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复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359202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复习专题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重点关注:本专题内容应关注,在高考命题中具备升温的条件;题型和取材上都有很大的命题空间,且容易与新课程改革的走向吻和;而且与现实发展联系密切,因而应适度关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等;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全程式、整体上的认识和评价。建议在复习中突出四个专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关注热点XX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XX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为,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整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可以整合思考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与此主题有关的苏联史、苏联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美苏争霸等内容,都应从这一视角进行认识,给予关注。知识整合教材知识点拨主题课文内容知识要点与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

3、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等方面归纳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意义;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失败原因;了解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影响;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及其特点。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了解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分析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政治

4、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形成;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了解建国初期党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曲折及原因;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及其成就和邓小平的贡献;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程,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曲折性;了解我国人大、政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个工农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

5、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俄共“十大”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922年成立苏联,1925年联共“十四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7年“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36年通过苏联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1953年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内容为“一化三改”。到1956年底,国家对工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中外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巴黎公社

6、:世界上个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次伟大尝试。苏维埃俄国:世界上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无产阶级政权。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东欧建立的八个人民民主国家、亚洲四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与曲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呈现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出现了曲折。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

7、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1848年欧洲革命声势浩大,其中六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次伟大战斗”。1864年成立的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标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由理想变成现实: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列宁主义诞生。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了世界上

8、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一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一度高涨。共产国际成立,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苏俄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共产国际“七大”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随着二战结束,社会主义超出了一国范围,世界上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12个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和东欧改革受挫。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

9、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历的三次大曲折三次挫折: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个社会主义国家。此前和之后,社会主义运动中有许多不足和挫折,具体表现在:苏联自19171991年曲折发展;40年代中斯到9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19191943年的第三国际至19471956年的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再到60年代以来国际共运的大分裂。挫折原因: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挫折,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时间很短,缺乏基本经验,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二战”以来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东德外,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或不够发达的条

10、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要赶上或超过资本主义,决非短时期能达到的;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它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艰巨、复杂,需要一个历史长过程才能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体系的诞生宣告了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神话的破产,它必然遭到资本主义的敌视、遏制、围剿以至颠覆。虽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但是中国在70年代末以来,逐渐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重要启示: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前进的历史给人们以重要启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它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一定要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11、从实际出发,坚持长期斗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还处在初创阶段,需要不断的革命来完善。【思维拓展】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共同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改革历程:20世纪40、50年代南斯拉夫在困境中率先改革;20世纪50、60年代,首先从苏联开始、接着波及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诸国,形成改革浪潮;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也走上了改革之路。改革的模式:一是南斯拉夫式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二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基本框架内进行改革的苏联模式;三是实行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匈牙利模式;四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果: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经济理论,许多社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而相继遭到挫折。南斯拉夫则因过度自治,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中国吸取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