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蛋白质的种类不同;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不同细胞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差异,细胞周期一般是不同的。,9,(二)细胞分裂过程中内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规律 (1)变化过程:,(2)变化的意义: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有利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均分,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有利于遗传物质中储存的遗传信息的表达。,10,2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11,3细胞

4、结构变化规律 (1)纺锤体变化规律:形成解体、消失 (2)核仁、核膜变化规律:解体、消失重建 (3)中心粒变化规律(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 复制(间期)移向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前期)分配到子细胞(末期),12,4与有丝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间期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并决定细胞的分裂方向,在间期复制,前期移向两极。 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末期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线粒体:为DNA、蛋白质的合成及纺锤丝(星射线)牵引染色体运动等提供能量。,13,【例2】(2011汕头模拟)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

5、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B,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14,解析: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原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复制形成的所有DNA分子中一条链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另一条链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分裂中期,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放射性,一条不含放射性。,15,(

6、三)细胞分裂方式的比较 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16,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分,17,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1)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核DNA、染色体的变化,18,4.动物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定与分析 (1)分裂方式的判断(注:正常体细胞核内染色体数量为2N、核DNA分子数为2C),19,20,21,22,(2)分裂细胞的判断 据减数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方式判断,动植物细胞的识别 细胞为方形;无中心粒;有细胞板高等植物细胞 细胞为方形;有中心粒

7、;有细胞板低等植物细胞 细胞为圆形;有中心粒;细胞膜缢裂动物细胞,23,【例3】下图代表细胞增殖的曲线图1和细胞分裂图2,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4,A图1代表的一定是有丝分裂的曲线,所以图2不可能处于图1的某时期 B图2的细胞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C不考虑基因突变和重组,图2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都应为aBd D如果为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图2的细胞只能发生在雄性生殖器官内,25,解析:图1代表的可能是减数分裂的曲线,所以图2可能处于图1的某时期;图2的细胞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如果为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图2的细胞可能

8、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可能发生在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内。,答案:C,26,1.(2011天津卷)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D,27,解析:玉米为二倍体植株,所以其单倍体幼苗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图示中的曲线描述的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形成的二倍体植株均为纯合子;图示过程由于没有包含减数分裂过程,所

9、以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基因重组等现象。,28,2.(2011江苏卷)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 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29,将

10、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30,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_。 (2)步骤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 _。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_性染料。 (4)为了使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酸,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31,(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质量分数为_

1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 _。,(6)右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 _。,0.01%,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 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32,解析:(1)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使植物根尖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顺序为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物像,并在低倍镜下将该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进行仔细观察。 (3)为细胞核中染色体或染色质染色的染色剂为碱性染料。,33,(4)为使统计数据更科学,计数时需对同一组装片的多个视野进行统计、计数并取其平均值。 (5)由表格数据的比较即可知。 (6)图示细胞a中的染色体并未加倍,说明秋水仙素处理应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后,从而才使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没有发生加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