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338644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曲阜夫子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曲阜夫子学校高三阶段考试文综试题(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4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孤、箕、栾、邰、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这一做法 A 建立了完善的官僚统治体系 B解决了贵族权力分配的矛盾C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反映了宗法血缘政治的衰落25目前,在山东、四川、陕西、安徽、河南等地出土汉代普通百姓墓葬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上均发现有“射雀射猴”画像。如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树下两人持弓仰射,树上共计有20多只雀与猴。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它体现了A 汉代民间形成浓厚的尚武风

2、气 B汉代麻雀与猴类对农业生产破坏严重C汉代民间追求功名富贵的理想 D汉代黄河下游逐渐成为政治经济重心26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据此能被认定的是A中元节起源于西汉 B中元节是外来的节日C史书记载矛盾荒谬 D中元节历史内涵丰富27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的变迁反映出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28据宋代东京梦华录

3、记载,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政府要“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 B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C坊市制度已不复存在 D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29.右图是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 B.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30图1为1904年大公报上的一则报道。这说明 A传统饮食走向衰落 B商业广告较为流行 C西式饮料受到关注 D报纸注重民众生活311943年春节,有记者报道太行根据地乡村民众过年的情况:旧历元旦

4、,驻在各村的团体机关与驻地民众一同举行团拜,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耍钱”等各种不正当的娱乐已经减少,演新戏、开晚会等是最常见的娱乐;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据此可知A 根据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提升 B 传统节日受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C.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32雅典城市居民讥讽那些入城参加公民大会的乡下人,“穿的鞋子比脚大,大声嚷嚷。总是向路遇者问这问那:皮革多少钱?咸鱼多少钱?”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 城邦不具有宽容自由的文化环境B 城居者鄙视乡下人参与民主政治C 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不对等 D 政治生活出现城市

5、与乡村的对立33据史料记载,美国有一段时期货币贬值,在许多地方几乎不能流通,公共信用降到极点。政府当时无法获得资源,军队人员不足,难以为军队提供给养,整个国家体制严重失序。导致该情形出现的原因是A 邦联体制导致中央权力弱小 B胡佛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经济大危机扩展到各个领域 D“分权制衡”降低行政效率34布哈林说:“因为没有西方的普遍革命,我们目前进入这样一个时期,在这里直接通向共产主义制度的道路是不存在的,我们的俄国革命将经历大量的曲折、迂回和转折。”在“这样一个时期”,苏俄采取的政策是A取消自由贸易 B允许利用外资C建立集体农庄 D实施五年计划35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华尔兹在其国

6、际政治理论一书中认为,美苏均势格局的出现不仅是因为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实力大致均等的集团,更是因为在这两个集团中分别存在着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盟主对阵营的维护和体系成员的控制。在此,肯尼思华尔兹主要强调A美苏均势格局的出现是因为双方实力大致均等B美苏因为实力超然而分别充当两个集团的盟主C美苏均势格局有利于维护各自集团内部的团结D美苏均势格局下双方集团内部充斥着强权政治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

7、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

8、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要重要得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

9、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基本经济区位置图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点,并就所拟论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4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明代中叶以后,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戚继光清醒地认识到,倘若再不从改革兵制上寻找出路,编练新军,抗倭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

10、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新军设置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训练达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这支招募形成的戚家军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背景及其特点。(9分)(2)据材料说明戚继光军事改革的积极作用。(6分)高三阶段性测

11、试历史参考答案24.C 25.C 26.D 27.A 28.B 29.D 30. C 31.D 32.C 33.A 34.A 35.D41、(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12分,每点3分,任答4点即可满分)(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外国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3分,每点3分,任答5点即可满分)42. 示例一:论点:我国古代基本经济区呈现出向东向南转移的趋势。(3分)阐

12、述: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基本经济区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这与黄河流域开发较早和秦汉王朝定都关中密切相关; (4分)南宋以来,基本经济区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黄河流域过度开发、魏晋到两宋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等因素紧密相联。(4分)小结:可见,中国古代基本经济区向东向南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1分)示例二:论点:基本经济区对王朝的统治具有战略性影响。(3分)阐述:基本经济区对历代王朝的统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秦汉王朝依托关中地区建立政权并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南宋能够实现与北方金政权的长期对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江南基本经济区的支持;(4分)历代

13、统治者均重视对基本经济区的开发与控制,例如,元明清以来统治者改建大运河,加强漕运和海运,确保对南方的有效控制。(4分)小结:可见,对基本经济区的开发与控制,事关王朝统治的安危。(1分)示例三:论点:元明清统治者试图把海河流域发展成为基本经济区。(3分)阐述:南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大;元明清王朝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分离,首都北京的物质供应仰仗南方,耗费巨大。(4分)海河流域乃京畿要地,是京杭大运河漕运和南北海运必经之地,还是连接东北、蒙古、西北的枢纽,战略位置重要,拥有成为一个基本经济区的地缘优势;把海河流域建立一个基本经济区,不仅有利于拱卫京师,维护北部边防安全,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南北方经济的平衡发展。(4分)小结:可见,将海河流域发展为基本经济区是元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其统治而力图实现的战略构想。(1分)44. (1) 背景: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4分)特点:推行募兵制;加强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相结合;训练内容丰富,注重实战。(5分,任答3点即可满分)(2) 作用:提高了军队思想觉悟;提高了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抗击倭寇,维护国家利益。(6分)-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