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83593465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定远县卜店学校 杨 震教材简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无论总是”造句。3、了解宋庆龄,激发学生对宋庆龄奶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4、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策略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

2、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中重视有感情朗读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人。(课件出示宋庆龄图像及简介)2、(课件出示故居图)这是宋庆龄在上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把一个人曾住过的地方叫故居。3、(课件出示:樟树简介)在宋庆龄故居庭院前有两棵樟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4、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1、 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3、,联系课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4)读通每个自然段。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2)指名读、领读、齐读。三、听课文朗读,理清脉络。1、 听课文朗读,思考:课文围绕“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学习? 2、指名回答3、 小结:第一段:(13)写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45)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 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第三段:( 6 ) 写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4、 直奔重点,探究感悟。(一)读一读,感悟“蓬蓬勃勃”1、 指名读课文第(13)自然段,其他同

4、学思考:宋庆龄为什么不愿意搬离那栋房子?(舍不得这两棵树。)2、这到底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描写樟树的词句,并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樟树?3、讨论交流。(1)抓住“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的外形美。(板书:蓬蓬勃勃)(2)指导学生将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出示:无论,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练说)师:同学们,这就是那两棵旺盛、顽强的樟树,让我们在脑海中永远留下它们蓬蓬勃勃的气势吧,齐读。4、小结

5、:刚才这段话主要写樟树的外形特点,第一句写枝干,第二句写树叶,最后一句概括“蓬蓬勃勃”的特征,这是一种由分到总的写作方法。过渡: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它的外形是如此的招人喜欢,那它们还有哪些可贵之处呢?(二)品一品感悟“高贵”1、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边上。2、讨论交流:樟树有什么可贵之处?(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语句,结合阅读的课外资料感悟樟树有香气,并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品质。(板书:香气永久)比较句子:而樟树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A“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

6、的,固有的)B引导理解什么是永久保持。(指导朗读)(2)樟树香气永久保持到怎样的程度?出示: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次第引读)(3)是呀,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制成家具的时候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就在这里”是指在什么地方?(4)学习“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这一段除了写樟树的可贵品质外还写了什么?既然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还要写其它树,并且举了石榴树的例子?师:多么难能可贵、与众不同的樟树呀!让我们来赞赞它吧!(齐读)(5) 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樟树与宋庆

7、龄有什么联系吗?(樟树蓬蓬勃勃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樟树有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过渡: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奶奶一同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一同走过无数的风风雨雨。看到它,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它们的主人宋庆龄奶奶。(三)悟一悟,体味“崇敬”1、课件出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宋奶奶的资料。2、师:宋庆龄奶奶真不愧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不愧为“国之瑰宝”。她的美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这真是人如此树,树如其人哪!(板书)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赞美、对宋庆龄奶奶的崇敬之情齐读课文四、五两个自然段吧!3、此时,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你觉得课文仅仅

8、是写樟树么?你有什么更深的理解?(樟树的香气让虫类害怕,一身正气的宋庆龄让敌人害怕。从樟树的身上让我们看出了宋庆龄的正气,因此,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奶奶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红烛是老师的化身,青松是陈毅爷爷的化身,这樟树就是宋庆龄奶奶的化身。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奶奶;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奶奶。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以树喻人)4、请同学们说一说:游人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同志的衷心爱戴和怀念。)5、师小结: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宋奶奶的化身,宋奶奶的生命已经与它们融为一体,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读课题吧!五、作业1.背诵课文。2.通读全文后实践(选做): 面对宋庆龄故居,面对故居的两棵樟树,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篇文章。结合科学课搜集樟树标本,查阅樟树相关资料,搞清楚樟树香气能拒虫的科学道理。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人如此树,树如其人香气永久 (以树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