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33520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分析化学武汉第(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化学复习,考试内容:分析化学概论 *定量分析概论 *定量分析误差 *酸碱滴定 *配位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 *沉淀滴定 *重量分析 吸光光度法 分离方法,题型:选择、 判断、 填空、解释、计算 解题方法 1.分析题义弄清要解决的问题 2.找出解决的途径、原理、 条件、公式 3.列式计算 *概念、典型例题、作业题要求掌握,绪 论 目的要求: (1) 弄清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作用、特点 (2) 分析化学的分类;分析对象 、任务、试样用量及操作方法、 物质不同性质作测定基 础(测定原理) 、目的 (3)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准确度、灵敏度、速度及自动化程 度、遥测、微区分析 (4) 分析化学学习

2、方法。 1.学习目的、态度,掌握适宜学习方法*。 2.牢固掌握“三基”知识。 3.重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4.树立准确“量”的概念。 5.学会查、用参考书 6.教材为主,笔记为辅;复习后独立完成作业。期末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作业1/3以上不交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第二章 定量分析概论 目的要求:(1) 弄清定量分析过程; (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 有效数字及运用; (4) 滴定分析基本知识(特点、 分类、方式、反应要求等); (5) 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1.基本概念:误差、偏差,准确度、精密度及相互关系;有效数字,滴定分析法一套(计量点(等量点)、终点、滴定、滴定误差

3、、滴定分析、标液),基准物 2. 定量分析过程 (1)采样、制样 采样:代表性 、据分析对象不同用不同取样方法 公式 mQKda (Kg), 制样: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四个步骤,按四分法缩分 (2)试样分解 要求 :分解完全、无损失、不引入待测与干扰;方法有溶解法(酸、碱溶;溶剂水、酸、碱和混合酸)和熔融法 *(3)消除干扰与测定(分析实际存在困难问题) 消除干扰方法: a.掩蔽络合,沉淀,氧化还原法 b.分离沉淀,萃取,离子交换法等 测定:应据待测组分性质、含量、分析结果准确度要求及实验室设备等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4)分析结果计算与评价 化学表示形式 (化学式 ):实际存在形式 、

4、氧化物和元素形式、所需组分、离子含量。 含量表示形式: a.常量组分 相对百分含量 b.低含量组分gg1,ngg 1 ,pgg 1表示 以前用 ppM ppb ppt表示,*3.误差、偏差来源、计算公式 (1)误差来源、分类;主要系统(重复性、单向性、 数值基本不变性) a.方法误差 b.仪器和试剂误差 c操作误差 d.主观(随机)误差 *规范、正确操作 (2)误差、偏差计算公式 误差E = xi - xT 偏差 相对误差 ,相对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4.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 1.有效数字 (概念) A.*0的作用定位/测量 0.03020 B.对数与负对数 pH=10.21 lgK=

5、18.20 C.含量:小数点后两位 55.32% 5.32% 0.32% D.误差与平衡常数:两位 2.记录规则:仪器精准度 3.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 4.运算规则:加减 乘除,*5.滴定分析 (1)滴定分析特点与主要方法:特点、测定原理(化学计量数、等物质量反应规则)、要求三准(浓度、体积、终点)、主要方法(酸碱、 络合、氧化还原、 沉淀) (2) 滴定分析对反应要求和滴定方式 要求:反应完全(反应定量完成,99.9%, 按一定反应式反应,有确定化学计量关系)、反应速度快 、有适当简便方法确定终点。 方式:直接、返滴、置换、间接 *6.基准物与标液 (1)基准物质要求:a.试剂组成与化学

6、式完全相符, b.试剂的纯度足够高c.性质稳定, d.试剂最好有较大摩尔质量,没有副反应。*判断是否基准物质 (2)标准溶液配制方法:直接法+ 标定法(间接法),*7.滴定分析计算方法:化学计量数+等物质量反应规则(基本单元);4位有效数字 (1).标液浓度表示:量浓度CB(基本单元选择) +滴定度Ts/x(g/mL或%/mL) 滴定度与物质量浓度换算 (CV) K2Cr207 = 1/6 (m/M) Fe1000 (2)T与X间计量关系 tT + bB cC + dD nB = b/tnT, 或 nT = t/b nB 2MnO4+5C2O42+16H+ = 2Mn2+10CO2+8H2O

7、n (1/5 KMnO4)=n (1/2 H2C2O4),(3).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A.直接配制法 B.标定法 a. 标液标定 tT + bBcC + dD b.基准物标定 tT + bBcC + dD nT = t / b nB,,4待测组分含量计算 T cT VT 反应 tT + bBcC + dD B MB mB 例5-45-7,*1.基本概念:标准偏差、自由度、置信度、显著性、平均值置信区间 *2.标准偏差 3.正态分布、 t分布、 *t检验方法 *4.平均值置信区间 *5.可疑值的取舍 4 法;|x异- | 4 ,舍去 0) 若 T计 T,n 舍去x异 保留x异(参与平均) Q检验

8、法(了解),*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A.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B.减小测量误差 称样量 0.2 g 关键测量 适当 测量体积 20 mL C.减小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n=34 D.消除系统误差 a.对照试验 (1) 标样对照 (2)加入回收法 (3)用其他可靠分析方法对照 b.空白试验 c.校准仪器 d.分析结果校正,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目的要求: (1)酸碱质子理论及酸碱平衡 (2)酸度对弱酸(碱)型体分布影响; (3)各类酸碱溶液pH计算 (4)各类酸碱滴定pH变化情况及指示 剂选择; (5)滴定反应完全程度及酸碱滴定应用 理论计算 解

9、决酸度途径 实测 重点酸度计算及对反应影响、应用,*1.基本概念:酸碱质子理论一套(酸 、 碱、 酸碱半反应 、共轭酸碱对、两性物质、酸碱反应、共轭酸碱对Ka 与Kb关系 一元KaKb = Kw, 二元Ka1 Kb3 = Ka2 Kb2 = Ka3 Kb1 = Kw 交叉关系)、PBE、酸(碱)的浓度与酸(碱)度、分析浓度(C) 、平衡浓度(x) 、缓冲溶液、缓冲指数、指示剂变色点、变色范围、突跃范围 2.活度 * 3.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计算 (1)、 x 2位有效 (2)MBE、CBE、*PBE熟练正确写出 例Na2CO3 (3). 溶液pH计算 总结公式、条件列表、例题 a.强酸(碱)C1

10、0-6 H+=CHCl C10-6 . b.一元酸(碱) 条件、公式, 重点近似式 、最简式,c.多元酸:近似一元酸(碱)条件 0.05 或Ka1 Ka2 d.两性物多元酸酸式盐 ,重点近似式、最简式 e.缓冲溶液,*4.缓冲溶液 缓冲原理、分类、配制计算、 计算 =HA =2.3HAACHA 、max条件pKa=pH ,max=0.58C、缓冲范围pH = pka 1;缓冲溶液选择原则(会选)对测量过程没有干扰,所需控制pH应在缓冲范围内,pKa值尽量与所需控制工作pH一致,即pKa=pH;有足够缓冲容量,以满足工作需要,组分比最好1:1,总浓度在0.01-1 molL1之间;缓冲物质应廉价

11、易得,避免污染。 *5.酸碱指示剂 变色原理 A.变色点pH=pKHIn、变色范围pH= pKHIn 1 B.常用指示剂MO/MR/PP C.指示剂选择原则 *6.滴定原理 (1).滴准判据式:一元弱酸、碱TE%01 , pH=0.3,Kac108 多元酸分步滴准判别式 T E % =0.3 ,pH=0.3 ,CKa1108 ,CKa2108 Ka1 / Ka2105 (2).滴定曲线突跃及影响因素C,Ka,一元强、弱,多元,(3).指示剂选择(粗算计量点pH值)据突跃pH范围选择合适指示剂其pKapHsp,变色范围应完全或基本落在突跃范围内,则TE%0.1%。 (4).终点误差林帮公式 (5

12、).酸碱滴定中C02的影响 *7.酸碱滴定法应用:测酸碱的总浓度、定性、定量、测M 或Ka。 *铵盐中含氮量测定(蒸馏法、甲醛法) *混合碱测定(双指示剂法) HCl,NaOH标定,基准物 测M 或Ka,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目的要求 (1)弄清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特别是 EDTA本身及络合物的特性 (2)络合平衡各种常数表示法 (3)导出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4)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及应用(滴定曲线、 适宜酸度、酸效应曲线、络合指示剂 选择、终点误差) (5)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1.基本概念:逐级稳定与逐级离解常数,1:n型交叉倒数关系、累积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络合效应、共存效应

13、、 K稳与KMY及关系、 最高酸度、最低酸度、最佳酸度、封闭 2. EDTA特性:络合剂受酸度影响 EDTA-M特性:广泛性 稳定性、络合比简单(1:1) 水溶性 M无色则MY亦无色、M有色则MY色更深 *3. 络合物各种平衡常数意义、表示及相互关系 稳定常数(形成常数) k 1 k2 Kn 离解常数 (不稳定常数) k1=1/k n kn-1=1/k 2 kn=1/k 1 交叉倒数关系 逐级累积稳定常数n= K稳1K稳2K稳n 质子化常数K H i 、 H i K稳=1/K不稳 pK不稳=lgK稳 4.络合物的分布、平均配位数,*5.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副反应影响(大)用副反应系数表示 =

14、总/ =1/, = 总/ ,M(L)=1+i L i 查表 M(OH)=1+i OH- i A(B)=1+i B i Y(H)=1+i H+ i Y(N)=1+KNY N Y =Y(H)+Y(N)-1 ;M =M(OH)+M(L)-1 X = X总/ i *6. lgK MY计算 M + Y = MY M Y MY 1gKMY =1g KMY -1gM -1gY +lgMY =1g KMY -1gM -1gY 近似式 MY略 =1g KMY -1gY(H) 最简式M =1, Y(H) Y(N) 络合物稳定性与pH关系;稳定性, 允许pH;,(1) 比较实际稳定性 KMY应用 (2) 判断能否滴

15、准lgKMY8 (3)滴定允许最高酸度 (4)控制酸度选择滴定(连续滴定) *7.滴定原理 (1).突跃及影响因素 CM、KMY(酸度) (2).滴准判据 单一离子:pM=0.2,Et0.1, 1g(C spM KMY)6 lgKMY8 混合离子:pM=0.2,Et=0.3, lg(C spM KMY)5 lg(C spM KMY)= lg(C spM KMY)-lg (KNY C spN) 5 或 lg (Kc)5/有副反应lg(KC)5 lgK7 (3)pMsp =1/2(lg KMY+pCspM) pMep = 1gKMIn = pMep- lgM = lg KMIn -lgIn(H) -lgM,(4) (5)a.单一离子适宜酸度范围 “最高酸度”(最低pH) lgY(H)=lgKMY -lg KMY pH 最低酸度 pH 最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