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肥厚型心肌病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347103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肥厚型心肌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课件:肥厚型心肌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课件:肥厚型心肌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课件:肥厚型心肌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课件:肥厚型心肌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肥厚型心肌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肥厚型心肌病(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肥厚型心肌病 (HCM,Hypertropic Cardiomyopathy),HCM的流行病学,一般人群发病率0.02%0.2% HCM的第一代约有1/4发病。许多亲属症状轻,只有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才发现,HCM的病因,病因不清,多认为与遗传有关,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目前已证实HCM是由7个编码收缩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一些非肌节基因可能也会引起HCM。由这些基因表达出的功能缺陷蛋白组装入肌小节,导致异常的心肌纤维结构与功能 其它病因: 钙离子异常学说,钙离子通道增加,导致细胞间钙离子浓度增加 异常交感刺激 异常肌间动脉说 内膜下心肌缺血,HCM的病因,某些基因突变可引起特定的心脏形态学

2、改变 突变类型也决定了疾病的外显率和预后 猝死的机制可能和突变类型有关,肌小节收缩蛋白, 摘自JAMA,1999;281:174652,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基因多变性,HCM的病理学,大体解剖 心肌重量增加,心室腔变小。左心室最常受累。心房可受累扩张(左室舒张末压增高或二尖瓣关闭不全致心房收缩期负荷过重) 部位:可发生在任何一部分,但发生在室间隔的占一半以上,其它包括全心室肥厚,间隔中部或下部肥厚,游离壁肥厚,心尖部肥厚 组织学特点 心肌细胞异常肥大,排列方向紊乱(紊乱排列的心肌超过5%,非HCM1%),结缔组织与异常的细胞间基质增多,纤维化增多,甚至可见“瘢痕”样组织,位于肥厚心肌的冠状

3、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减小,HCM的病理生理学,HCM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原因: 室间隔肥厚使左室流出道(LVOT,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变窄, 收缩中晚期LVOT血液速度加快,产生Venturi forces,拖曳二尖瓣前叶移向间隔部,即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SAM)导致LVOT狭窄加重 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 LVOT压差(LVOT pressure gradient,LVOTPG)不一定存在于所有HCM中,静息时LVOTPG30mmHg为有意义的梗阻 无论HCM是否存在LVOTPG及无论有无临床症状

4、,均存在心肌舒张功能异常,HCM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在常规体检或因为家属成员发病要求体检时才发现 年龄:30-40岁 性别:男性较女性发病率略高 心肌肥厚程度与临床症状平行,但并非完全如此。不能将引起症状的原因只局限于肥厚心肌一个因素上,HCM的临床表现,-Maron BJ,N Engl J Med 1987 Mar 26;316(13):780-789,HCM的症状,气短:最常见的症状,由舒张功能不全所致 心绞痛:3/4的病人 乏力:机体供血不足 晕厥及晕厥前驱症状,由于瓣下狭窄及回心血量减少使心输出量不足所致,心律失常及用力等因素可加重之。儿童与青少年发生晕

5、厥与晕厥前驱症状多预示猝死危险增加 其它:心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充血性心衰,眩晕,HCM的体征,部分无症状患者心脏听诊可完全正常。明显的体征主要见于有LVOTPG的患者。 视诊:心前区异常的心尖部抬举样搏动并弥散。左室舒张功能受限,心室收缩期前心房强有力的收缩,由于明显的a波可能见到双重心尖搏动。 触诊:心尖部抬举样搏动且弥散。心尖部、胸骨左缘、4肋间触及震颤 叩诊: 心界正常 向左侧扩大(左室后壁及心尖肥厚) 向左下扩大(发生心衰时),HCM的体征听诊,听诊: 心音:严重左室流出道狭窄的病人可能发生逆分裂。第三心音较常见 心脏杂音:第一心音后,呈粗糙递增-递减性的收缩期杂音,心尖及胸骨左

6、缘之间最清晰,可传导至胸骨下缘、腋下及心底部 心脏杂音由两种成分组成: 来源于LOVT狭窄,收缩中期粗糙的向胸骨下缘传导 来源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吹风样向心尖、腋下传导 在不存在LVOTPG时亦可闻及收缩期杂音,除继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其原因还可能为IVS肥厚致RVOTPG。强有力的左室收缩。左室结构异常,HCM的体征听诊,听诊: 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由于相对的二尖瓣狭窄(过多的血流在心室舒张期近入心室),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超声心动图检查中会发现约有1/3的病人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很少能听到,HCM的体征听诊,收缩力减弱,前、后负荷增加的措施均会使PG减

7、小,杂音减弱 收缩力增强,前、后负荷减少的措施会增加PG及杂音 若有多重因素影响,应优先考虑心肌收缩力,HCM的体征听诊,HCM的辅助检查心电图,85%有压力阶差的患者心电图异常 局限性左室肥厚患者的ECG可正常 最常见的改变为左室肥大伴继发性ST-T改变。QRS波多在胸前过渡导联(V、V4)最高 病理性Q波:占20-50%,常见导联为、AVF和/或V4-V6,系由间隔病理性心肌细胞异常除极或间隔梗塞所致 其它改变 电轴偏移(左偏为主) 左前分支阻滞 旁道(房室) 房室传导异常(短P-R间期) QRS波幅渐减小(可能提示心肌肥厚或纤维化的进展) ST段动态衍变(心肌缺血或梗死所致),HCM的辅

8、助检查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发现3/4以上HCM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1/4的人存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在间隔肥厚明显的病人中发作更为频繁 室上速见于1/4-1/2的病人 房颤见于5-15%的病人,HCM的辅助检查电生理检查,HCM的辅助检查胸片、ECT,胸片:左室正常或扩大;左房增大常见 放射性核素扫描 : Tl201心肌显像:可显示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部分病人冠脉造影正常,而心肌显像有心肌缺血改变;某些收缩功能障碍的病人,可发现固定的心肌灌注缺损。 心血池:射血分数明显增高(80-90%),HCM的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诊断HCM的主要手段 HCM超声分型: 室间隔肥厚型,约占90%

9、以上 心室中部肥厚型约占1% 室间隔后部和或左室侧壁肥厚型约占1% 心尖肥厚型少见 对称肥厚型少见 右室肥厚型罕见,HCM的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典型特点: 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2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0-1.3 二尖瓣叶前向运动,即SAM现象 LVOT变窄 左室腔一般小于56mm FS35%,EF65% 室间隔收缩乏力 二尖瓣关闭不全。,HCM的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UCG诊断HCM时应注意: ASH并非HCM独有 运动员的生理性心肌肥厚,法鲁氏联征,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高血压,主动脉狭窄 SAM现象也并非HCM所独有 典型的SAM现象是:二尖瓣叶在收缩期明显移向间隔,在舒张

10、期前立即回到正常位置。前向运动的瓣叶可以是前瓣或/和后瓣也可是腱索部分。可见于大血管移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低血容量休克,高血压等 假性SAM现象:左室后壁高动力的疾病如房间隔缺损,心包渗出,二尖瓣脱垂 M超所见的SAM发生在腱索水平而非二尖瓣叶,也非真正的SAM,此种情况见于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二尖瓣脱垂及正常心脏,HOCM超声心动图(术前),HCM的辅助检查心导管,心室造影: 心室腔变小,心室收缩期末期呈狭长线样,射血分数多大于70% 乳头肌肥大,在收缩末期,左室腔被肥大的乳头肌所充填 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造影剂向左房返流 5%的病人可能有舒张及收缩期容积增加,主要见于严重的

11、心衰 若为心尖肥厚的HCM,左室造影呈“铲子样” 左前斜有助于了解室间隔的厚度、形状和结构,能鉴别室间隔左侧是否平坦或突入左室流出道,突入在中部还是较低的部位,以及是否间隔肥厚突向右室侧,HCM的辅助检查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多粗大、迂曲,间隔支增粗,有时呈扫帚状 心肌桥的发生率在60%左右,主要累及LAD及S,有时右冠状动脉亦可见心肌桥 45岁的病人可能合并冠心病 心肌活检: 一般不做为常规检查。因紊乱排列的心肌呈散在分布,取得的标本不一定代表病变心肌,HCM的辅助检查心导管,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左室舒张末压通常增高 约半数病人静息时存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另有15-20%应激后

12、出现 约1/4的病人压差30mmHg 测定压力阶差的方法: 猪尾导管在左心室主动脉连续测压 端孔导管或右冠导管连续测压 端孔导管或右冠导管置入左室,或穿刺房间隔通过左房进入左室测压,可同步显示左室内压力与主动脉内压力两条曲线,HCM的自然转归及预后,HCM的年病死率约为1.4%,其中猝死0.7%,心衰0.5%,中风0.2% HCM的转归,预后不一 可无症状,持续处于稳定状态 5到10年内迅速恶化 部分会有临床症状好转 10%的HCM可发展至左室扩张、心功能不全 临床症状的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重,与肥厚程度及LVOTPG不相关 出现房颤可加重临床症状 对妊娠有较好的耐受性,HCM的自然转归及预后,

13、猝死: HCM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50%。 猝死可为HCM的首发表现。猝死也可发生在疾病平稳期 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所致,通常被认为是最常见原因 机械性梗阻所致低心排血量 虽然大部分猝死发生于青少年,但猝死并不局限于青少年,猝死会持续在所有年龄组中发生,HCM的自然转归及预后,猝死的危险因素: 持续室速 家族性猝死史 不良基因表型(如:-MHC基因的第13对外显子Arg403-Gln的家系) 晕厥史 反复发作的非持续性室速 左室肥厚(室壁35mm)。,HCM的自然转归及预后,心力衰竭 HCM死亡的第二原因,占36% 原因多为房颤所致,也可能为广泛的心肌坏死 中风 占HCM死亡病例的13%,多见

14、于老年人及合并慢性或阵发性房颤的病人,其中女性更常见,HCM的治疗,药物治疗 -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拮抗剂 乙胺碘呋酮 手术治疗 室间隔切开-切除术 二尖瓣置换术 双腔起搏器治疗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HCM的治疗药物治疗,-受体阻滞剂: 缓解心绞痛,减少晕厥及晕厥前驱症状 机制:-受体阻滞剂减少因运动所致的左室流出道梗阻,减少心肌耗氧量以及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尚无证据表明能减少HCM病人的猝死 关于-受体阻滞剂疗效的报道差异很大,约有1/3至2/3的病人症状改善,HCM的治疗药物治疗,钙离子拮抗剂: 主要有异搏定,硝苯吡啶和硫氮卓酮 治疗机制为:减少肥厚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超负荷状态,减轻收

15、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异常,提高舒张期心室充盈量及充盈压 某些-受体阻滞剂无效的病人改用异搏定后可使症状得到改善,初始剂量为240-360mg/天,可增至480mg/天。但异搏定可使窦性心律受抑,阻断房室传导,舒张血管,负性肌力作用,从而使血压下降,肺水肿并导致死亡 硝苯吡啶较异搏定抑制房室传导功能弱,且能改善胸痛症状 硫氮卓酮可提高左室舒张功能,使肥厚心肌消退,HCM的治疗手术治疗,室间隔切开-切除术 适应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明显,左室流出道压差在静息时50mmHg或应激后压差100mmHg,伴间隔极厚者 二尖瓣置换术 通过消除二尖瓣前叶同向运动来消除左室流出道压差 手术死亡率已由早期的5-10%

16、降至1-2%,10年生存率为88%,20-26年生存率为72% McCully报道围术期死亡率2%,成功率80%,HCM的治疗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 束支阻滞,并有达5%的病人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还有室间隔穿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律失常、左室心功能恶化等 需要相当熟练的手术技巧及经验,且创伤较大,病人接受性差。少数病人可能需再次手术 对于各种治疗无效者,可选心脏移植手术,HCM的治疗双腔起搏器治疗,机制为心尖及心脏基底部收缩的不同步性,使得在收缩期二尖瓣水平的LVOT增宽。亦即右室心尖起搏引起室间隔的异常运动(收缩期向右室移动)减轻了流出道的梗阻 Nishimura报道19例DDD治疗的HOCM病人63% LVOT压差明显降低,症状改善,31%的病人症状无改善,5%的病人症状反而恶化40%的病人在起搏器关闭的情况下仍感觉症状缓解 M-PATHY 显示48例中LVOTG下降者占57%,无变化者占43%。除在大于65岁的年龄组中DDD起搏治疗显示出疗效外,其它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