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仪器分析大连理工大学94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san****01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84.50KB
约30页
文档ID:83412333
仪器分析大连理工大学94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_第1页
1/30

13:50:50,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4.1 饱和烃与饱和烃衍生物 9.4.2 不饱和脂肪烃 9.4.3 羰基化合物 9.4.4 芳烃化合物,第四节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UV-VIS spectrophotometry,UV-VIS of organic compounds,13:50:50,9.4.1 饱和烃与饱和烃衍生物,饱和烃σ→σ*跃迁; 饱和烃衍生物, σ→σ* ,n→σ*跃迁; 都缺少生色团,位于远紫外区,在紫外-可见光区无吸收,“透明”; 常用作测定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的溶剂13:50:50,13:50:50,9.4.2 不饱和脂肪烃,单烯烃、多烯烃和炔烃等,都含有π电子,产生π→π*跃迁双键共轭使最高成键轨道与最低反键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减小,波长增加13:50:50,伍德沃德-菲泽(Wood Ward-Fieser)规则,共轭多烯(不多于四个双键)π→π*跃迁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可以用经验公式伍德沃德-菲泽(Wood Ward-Fieser)规则来估算λmax=λ基+Σniλi,λ基 是由非环和六元环共轭二烯母体结构决定的基准值 λi和ni是由双键上取代基的种类和个数决定的校正项。

13:50:50,分子中与共轭体系无关的孤立双键不参与计算; 不在双键上的取代基不进行校正; 环外双键是指在某一环的环外并与该环直接相连的双键(共轭体系中)λmax=λ基+Σniλi,13:50:50,13:50:50,13:50:50,13:50:50,13:50:50,9.4.3 羰基化合物,醛、酮、脂肪酸及其衍生物酯、酰氯、酰胺等,σ→σ*跃迁, n→σ*跃迁, n→π*跃迁, π→π*跃迁13:50:50,1.饱和醛、酮,特征谱带:n→π*跃迁(R带): λmax= 270~300 nm,弱带(κ= 10~50 L·mol-1·cm-1); n→σ*跃迁:λmax= 170~190nm(κ = 103~105 L·mol-1·cm-1 ); π→π*跃迁: λmax150nm13:50:50,2.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含有羰基,且助色团(OH,Cl,Br,OR,NR2,SH等)直接与羰基碳原子相连,n—π共轭π→π*跃迁所需能量ΔΕ变小,发生红移; n→π*跃迁所需能量ΔΕ变大,发生蓝移; 与醛酮差异大,易区分13:50:50,13:50:50,3.不饱和醛、酮,C=O,C=C 发色团。

孤立 时: “加合” ; 共轭(α,β—不饱和醛及酮)时:C=C的π→π*跃迁能量ΔΕ变小K带(π→π*)将由单个乙烯键的λmax=165 nm(κmax≈104 L·mol-1·cm-1)红移到λmax=210~250nm(κmax≈ 104 L·mol-1·cm-1 ); R带(n→π*)将由单独羰基的λmax=270~290 nm(κmax100 L·mol-1·cm-1 )红移到λmax=310~330 nm(κmax100 L·mol-1·cm-1 )13:50:50,不饱和醛、酮,当共轭双键数目,π→π*跃迁吸收带(K带)红移有时会掩盖弱的n→π*跃迁吸收带(R带); 极性溶剂和取代基(如烷基)使π→π*跃迁吸收带(K带)发生红移,使n→π*跃迁吸收带(R带)发生蓝移; 取代基和溶剂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包括不饱和酸酯)π→π*跃迁λmax的影响也可由伍德沃德-菲泽规则来估算 13:50:50,按伍德沃德-菲泽规则计算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λmax,乙醇溶剂中,λmax=λ基+Σniλi,13:50:50,按伍德沃德-菲泽规则计算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λmax,13:50:50,计算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λmax,13:50:50,计算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λmax,13:50:50,9.4.4 芳烃化合物,1.苯,苯的π→π*跃迁应为一个谱带。

实际观察到苯的紫外吸收光谱在184 nm,204 nm和256 nm附近出现三个吸收谱带13:50:50,苯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苯的激发态由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裂分为1E1u,1B1u和1B2u三种能态,所以π→π*跃迁产生三个吸收带1A1g→1E1u跃迁:~184nm,强带,E1带 1A1g →1B1u跃迁:~204nm中等强带,E2带 1A1g →1B2u跃迁:~256nm精细结构的弱带,B带13:50:50,2. 取代苯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单取代苯衍生物的E2带和B带都产生红移且有一定增色效应尤其对含n电子的取代基,由于n-π共轭效应,使π→π*跃迁所需能量ΔE降低,所以红移距离更大13:50:50,(1) 烷基取代苯衍生物,苯环上有烷基取代时,苯的B吸收带(254nm)要发生红移,E2带没有明显变化甲苯峰显著红位移是由于烷基C-H键的σ电子与苯环产生σ-π超共轭引起的,同时烷基苯的B吸收带的精细结构减弱或消失13:50:50,(2)助色团取代苯衍生物,含有n电子的基团取代:-OH、-NH2等,与苯环发生n—π共轭效应,使E带和B带发生红移,强度也增加,且B带精细结构消失。

苯胺盐酸盐的紫外吸收和苯相近 苯酚在中性溶液测,酚盐的紫外光谱,吸收带均发生红移和浓色效应13:50:50,13:50:50,(3)发色团取代苯衍生物,具有双键的基团的取代,它与苯环共轭在200~250 nm出现K带,使B带发生强烈红移,有时B带被淹没在K带之中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氧上的孤对电子: R带,跃迁禁阻,弱13:50:50,苯环上发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13:50:50,3.稠环芳烃化合物,稠环芳烃有更大的共轭体系,紫外吸收均比苯环移向长波长方向,可达可见光区;精细结构比苯环更明显13:50:50,内容选择,,结束,,9.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础 9.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9.3 吸收带类型与溶剂效应 9.4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9.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有机 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的应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