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7-21生物进化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400983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7-21生物进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7-21生物进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7-21生物进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7-21生物进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7-21生物进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7-21生物进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7-21生物进化(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一讲 生物进化,回扣基础 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存斗争,适者生存,多样性,遗传变异,个体,渐变,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也是 的基本单位。 (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 的改变。,同种生物,繁殖,全部基因,等位基因,基因频率,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基因突变、 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生物的变异是

2、的。,基因重组,突变,不定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经过长期的 ,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不断被淘汰,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和加强,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 的方向不断进化。,自然选择,基因频率,适应环境,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 的一群生 物。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和 。 (3)物种形成三个基本环节: 、 及 。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5)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可育后代,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生殖隔离,【解惑】 种群在

3、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变化。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 之间及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生物,生物与环境,基因,物种,生态系统,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导致生物进化的是 的积累,而不是 。 (2)生

4、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中性突变,自然选择,优化落实 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判一判 (1)过度繁殖是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选择的手段;适者生存是选择的结果。 () (2)种群基因库是不断变化的。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判一判 (1)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2)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3)喷洒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 (5)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6)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 (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隔离,进化的标志是

5、基因频率的改变。 (),(8)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 (9)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 (10)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判一判 (1)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而共同进化,但生物与环境之间只能单向选择,不能共同进化。 () (2)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关键点击 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区别与联系,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 (1)比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A在种群中一对

6、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而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B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已知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设某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p2,aa的基因型频率为q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误区警示 1不能正确区分物种和种群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2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而物种的形成是以生殖隔离为标志的,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解题技巧】 (1)突变与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

7、变”和“染色体变异”。 (2)抗药个体的形成不是农药诱导产生的: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3)物种与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演练提升 1(2013太原模考)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人体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

8、性”基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D 人体的免疫力是人体本身的一种防御机能,是由人体的免疫系统决定的,抗生素不会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抗生素的使用不会引起细菌的变异,且变异是不定向的;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未必会产生新物种。,2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 A55%和32.5% B55%和42.5% C45%和42

9、.5% D45%和32.5%,B 分析题中信息可知,Aa基因型个体占50%,则A基因频率为30%1/250%55%。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50%1/442.5%。,关键点击 1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1)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物种的形成,(2)骤变式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畸变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2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误区警示 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期

10、,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解题技巧】 判断生物进化的依据是种群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说明生物进化了。 判断物种形成的依据是否产生了生殖隔离。 进代并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但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进化。,演练提升 3(2013北京卷)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

11、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B 由于长舌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使长舌蝠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A、C、D均可推断出来;长筒花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适应的生物,所以不能确定长筒花是否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由题目无法判断。,4如图中的A、B、C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在

12、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其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B 分析题中信息可知,生物进化是由地理隔离引起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故A项错误。甲、乙两个种群在新环境中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基因库存在差异,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故B项正确。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相同,故C项错误。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进化改变的应该是种群,故D项错误。,实验二十一 人工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关键点击 热点材料 现在的许多家养动物和栽

13、培植物,都起源于野生类群。它们在人们有计划的选择下,使有益于人类的变异逐渐积累和增强,实际上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人工选择有三个要素:一是有变异存在;二是这种变异能够遗传;三是人类对变异可以选择,三者缺一不可。选择的实质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演练提升 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五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14、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沦。,请分析回答: (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你的理由是_ _ _。,(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选择一只纯种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_; _; _;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_。,解析 F2中BBBb12,产生的两种类型的配子Bb21,故F3中bb为1/31/31/9,即F3中长翅果蝇占8/9,其中的纯合子为BB2/32/34/9,占长翅总数的1/2。若不去除残翅果蝇,则F2中BBBbbb121,F2产生的配子Bb11,F3中BBBbbb1/42/41/4,故长翅中的纯合子比例为:BB/(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