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服用方法,禁忌,剂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39160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服用方法,禁忌,剂量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药的服用方法,禁忌,剂量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药的服用方法,禁忌,剂量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药的服用方法,禁忌,剂量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药的服用方法,禁忌,剂量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服用方法,禁忌,剂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服用方法,禁忌,剂量(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中药的用法,用法,指中药的应用方法,内容十分广泛。 这里主要介绍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不同剂型的服药方法。,一、汤剂的煎煮方法,中药的疗效除与剂型的类别有关外,还与制剂工艺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医生应将汤剂的正确煎煮法向病家交待清楚。,1煎药器具 最好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 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因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使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2煎药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

2、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3加水量 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 4煎前浸泡 多数药物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 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5煎煮火候及时间 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 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煎煮,迅速煮沸,然后煎35分钟左右即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 6榨渣取汁 汤剂煎好后应榨渣取汁。 7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8入药方法(特殊煎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

3、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 (1)先煎 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如磁石、龙骨、牡蛎等。 某些有毒药:经久煎可降低或消除毒烈之性,也宜先煎。如乌头、附子等。,(2)后下:,气味芳香药物:高温久煎可使其挥发油散失而降低药效,入药宜后下,如薄荷、砂仁等。 有些药物经高温煎煮,有效成分易被破坏而使药效降低者,如钩藤。,(3)包煎:(用纱布包裹入煎剂),药材质地过轻者,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如蒲黄、海金沙等。 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者:如车前子。 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者:如辛夷、旋覆花等。,(4)单煎(

4、另炖):,某些贵重药物,为避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宜单独煎煮。如人参、西洋参等。 (5)烊化(溶化) 胶类药物,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如阿胶、鹿角胶等。烊化是指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使之溶化的过程。,(6)泡服(焗服):,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的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焖润,半小时后去渣服用。 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7)冲服:,某些贵重药,常研细末或制成散剂,直接冲服。如麝香、牛黄等 入水即化的药及汁液性药,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如芒硝、竹沥等。,二

5、、服药方法,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 清晨: 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 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饭前: 饭前服用,胃中空虚,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 如驱虫药、攻下药、补益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均宜饭前服用。 饭后: 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合,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 消食药亦宜饭后

6、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特定时间: 安神药:宜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 缓下药:宜睡前服,以便翌日清晨排 便; 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 急性病:不拘时服,2服药多少:,一般疾病,多每日一剂,分二服或三服。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 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3服药冷热:,(1)汤剂:一般宜温服。 (2)丸剂、散剂、膏剂、冲剂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宜用温开水送服。 (3)

7、寒证用热药温服,热证用寒药冷服,第二节 中药禁忌,为确保药物疗效、安全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必须注意用药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配伍禁忌 证候禁忌 妊娠禁忌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配伍禁忌,1配伍禁忌的含义 是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物的疗效,因而临床应当避免配伍使用。 即本经序例中指出的“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 因为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2配伍禁忌

8、的主要内容 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1)十八反: 五代后蜀韩保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 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最早见于张子和的儒门事亲。 即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2)十九畏: 相畏为中药七情之一,内容亦如前述。 但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相畏”的意义相悖。 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

9、况下提出的。,歌诀: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3怎样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1)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 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2)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

10、果相差很大。简单的毒性试验大多得到负结果或互相矛盾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 (3)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4)凡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使用。,二、证候禁忌,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为“证候禁忌”。一般药物都有证候禁忌,其内容详见每味药物之下的“使用注意”。,三、妊娠用药禁忌,1妊娠禁忌药的含义 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 这些药物主要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故应作为妊娠禁忌的

11、药物。 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 古代对妊娠禁忌药主要提禁用与忌用,极少提慎用。 近代则多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忌药分为慎用与禁用两大类。,(1)慎用药 主要包括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及温里药中的部分药。 活血祛瘀:如红花、桃仁等; 行气破滞:如青皮、枳实等; 慎用药攻下积滞:如大黄、芒硝等; 大辛大热:如乌头、附子等; 滑利通泄:如木通、薏仁等。,(2)禁用药 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 毒性强烈:如斑蝥、巴豆等; 药性猛烈:如芫花、甘遂、大戟等; 禁用药 破血逐瘀:如三棱、水蛭、虻虫等; 芳香走窜:如麝香等。,3妊娠禁忌药的使用原则 (1)总的说来,对于妊娠禁忌药

12、,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可根据病情需要酌情使用。 (2)如孕妇患病非用不可,则应注意辨证准确,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的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用药有效而安全。,四、服药饮食禁忌,服药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忌口。 包括病证食忌、服药食忌两方面。 1病证食忌 病证食忌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情的性质忌食某些食物,以利于疾病早日痊愈。 一般而言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 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

13、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脾胃虚弱应忌食油炸粘腻、不易消化食物; 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等等。,2服药食忌 服药食忌是指服某些药时,不可同时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发生毒性反应。 古代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等等,指出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同食某些食物。,第二节 剂 量,1剂量的含义 剂量是指药物的用量。 一般是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即干燥后的生药,在汤剂中的用量)。 中药常用剂量5-10g,部分药用量较大15-30g,鲜品30-60g;,2剂量的表示 中药的计量

14、单位,古代有: 重量(斤、两、钱、分、厘等) 度量(尺、寸)、容量(斗、升、合) 数量(枚、条、片、个、团)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 此外,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 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60钱)。 1979年起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统一采用公制(即1公斤=1000g)。,16进位制与公制之间的换算:应熟悉 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

15、3g。,3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具体用量。 另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药材质量: 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宜小; 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 药材质地: 花叶类用量宜轻(一般310g) 金石贝壳类用量宜重(一般1030g) 鲜品用量宜大(一般3060g) 干品用量当小(一般912g),药物性味: 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可稍重; 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则宜轻。 有毒无毒: 无毒者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 有毒者应严

16、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剂型: 多数药物入汤剂时用量为重,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 入丸、散剂时用量较小。 方药配伍: 一般药物单味用时用量较大; 入复方时用量略小。 同一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用量较大; 作辅药时较小。,用药目的: 临床用药时,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 如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3)患者与剂量的关系,年龄: 小儿、老人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有所不同。 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岁以上的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性别: 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 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体质强弱: 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 体质虚弱者用量宜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