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论语》和《孟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45857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论语》和《孟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论语》和《孟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论语》和《孟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论语》和《孟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论语》和《孟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论语》和《孟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论语》和《孟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诸子散文(上),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变革,政权文化下移,百家争鸣出现。老子的深邃,论语的雍容,墨子的质朴,孟子的雄辩,都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本章介绍四子:老子与老子、孔子与 论语、墨子与 墨子、孟子与 孟子。其中论语 孟子是儒家经典, 老子是道家经典, 墨子被认为是墨家经典。,第一节 老子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生卒年不详,传说他修道养寿,享年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曾任东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吏。或曰周太史儋即老子。史记本传称老子为“隐君子”。,老子的生平,老子的生平,见史记 老子韩非

2、列传第三。 老子约与孔子同时代。据史记本传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教训孔子:“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意谓老子神圣,不可战胜。,老子的概况,老子是道家经典,亦称道德经,凡81章。相传为老聃所著,实出于战国时期,内容基本是老子的思想。世传老子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与韩非子中的解老 和喻老两篇所说

3、相吻合 。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甲、乙、丙三种老子, 被认为是老子最早的版本。 老子较早的注本是三国魏王弼老子道德经。汉魏以来,老子注释之多仅次于论语。 通俗读本:今人陈鼓应有老子今注今译。,诸子集成之老子 晋代 王弼 注,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出版 新编诸子集成之老子今人 朱谦之 撰,老子又被称为道德经,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老子帛书校注 今人徐志均校注,说明:马王堆出土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此系乙本,缺文补以甲本。,老子的思想,首次阐述“道”的学说,认为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源,是人类社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概括出最高实体的道,对前人是一个突破,标志着人类理性思维的进步。阐释虚玄模糊

4、,没有区分精神和物质,导致后世学者向唯物和唯心两端发展。 其朴素辩证法认为事物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具有相对性。万物归结于矛盾的两极,相辅相成。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祸福相倚,正复为奇。 柔弱胜刚强,消极退避的表象掩盖积极进取的实质。 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理想社会,不切实际的空想,反映战乱中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揭露抨击当权者的残酷剥削,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老子的文风,老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一格,文章简洁精练,寓理于形,情思深邃。 文体属于语录体,但没有对话的痕迹,只述论点,略去论据,适应采用整齐的句式说理。 语句凝练,精警深邃,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格言的特性,警句广为流传

5、。 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抽象的哲理,同时善于对复杂的事物作抽象的概括。 韵散结合,某些章节全用韵语,大多随文成韵,并无一定程式。音调和谐,富于节奏感,呈现为形式精美的哲理诗。,第二节 孔子与论语,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 孔子祖籍宋国,出生于鲁国,做过管理仓库和牧场的小吏,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和司寇,行摄相事。周游列国,传经布道;整理古籍,修订春秋;聚众讲学,首创私学。,孔子的生平,孔子的生平见于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6、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 孔子祖籍为宋国贵族,出生于鲁国,做过管理仓库和牧场的小吏,任鲁国中都宰、司空和司寇,短期行摄相事。周游列国,传经布道。违反历史的发展趋势,始终不得重用。暮年回到鲁国,整理古籍,诗书易等都经孔子疏理,并根据鲁国史料修订春秋。聚众讲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为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孔子退修诗书图,孔子退修诗书图,论语的概况,论语是孔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撰的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东汉时列为儒家七经之一,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 汉代有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种。古论语和齐

7、论语失传,今本论语20篇,是东汉郑玄以鲁论语融合诸本而成。 论语注本有三国魏人何晏论语集解,宋代邢昺论语正义,见十三经注疏中的论语注疏。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中有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父子有论语正义。 今人杨伯峻先生有论语译注,附论语字典。,十三经注疏中的论语注疏采用三国魏人何晏的论语集解和宋代邢昺的论语正义。,中华书局诸子集成之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清代刘宝楠之论语正义,中华书局出版 今人杨伯峻之论语译注后附论语字典,论语的思想,论语的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仁是由家庭关系出发的有等级差别的爱。仁由礼和乐相辅相成,礼区别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乐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教育思想:首开私学,有教无类。学而不厌,

8、诲人不倦。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文艺思想: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的社会功用事父事君的伦理教化作用。审美情趣:辞达而已。绘事后素。文质彬彬。,论语的文学性,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章幅短小,篇章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以题概篇。篇名取首章首句的关键词,章名一般取首句。文学性不因语录体而削弱,论语的文学性高出诸子。 一是刻画出孔子和孔门著名弟子及其他人物的形象。描绘出人物的仪态举止、神情口吻和音容笑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是语言风格言简意赅,雍容和雅,朴实含蓄,生动传神,明白易懂,含义深永,具有概括性,富于哲理性,不乏个性化,传世成语特别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前半言志

9、,后半评志。 孔子之言两层含义:缩小年龄差距,鼓励各言其志;列举平素之言,激将各言其志。 子路之言两层含义:极言所治国家之难治,夸说治理效果之奇高。 冉有之言两层含义:斤斤计较,选取小国;句句谨慎,目标有限。 公西华之言两层含义:表示愿意朝某方面努力,边干边学;谦虚地说出愿为小相的志向。 曾晳之言两层含义:志向异于三子(非治);描述暮春春游图。 评志针对言志,紧扣为国以礼,突出中心。,陶渊明时运,延目中流 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 闲咏以归 我爱其静 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 邈不可追,第三节 墨子与墨子,墨子的生平。墨子(约前468约前376年)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学家派创始人,战国初期著名思想

10、家、教育家。墨家学派人数众多,主持正义,不畏艰险,有严密的组织,宗教色彩颇浓,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裂成几派,其一著有墨辩,发展了墨子的逻辑思想,是后期墨家的主要派别。另一些人则推行墨子的宗教思想,演变为游侠。墨家学派到战国末期已经衰微,汉代以后后继无人,销声匿迹。,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学家派创始人,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子的概况,墨子原有71篇,今存53篇。有的是墨子本人所著,有的是弟子记录整理墨子言论而成,有的是墨家后学所写。 墨子和墨子历来不受重视,历来很少有人研究,这是因为: 1、墨家讲平等,封建统治者不接受; 2、墨子缺乏文采,封建文人不欣赏。 司马迁

11、将墨子传附于孟荀列传末尾,只有二十四字。 清代孙诒让是作墨子间诂,并补传记。,墨子书影,墨子的思想,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 “兼爱”是墨子的核心思想,是提倡人与人之间无差等的爱,与儒家强调等级差别相对。 “兼爱”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非攻”,即反对攻伐性战争。但支持、参与并且擅长防御性的战争。 “尚贤”即任人唯贤,以反对贵族世袭制度,“尚同”是“尚贤”的发展,倡导国家政治和道德标准的统一,这两大主张与儒、法诸家相近似。 “节用”、“节葬”是指节约活人的用度和死人的丧葬。 墨家信鬼神,不同于诸子用神话传说说理。,墨子的文风,墨子产生于战国前期,

12、但成书很晚,因而体例较复杂。有早期的对话语录体,有论辩文,也有后来完整的专题论文,大多能够以题概篇。 墨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特色鲜明。 一是文章体的例有因革,从对话语录体到专题论说文,反映了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程。 二是逻辑推理很严谨,明确三表法、类推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首创中国古代形式逻辑的运用和阐述,同时首开论辩散文之先河。 三是朴实无华,不加修饰,尚实尚质,通俗流畅,说理透彻,体现了墨家特有的审美情趣。,非攻(上)的逻辑推理,循环三段论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全文三段,分别从亏人(损人利己)、杀人和黑白甘苦之辩的角度展开论述。 每段内部先归纳,后演绎。 每个层次内部采用三段论:大前

13、提、小前提、结论。 一层:窃桃李亏人亏人不义非之罚之; 二层:攘人犬豕鸡豚亏人愈多不仁兹甚罪益厚; 三层:取人马牛亏人愈多不仁兹甚罪益厚; 四层:杀人取戈剑亏人愈多不仁兹甚罪益厚。 以上四层的出兵巩固结论,是归纳推理;一下第五层演绎到攻国问题:攻国亏人愈多不义兹甚罪益厚。然不知非,之罚之罪之是不明是非。,第四节 孟子和孟子,孟子的生平。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中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后人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是鲁国孟孙氏的后裔,但家道衰落,家境贫困,他的成长得力于母亲培养。荀子非十二子将子思与孟子相联

14、系,史记孟荀列传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故世称“思孟学派”。 孟子学成后曾游事齐宣王、梁惠王,游历宋、薛、鲁、滕各国。政见不合于当时连横合纵、攻伐为右的形势,故未能为各国君主所采纳,于是退而授徒,著书立说。,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孟子的概况,孟子记载孟子及时人的言论,是继论语之 后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史记孟荀列传记载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七篇各分上下,篇内分若干章,篇章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篇名取首句首句的关键词,章名一般取首句,仍然是语录体,但章幅一般比论语的长得多。 孟子的通行注本有十三经注疏中的孟子注疏,采用东汉赵岐注,宋代孙奭疏。 南宋朱熹四书集注含

15、孟子集注,清代焦循在赵岐注的基础上作孟子正义。 今人杨伯峻有孟子译注,后附孟子字典。,孟子的思想,核心是“王道仁政”,是对孔子“仁爱”的继承和发展。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提倡仁政,反对暴政。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贪婪残暴,包含浓厚的民本思想。 “仁政”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是对孔子“性相近”的继承和发展。孟子认为如同人人有四肢,所有的人都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萌芽。 文艺观主张:“知人论世”,将作品与作者及社会背景联系考察,以求正解。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即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正确探求作者的本义,不至于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孟子的文风,孟子尚未脱尽语录体,不同于论语气度雍容的坐而论道,而是以论辩为特色,是为论辩文。 一是感情强烈,气势逼人。感情和气势来源于内在的浩然之气和外在的铺排手法。 二是善设机巧,欲擒先纵。掌握论辩的主动权,娴熟地运用逻辑推理,往往造成对方的自相矛盾。 三是长于譬喻,说理生动。不见堆砌,恰到好处。 四是通过对话的过程和表情,展示出孟子的个性:傲岸梗直,坚持原则,聪明机智,能言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