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居民消费论文-扩大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35231 上传时间:2017-05-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居民消费论文-扩大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编]居民消费论文-扩大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编]居民消费论文-扩大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编]居民消费论文-扩大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居民消费论文-扩大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居民消费论文-扩大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居民消费论文 - 扩大居民消费问题观点综述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较快增长 ,但是 ,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比例关系却不尽如人意 ,消费增长大大慢于投资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居民消费需求 ;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 ;消费率 如何扩大我国居民消费的问题一直是居民消费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而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 ,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现阶段经济的发展依旧不是以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为主 ,而是以大规模 的投资为主要手段。我们的任务依旧是搞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保证城乡居民的收

2、入稳步提升 ,加大对农村居民收入补贴的扶持力度 ,进而才能优化消费结构 ,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对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 ,国外学术界有两种主要不同的理论观点 :一种是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 ,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 ,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 ,消费也增加。这种消费理论主要强调的是用收入来解释消费 ,也叫绝对收入假说。他指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人 ,消费者的主要经济行为是储蓄和消费 ,而且消费将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 ,但消费的变 化幅度小于收入的变化幅度 ,再则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率为负值 ,即随着收入的增加 ,用于消费的指出占收入的比重

3、减小 ,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他指出的是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另一种是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 ,强调消费对一生总财富的依赖 ,以及储蓄在稳定消费中的作用 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为退休后的生活而储蓄的重要性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强调储蓄在稳定高收入年份和低收入年份之间消费的作用 ,他强调的是持久性收入影响消费支出 ,而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 而发生的 ,它的变动只会引起消费的波动 ,消费时持久性收入的稳定函数 ,而且消费的边际倾向没有递减。因此 ,消费不完全取决于现期收入。但是 ,经济学家大量经验观察说明 ,消费更多依赖于现期收入 ,主要原因有

4、二 ,一是当居民收入下降或担心失业时 ,他可能会推迟或削减耐用品购买 ,现期消费就减少 ;二是当居民收入下降时 ,消费信贷会受到配额限制 ,他就不得不削减现期消费。简要的说 ,一种强调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事实表明 ,两种因素同时对消费起着作用。 基于上述理论 ,我们不难得出影响消费或者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依旧是城乡居民的收 入高低。现将国内主要学术观点总结如下 (1)消费需求不足与可支配收入及收入分配格局有关。有学者认为 ,制约居民消费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收入问题 ,即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减少 ,制约居民的即时消费。虞杭认为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导致社会整体收入差距扩大进而导致消费萎

5、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收入及收入差距影响消费外 ,梁东黎认为 ,1997年以后至今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正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增幅过快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减缓 ,才导致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2)消费不足与工资的市 场定价有关。刘帆、魏军认为 ,总消费需求不足的微观机制是工资的市场定价。我国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的需求垄断 ,使工资定位在劳动力价格水平上 ,甚至低于劳动力价格 ,从而导致社会总消费需求不足。李广平认为 ,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真实含义是“消费函数不是单纯的收入 ,而是实际工资水平及所决定的储蓄率、投资率才是决定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 ”,由此 ,我国当前消费率下

6、降及消费需求不足 ,归根结底是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及导致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结果。 (3)制约居民消费的瓶颈在于农村消费不足。曾国安、胡晶晶认为 ,农村居民消费在全部居民消费 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居民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源于农村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杨永忠认为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是农村消费需求不足。 (4)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在于消费品市场的结构性供求矛盾。严先溥认为 ,消费品市场的结构性供求矛盾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造成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品市场的结构性供求矛盾表现在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两方面。当前我国居民生存型消费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并正向享受、发展型消费需求升级过渡 ,但产品

7、结构、消费政策、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等却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的需求 ,致使居民消费 结构优化升级困难重重。加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导致消费市场出现城乡居民消费断层现象 ,也阻碍城乡居民消费顺利升级。因此 ,内需不足主要是供给与需求结构的不衔接制约了需求潜力的有效释放 ,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经济总量逐年增长 ,而与此同时 ,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却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根据凯恩斯的理论 ,面对保障缺失的情形 ,为了应付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居民存在着谨慎性动机的储蓄行为 ,即为了维持未来的消费水准 ,保证未来的生活水平而减少现在的消费进行储蓄。我们可以看出 ,社会保障体系的

8、不到位是居 民不消费的一个主要理由。不过 ,说到底 ,最直接的影响到居民消费的还是收入。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多次提高职工工资 ,然而 ,相对于物价和通胀的增长 ,工资的增长水平有限 ,职工整体收入水平不高依然是普遍的现象。 2007 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一次谈话中提到 “由于劳动者的工资长期以来处在非常低的水平 ,老百姓主要靠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也是正常的 ,但我们又不能全让政府大包大揽。 ”2008年曾有报道说中国职工工资预期增长 9%,而同年四月份的统计表明 CPI 同比上涨。中国经济信息 2009 年的一篇文章中提 供的两组数据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

9、计数据 ,截至目前 ,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已经超过 20 万亿 ,其中活期存款近 40%,定期存款接近 60%。 ”“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 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 ,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 ,而培养一个孩子上到大学需要 19.1 万元。 ”前一组数据说明我国居民储蓄的庞大 ,从中似乎可以看到巨大的消费潜力。另一组数据则说明了居民储蓄而不消费的原因。 2009 年 4 月中金在线转引自腾讯网的一篇文章表明 :“政府统计的职工工资 ,不到三分一能到百姓手里。 ”文中转引新京报的一段文字 :“北京市统计局宣布 ,2008 年 ,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44715元 ,折合每月 3

10、726元 ,比起 2007年的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 39867元 ,增长 12%。不少市民纷纷怀疑这一数字 “虚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写的2007 年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 (2007)盈利能力与竞争力也指出 ,1990 至2005 年 ,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例下降了 12%。由此看出 ,我们在收入调配的政策上下的力度也不够。 消费要想扩大 ,一是要让大家手头有钱 ,二是要让大家有钱之后还敢花。中低收入人群充满消费愿望 ,但收入 较低 ,扩大消费最扎实的还是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此外 ,人们对未来住房、教育、医疗等支出的预期在普遍加大 ,也制约了消费。 如何进一步

11、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问题 ,国内学术界代表性的观点有 :(1)适度降低投资率 ,提高消费率。有学者认为 ,只有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 ,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 ,不是最终需求 ,难以发挥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消费率偏低、投资率长期过高会造成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 ,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因此 ,应适度降低投资率 ,提高消费率 ,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和拉动作用。 (2)投资和消费 双启动 ,但把消费放在首位。祁京梅认为 ,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内需的扩大 ,而扩大内需需要投资和消费双拉动。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市场、有需求行业的产品发展和融资的政策措施始终是围绕着最终需求 ,

12、不仅促进了经济和投资的增长 ,而且极 大拓展和挖掘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因此 ,要保持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协调发展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促进消费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3)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增强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只有提高城乡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 ,才能提高居民边际消费支出水平。李广平 (2008)认为 ,扩大总需求 ,要从工资的市场定价机制入手 ,实行政府指导下的工资市场定价 ,制定工资增长指导线。只有逐渐提高实际工资水平 ,提升劳动力成本 ,才能真正解决改革与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包括消费问题。也有学者认为 ,应从解决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人手 ,解决消费率下降问题。建议应参

13、照国际标准 ,将政府财政收入 (和支出 )的增长速度限制在经济增长速度附近 ,民主和科学地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预决算 ,尤其是财政支出的预决算。 (4)优化供给结构 ,增加有效供给 ,满足居民消费需要。卢嘉瑞等认为 ,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的增长和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 级加速的趋势 ,昭示着新一轮消费高峰的来临。 (5)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建立严格的投资约束机制。有学者认为 ,要刺激消费 ,必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一是加快促进各类投资主体平等竞争的制度建设 ,扩大非国有企业和个人等国内民间投资的准人领域。二是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 ,合理界定政府的投资范围 ,在合理控制投资规模的同时 ,正确引导投资方向

14、 ,把资金引导到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三是规范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的投资行为 ,强化投资的约束机制。 (6)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税收体制。黄微分 (2007)认为 ,提高消费率 ,首先 要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人手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 ,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金融、投资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 ,从体制上消除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其次要对地方干部强化考核内容 ,从机制上消除地方政府只重视生产领域不重视消费领域的行为方式。最后还要改革现行的税收制度 ,实行促进生产与促进消费并重的税收制度 ,以此调动地方政府关注消费、促进消费的积极性。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第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2009 年中国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中央财政投入资金 450 亿元 ,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 ,减半征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 ,减免住房交易相关税收 ,支持自住性住房消费。 目前已出台的措施包括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提高对农民的补贴 ,以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低收入群众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以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用财政补助的办法支持彩电、冰箱等家电 “下乡 ”;投资 2800 亿进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以减少住房困难群体进行消费的后顾之忧等。所有这些措

16、施 ,连同投资转化来的消费 ,将会提高中低收入群众的 消费能力 ,提高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意愿 ,由此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有所提高。 从这个思路来看 ,我国政府正一方面采取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办法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大规模兴建保障性安居工程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减轻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双管齐下扩大消费的政策取向非常明显。庞大的国内市场 ,特别是农村较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 ,为我国消费增长乃至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当前处于城镇化、工业化 “双加速 ”进程 ,这使得我国消费市场和经济增长的潜力十分巨大 ,而且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 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 ,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 ,为居民扩大消费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周发明 .张潜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7,(5). 2安毅 .张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