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3月17日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35410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7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语言教育3月17日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幼儿语言教育3月17日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幼儿语言教育3月17日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幼儿语言教育3月17日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幼儿语言教育3月17日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语言教育3月17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语言教育3月17日(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唐小艳 2012.3.17,儿童语言获得理论,1. 环境论 2. 先天决定论 3.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第一节 幼儿用语言学习的特点,语言学习,是掌握语言符号并使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一、言语获得理论简介,一、环境论( 后天论) 1.模仿说,(1)传统模仿说 代表人物:阿尔波特(Allpport) 主要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反面观点: 儿童总是用已有的句法形式改变示范句的句型, 或坚持自己原有的句型。 儿童语言的创造性,理解先于产生。 (2) 选择性模仿说 代表人物:怀特赫斯特(Whitehurst) 主要观点:儿童学习语言是有选择

2、性的。 特点: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 选择性模仿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2.强化说,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要观点: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 主张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 反面观点:理论的根据不是实际观察,而是从对较低级的动物 做试验后得出的类比。 强化不能解释儿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听、说本族语 言能力的事实。 成人对儿童语言的强化多集中于内容的真实性,这 种强化难以解释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的发展。,二、先天决定论,1.先天语言能力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主要观点: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 即普遍的语法知识。 理论根据:儿童获得

3、语言的过程在4岁内就能完成。 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 天具有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 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 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 评论意见:此理论在方法论上是思辨性的,观点上是先验的、唯 理论的。 根据该理论,幼儿在语言获得的开始阶段就具有一套 成人的语言系统,但研究证明并非如此。 该理论否定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自然成熟说,代表人物:勒纳伯格(E.H.Lenneberg) 主要观点: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 语言的获得有个关键期,约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

4、春期为 止。 评价: 否定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无法解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不能学会正 常人口语的原因。,三. 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论强调后天因素的决定性作用,而先天决定论突出的是先天因素的作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之外又提出了由其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个语言赖以依托的第三者认知结构,提出了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1.认知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评价:皮亚杰学派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

5、用来说明儿童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但过分强调认知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而忽视语言发展对认知发展的反作用,不免带有片面性。,2. 社会相互作用论,社会交往说是布鲁纳、贝茨等学者的理论主张。他们认为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的语言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的发展,更需要在交往中发挥语言的实际交际功能。,代表人物:鲁利亚 主要观点:强调语言环境和对儿童的语言输入的作用。 评价:不能说明儿童如何在交往中,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语言能力。,3.规则学习说,布朗、弗拉瑟、伯科等学者提出的规则学习说是在乔姆斯基和行为主义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规则学习说认为,儿童具有一种理解母语

6、的先天处理机制,而这种机制主要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儿童学习母语是一个归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儿童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对规则的学习。,规则学习说强调儿童的语言学习有先天能力的存在,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先天能力中,不包括语言的普遍特征。结合了行为主义和乔姆斯基学说,相互补充。,四、总结,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表现是遗传和环境作用的争论在语言领域的体现。,二、语言学习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幼儿学习语言符号以及结构组织方式的过程并不是完全被动的。 一方面,幼儿对于周围人们提供给他的语言范例进行着选择,只有一些他们能理解、能模仿的语言范例才会被他们所注意,并有意识的去练习。 另一方面,幼儿在直接模仿

7、成人言语的同时,总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着变通式的模仿. 也就是说,周围人向幼儿提供什么样的言语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幼儿自身特点的影响。,(一)幼儿对语言的模仿既有选择性又有变通性,幼儿对语言的模仿主要有以下的三种不同的方式: 1.完全模仿是指幼儿直接将听到的语言完全重复出来 幼儿通过对语言内容、形式,甚至表情的直接模仿习得了大量的语音、词汇和表达方式。,2.结构式模仿 结构式模仿是指幼儿借用听来的话语结构,用以表达不同于原话的内容。 小朋友在做体操,3.变通式模仿 是指幼儿对原话的结构进行一些调整,然后说出一些新的句子,(二)言语交际需要是幼儿主动建构语言的必要条件,狼孩、熊孩、猪孩缺乏语言刺激

8、也就是说,儿童只有在言语交际的大量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种工具。,三、语言学习是实现幼儿语言个性化的过程,语言学习是实现幼儿语言个性化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幼儿模仿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变通性和变通性,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语言学习是个性化的过程。 其次,从语言反映的事物来看,人们喜欢谈什么是因人而异的,四、语言学习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语言学习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 符号 事物 幼儿学习语言的时候就必定要弄明白各个词语代表的含义,因此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联系。,五、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过程,幼儿学习和掌握、 语词、句子

9、,是一个 从无到有,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到完全理解的过程,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 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首先,在人的诸多素质中,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质。 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 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吴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

10、。” 再次,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已成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恰是学习的工具,通过听、说、读、写各种学习渠道,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三)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

11、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第二节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 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就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一方面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如谈话活

12、动中幼儿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语言;文学活动中侧重理解和使用叙事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游戏要求幼儿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 另一方面,日常的语言交往是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二)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却简单的将幼儿创造性地培养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这几年,许多教师上公开课都喜欢上艺术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容易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活动看起来新颖、好看。 其实,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语言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反思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

13、依然是由教师发起的提问很多。创造性地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当是纲要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的活动环境。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都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实际运用得并不很好: 一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难以照顾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 二是因为我们对个别差异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只笼统地按能力差异施教。 当代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认同儿童语言发展的既有人类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非常明显的个别差异,因而要求给每一个儿童提供符合个别需要的教育机会。 纲要也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

14、,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种全新认识“智能”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每个孩子的“智力类型”,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活动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四)整合性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整合性原则,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如把语言教育活动与其它各科内容进行整合;在选择和编排

15、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 二是语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为幼儿创设具有真实语言运用机会的不同交流情境,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还应该注意把语言教育活动渗透到各种游戏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幼儿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如:秋天到了,幼儿园内的各种树木发生了变化,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孩子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幼儿在观察中议论、想象,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观察过程中,很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五)主体活动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主体性”和“活动性”共同

16、构成的,活动必须是主体的活动,剥夺了主体性,活动是不可能进行的。而主体性又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主体性和活动性密不可分。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而要使儿童真正实现“自主”,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做活动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要主动和有主动权,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强师生间、幼儿间的积极互动。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六)大量感知和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幼儿阶段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年龄越小越明显,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幼儿有着极强的无意识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所以,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全面平衡的儿童文学精品,利用餐前饭后让他们进行积累和感知。 所谓感知,就是不要求幼儿理解并会说出作品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更不要求他们会复述所听过的每个儿童文学作品。这里只寻求一种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修养和今后的语言创作是极其有利的。,一、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个体的原则,二、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