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的功能》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45892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4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评价的功能》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评价的功能》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评价的功能》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评价的功能》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评价的功能》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评价的功能》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评价的功能》ppt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价 的功能,梦雨,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诊断学生,据此确定今后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借助评价的诊断功能,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还可以了解某个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因材施教。 激励功能我们可以在考试后对考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还可以找考的不是很好的同学进行个别谈话,为学生提供评价的反馈,激励学生,强化学习积极性,这就是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功能,调节功能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精力上的分配,常常与考试中将要出现的各种知识的题目和性质成正比,评价标准和测验内容往往左右着学生的努力方向。 教学功能-考试本身也有教学功能。他可促使学生复习,巩固,澄清和综合教材内容,也可以训练

2、基本技能,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如细心,严谨等。,评价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种类 : 以基准为依据: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以功能为依据: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以方法为依据: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将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相对优劣。他关注的不是实际得了多少分或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而是与其他人相比你的能力和知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高考就属于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像的群体之外,再把该群体的每一位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

3、劣。与相对评价不同,他不管学习者在群体中处于什么位置,只关注学习者是否达到特定的要求。我们称他为绝对评价,是因为他将学习者的成绩与一个特定的,固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如英语考试水平。,诊断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情感等状况进行预测。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入学准备情况,确定妨碍学习的因素,如新生的分班考试,新老师接手新班级的摸底考试,开始新单元前的入门技能小调查。,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旨在获得现阶段教学的反馈信息,为调节和改善下一阶段的教学采取措施,是一种前瞻性的评价。,总结性评价- 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

4、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旨在对教学效果分等级,评优劣,其结果通常作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依据,是一种回馈性的评价。如学生毕业考试,教师年终考核,学校的鉴定,高考,英语等级考试都属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材料做质的分析,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结果主要是描述性资料。 定量评价-对评价材料做量的分析,运用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教学方法,从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定量评价的方向和范围一般由定性评价来规定,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应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我们经常用客观测验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比如

5、考试、测验)。但是在测量复杂认知过程,评价态度和情感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缺陷。随着新的评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表现性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新的方式涌现出来,较好的弥补了传统考试方法的局限。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刘老师设计了表现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修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制定针对学习者的评价方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评价方案本身就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准确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以便于进一步改进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一、客观测验 本部分主要从考试的质量标准、试题的质量标准、试题编写原则三个角度对客观测验进行介绍。 1.考试的质量标准 (1

6、) 效度:指考试对教学目标测量的有效性程度 (2) 信度:指测量的可靠性,它反映考试分数可准确重复的程度。 我们举一个打靶的例子来说明效度和信度。如果打靶的时候能击中靶子,我们说这次打靶是有效的;如果打靶时能够重复击中靶子,我们说打靶的水平是可信的。对于考试来说,如果试题反映了需要考查的内容,没有偏离要考查的内容,就保证了试题的效度;如果试题测试的结果能够大致重复,没有很大的偶然性,就说明了试题的信度。,2.试题的质量标准 (1) 区分度:区分度是反映试题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有效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

7、应试者的水平差异。试题的区分度与应试者的水平密切相关,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性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区分度可用以下公式计算:D(HL)N(D代表区分度指数,H代表高分组答对题的人数,比如考试成绩前27%的人;L代表低分组答对题的人数,比如考试成绩后27%的人;N代表一个组的人数即高分组与低分组人数之和)。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度就越强。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高于0.3,试题便可以被接受。 小活动:如果一道考题的难度为0.533,而区分度为0.127, 试用日常语言说明该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2) 难度:难度是指应试者解答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测评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

8、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人才测评的鉴别性。难度一般用以下公式计算:PRN(P代表试题的难度指数,R代表试题的答对人数,N代表考生人数)。难度指数越高,表示试题越容易;难度指数越低,则表示试题越难。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 一道质量优良的试题应该难度适中。太容易,各个能力层次的考生都能通过,则这道题对于鉴别考生的实际水平没有意义;同理,太难,不管程度高的还是程度低的都不能通过,也对于鉴别考生水平意义不大。,教师不仅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也是其实施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把握直接决定了其教学质量。一个完美的教学设计,可能因为对其把握失当,而不能收到应

9、有的效果。相反,一份并不尽如人意的设计,也有可能因为 老师的出色发挥,而显得光彩奕奕。 因此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以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也是我们保证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1、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掌握 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理解程度如何?确立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要求? 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是否合适?是否根据各知识点的学习类型而认真地考虑了学习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是否结合学科特点提出了情感方面的目标,注重了教书育人? 制定教学目标时,是否考虑到了本班学生的特

10、点?对一些特殊的学生在目标上是否有不同的要求?,2、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 是否能按照科学的分类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所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合适? 各知识点的确定是否合适?所选择的重点和难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措施是否得力? 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是否注意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注意到了系统性、完整性?它所反映的思想性、科学性如何? 是否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材料?是否能结合本学科当前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沿革新教学内容,为学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 是否能够按照各知识点教学内容的不同,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

11、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否考虑了不同教学方法的组合应用? 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合适?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媒体使用方式是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对教学过程的结构是否经过了认真考虑?在教学过程的结构图中是否反映了各知识点的教学层次? 对各知识点的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过程结构类型是否合适?与该知识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配套?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注意到各种结构类型的优化组合?,4、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能否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

12、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能否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否妥善处理突发事件?,5、教师本身的素养 教师是否仪表整洁、仪态端庄、自然、亲切? 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进展顺利? 是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发言正确,口齿清楚,表达简洁、生动,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 对媒体的操作使用是否熟练、规范、效果较好?板书能否做到设计合理,字迹清晰、工整,书写规范? 能否做到治学态度严谨、注意教书育人,处处为人师表?,6、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课堂纪律是否良好? 是否能主动回答师教的提问?学习是否积极主动,与教师配合默契?,清凉小学“绿色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表 班级 学科 课题

13、 执教者 日期 评价项目评价要点分值得分 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50 ) 1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勇于发现和探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富于想象,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4乐于合作,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 5善于倾听,自觉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 教师的指导与参与(25) 1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投入教学活动,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2关注学生“喜欢学、乐于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 3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显性学习氛围。 4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 5教师热情与宽容,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14、。 学习效果(15) 1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得到发展。 2在实践和感悟中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3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和维持,学生人格得到进一步完善。 个性与特色 (10) 教学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特色(如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的感召力、练习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艺术等。) 综合评价综合等级: 评价人: 说明: 1、“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每个要素10分;“教师的指导与参与”及“学习效果”每个要素5分。 2、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3、“综合评价”一栏可记录评课者对本课教师绿色教学行为感受最深的一点。 注:上表选自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说明(教学人员初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