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40084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规模预测方法j(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总体规划中 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与变革,靳东晓 2005年8月26日,2005年中规院城市总体规划培训,参考文献: 汪光焘,全面贯彻中央精神 切实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全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2005年7月21日 张文奇 靳东晓等,城市用地结构和人口规模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城市规划资料集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 邵爱云 马赤宇,关于我国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几个问题,2005年 张勤 曹传新 王明田等,关于改进城市规划中人口分析与预测工作的研究 ,2005年 城市规划原理 其它有关文章、书籍等,提纲 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

2、 传统工作方法及其不足 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 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市场经济时期的变化与发展 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 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人口预测的难点 改进人口分析预测工作的思路,1、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1),“城市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镇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遏制城市规模盲目扩大、规范各类开发区、稳定房价、规范拆迁管理。 “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市长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人口规模的分析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参数,影响规划布局结构、各类设施的数量和标准、交通方式的选择等。,城市规划法规定: 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

3、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万以上、不满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万的城市。 另,特大城市指100万人以上,超大城市指200万人以上。 目前,有70万人的镇,也有10多万人的市。,1、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2),人口规模是判断城市区域地位的重要指标。,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以人的社会经济活动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有序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协调城市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制定公共政策,维护公众利益。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为城市规划工作确立了新的目标,对城市规划中人口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

4、3),2、传统工作方法及其不足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人口的内涵 一定地域、非农业人口。 城市人口预测的理论依据,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空间落实”。这一时期的城镇人口预测模型较好地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是这一时期普遍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预测方法。,马克思指出“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量,决定了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2),城市人口分类,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3),劳动平衡法、劳动比例法、职工带眷系数法、 综

5、合平衡法、时间序列法、相关分析法、 区位法、类比法、环境容量法,方法一:劳动平衡法 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服务人口及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来确定人口规模。公式为: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4),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的百分比,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1(服务人口的百分比被抚养人口的百分比),适用于将有较大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比较具体落实、人口统计资料比较齐全的中小城市和新兴工业区。,分析年龄构成确定,4550,分析生活水平、城市作用、特点确定,1220,大城市高,3040 大城市低,小城市高,劳动平衡法依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将城镇人口划分为基本、非基本人

6、口两个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项目分配,在此背景下,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划分是相对确定的。因此,采用劳动平衡法就能较好地预测城镇人口规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城市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是市场竞争(招商引资)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方法二:劳动比例法 用生产性劳动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来确定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5),适用于将有较大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比较具体落实、人口统计资料比较齐全的中小城市和新兴工业区。,生产性劳动人口的规划人数,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占总人口,

7、一般在4560左右,一般在6085之间,方法三:职工带眷系数法 根据职工人数与部分职工带眷情况来计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该方法更多的应用于新建工矿城镇的人口规模估算。其社会经济背景是计划下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管理。带眷职工和单身职工的划分、职工数量的确定都带着明显的计划经济和户籍管理的时代特征。,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6),方法四:综合平衡法 根据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来推算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城市现状人口规划期内自然增长人数规划期内机械增长人数 适用于难以确定基本人口(或生产性劳动人口)的城市。需要有历年来

8、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方面的调查资料。,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7),方法五:时间序列法 从人口增长与时间变化的关系中找出两者之间的规律,建立数学公式来进行推算。 这种方法要求城市人口要有较长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而且人口数据没有大的起伏。 该方法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缓和的城市。,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8),方法六:相关分析法(间接推算法) 找出与人口关系密切、有较长时序的统计数据,且易于把握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如就业、产值等。 该方法适用于影响因素的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9),方法七:区

9、位法 根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来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析预测。如有确定城市规模分布模式的城市首位率、金字塔、位序规模法则、“断裂点”分布等模式。 该方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里思泰勒中心地理论模式地区的城市。,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0),方法八:类比法 选择发展条件、现状规模和性质相似的城市进行对比分析,从已知的城市人口规模来推算其他城市的人口规模。 此方法只适用于城市人口规模的校核。 对某个城市进行人口规模预测时不能用这种方法。,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1),方法九:环境容量法(门槛约束法) 根据环境条件来确定城市允许发展的最大规模。

10、 昌平人口规模的匡算: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152.4万人 绿色空间人口承载力 124.4万人 水资源人口承载力 6284万人 有些城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比较大,如水资源短缺、地形条件恶劣、开发城市用地困难、断裂带穿越城市、地震威胁大、有严重的地方病等。 这些问题都不是目前的技术条件所能解决的,或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增加的经济效益低于扩充环境容量所需的成本,经济上不可行。,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2),2.2存在的不足与问题(1),对人口构成分析研究不够 目前城市规划编制中,人口研究的重点是人口规模总量的预测,忽视了人口构成分析。 人口构成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

11、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教育设施、医疗卫生、福利设施、住房设计、社区服务的供给变化;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带来的文化设施、生态健康空间需求的变化;人口收入、阶层差异加大所带来的设施供给标准、娱乐休闲度假需求的变化;家庭规模和家庭构成变化带来的住房标准的变化;流动人口增多带来的需求变化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构成更趋多元化,消费取向和需求层次的差异将更加明显。,城市人口的构成 年龄构成(分成托儿、幼儿、小学、中学、成年、老年六组,老龄化趋势) 性别构成(需基本平衡) 家庭构成(核心化趋势, 1949年上海平均每户为4.9人,1990年3.1人,2000年平均为2.8人 ) 劳动构成(基本人

12、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职业构成(从事劳动行业占总人口的比例)等构成情况。,2.2存在的不足与问题(2),对人口就业问题研究不够 城市产业与人口是互动关系,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人口规模预测要充分考虑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城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化也要考虑城市和相关地区的就业需求。 一些城市一方面在规划中提出要做大城市规模,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又强调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要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目标与城市人口规模脱节。,就业岗位的普遍减少引发城镇集聚人口的能力下降,导致城镇化步伐缓慢( 1997年以来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来看,全国年均增长1.44个百分点,而吉

13、林省年均增长0.78个百分点,只及全国增长速度的一半)。,吉林省各地从业人员变化情况(19952003年),2.2存在的不足与问题(3),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不够 由于不同地域城市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在维持一定生活质量的条件下,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也不一样。 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规模,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生态失衡和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直接威胁人类生活的安全和舒适。 一些城市在预测人口规模时对资源、生态环境等限制条件考虑不够。,3、市场经济时期的变化与发展 3.1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1),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应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居住生活

14、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3.1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2),城市人口的内涵 地域性(实体概念)一定区域,建成区。 时间性(阶段性)城市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而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类别性(三种人)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之和,由三部分组成: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暂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3.1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3),流动人口是城镇人口增长的主体 目前我国处于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发展阶段,机械增长取代自然增长,成为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广义的机械增长包括户籍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15、人口的增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的机械增长主要是流动人口,即暂住人口的增加,改变了城镇人口的结构,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3412.8万人,占1990年总人口的3.0%;2000年实际流动人口14439.1万人,占当年总人口的11.6%。 10年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了1102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5.5%;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近三倍。,中国正在步入移民期。所谓移民时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对稳定于10%以上的时期。,2000年78.6%的流动人口迁移(暂住半年以上)至设市城市(663个)。 设市城市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平均比例为3

16、3,总体上看,规模大的城市吸纳的暂住人口多。 影响流动人口的因素较多,且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判断,使得对流动人口数量、流向及时段的预测变得非常困难。在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流入城市的暂住人口规模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等级关系和区域背景的关系更为密切。,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我国的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城市体系结构。 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流动的进程仍将持续。在为流入地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城市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人口流动趋势的判断,成为人口预测的难点。,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流动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有流动人口2530万,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7.5%;规模居前5位的还有江苏、浙江、山东和辽宁,合计流动人口5695万人,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