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频测量pa》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371341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频测量pa》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时频测量pa》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时频测量pa》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时频测量pa》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时频测量pa》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频测量pa》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频测量pa》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rt1,第四章 时频测量,第四章 时频测量,本章要点:,时频关系与时频标准及频率的测量方法,电子计数法测频、测周的原理与误差分析,通用计数器的功能与应用及其性能改进的方法,频率稳定度的概念、表征方法和时域、频域测量原理,调制域测量的原理与应用,4.1 概 述,4.1.1 时频关系,“周期”是指同一事件重复出现的时间, 如T。,“频率”是单位时间(1秒)内周期性事 件重复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电子表走时是否准确取决于 石英晶体作振荡器设石英晶 体振荡器日频率稳定度为10-6,则日误差:,4.1.2 时频基准,时间的单位是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秒”的定义曾作过三 次重大的修改:,1.世

2、界时秒(UT),由天文观测得到的,以地球自转周期为标准而测定的时间称为 世界时(UT)。定义地球自转周期的 186400作为世界时的 1s,零类世界时(UT0),其准确度在10-6量级。,校正后的世界时称为第二类世界时(UT2),其准确度在310-8 量级。,历书时秒作为时间单位提高到十亿分之一秒,即110-9量级。 世界时秒是与年、月、日、时、分、秒相关联的,属年历计时。,从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利用原子能级跃迁频率作为计时标 准。1967年10月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了秒的定义: “秒”是Cs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F=4,mF=0 和F=3,mF=0之间跃迁频率相应的射线

3、束持续9192631770 个周期的时间”,2.原子时秒(AT),为原子时秒(记作AT)。并自1972年1月1日零时起,时间单位秒 由天文秒改为原子秒。这样,时间标准改为由频率标准来定义,,其准确度可达510-14,是所有其它物理量标准远远不及的。,3.协调世界时秒(UTC),世界时和原子时之间互有联系,可以精确运算,但不能彼此取 代,各有各的用处。,原子时只能提供准确的时间间隔,而世界时考虑了时刻(年 月日时分秒)和时间间隔。,协调世界时秒(UTC)是原子时和世界时折衷的产物,即用闰 秒的方法来对天文时进行修正。这样,国际上则可采用协调世 界时来发送时间标准,既摆脱了天文定义,又使准确度可提

4、高 45个数量级。现在各国标准时号发播台所发送的就是世界协 调时UTC,其准确度优于210-11。我国的中国计量科学院、 陕西天文台、上海天文台都建立了地方原子时,参加了国际原 子时(TAI)200多台原子钟联网进行加权平均修正,作为我国 时间标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布。,4.1.3 频率测量方法,4.2 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4.2.1. 电子计数法测频原理,1.基本原理,根据频率的定义,若某一信号在T秒时间内重复变化了N次,则 该信号的频率为:,(4.2),门电路复习:,同理“或”门、与非、或非门等也有类似功能。,由图可见:,因此,实现了测频原理:“定时计数”,实质:比较法,重点掌握,2组成

5、框图,图4.4是计数式频率计测频的框图。它主要由下列四部分组成。,1)时基(T)电路,两个特点:,(1)标准性 闸门时间准确度应比被测频率高一数量级以上,故 通常晶振频率稳定度要求达10-610-10。(恒温糟),(2)多值性 闸门时间T不一定为1秒,应让用户根据测频精度和 速度的不同要求自由选择。例如:,1kHz 100Hz 10Hz 1Hz 0.1Hz 1ms 10 ms 0.1s、 1s、 10s 等。,门控(双稳)电路:,2)输入电路,由放大整形电路和主门电路组成。,被测输入周期信号(频率为fx, 周期为Tx)经放大、整形、微分 得周期Tx的窄脉冲,送主门的一 个输入端。,3)计数显示

6、电路,这部分电路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 计数被测周期信号重复的次数,显示 被测信号的频率。它一般由计数电路、 逻辑控制电路、译码器和显示器组成。,4)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的作用是产生各种控制信号, 去控制各电路单元的工作,使整机按 一定的工作程序完成自动测量的任务。 在控制电路的统一指挥下,电子计数 器的工作按照“复零一测量显示”的 程序自动地进行,其工作流程如图4.6 所示。,4.2.2. 误差分析计算,由第二章误差传递公式(2.45),可对式(4.2),求得,(4.3),计数误差,时基误差,1.量化误差计数误差、1误差,在测频时,主门的开启时刻与计数脉冲之间的时间关系是不相 关的,即是说它们

7、在时间轴上的相对位置是随机的。这样,既 便在相同的主门开启时间T,计数器所计得的数却不一定相同。 可能多1个或少1个的1误差,这是频率量化时带来的误差故 称量化误差,又称脉冲计数误差或1误差。,黑门进8个脉冲,红门进7个脉冲,误差合成定理,2.闸门时间误差(时基误差、标准时间误差),闸门时间不准,造成主门启闭时间或长或短,显然要产生测 频误差。闸门信号T是由晶振信号分频而得。设晶振频率为fc (周期为Tc),则有,=110-7110-10,4.2.3. 结论,1.计数器直接测频的误差 主要有两项,即1误差和标准频率误 差,一般总误差可采用分项 误差绝对值合成,即,(4.9),2.测量低频时,由

8、于1误 差产生的测频误差大得惊人,例如,fx= 10Hz,T=1s,则由1误差引起的测频误差可达10, 所以,测量低频时不宜采用直接测频方法。,4.3 电子计数法测量时间,本节介绍时间量的测量主要是指与频率对应的周期、相位及时 间间隔等时间参数,重点讨论周期的测量。,4.3.1.电子计数法测量周期的原理,由右图可得,4.3.2. 电子计数器测量周期的误差分析,1.量化误差和基准频率误差,与分析电子计数器测频时的误差类似,这里,,根据,误差传递公式可得,(4.11),根据图4.10所示的测周原理,由式(4.10)可得,而N=1,(4.12),2.触发转换误差,测周时,还有一项触发转换误差必须考虑

9、。图4.12(a)给出了一 个简单的情况,即干扰为一尖峰脉冲Un,UB为施密特电路触 发电平。可见,施密特电路将提前在,触发,于是形成的方,波周期为,,即产生,的误差,称“转换误差”(或触发误差)。,从图可得,(4.13),式中Un干扰或噪声幅度。,设被测信号为正弦波,将上式代入(4.13),实际上,,得,式中 Um信号振幅。,同样,在正弦信号下一个上升沿上也可能存在于扰,即也可能产生,触发误差,由于干扰或噪声都是随机的,所以,和,都属于随机误差,,我们可按,来合成,于是可得,(4.15),2.多周期测量(*自学),进一步分析可知,多周期测量可以减小转换误差和 1误差。 我们可以利用图4.13

10、,来说明,图中取周期倍增系数10为例,即测10个周期。从图 可见,两相邻周期由于转换误差所产生的,比如,第一个周期T1x终了,这样10个周期引起的总误差与 测个周期产生的误差一样,经除10,得一个周期的误差为,是互相抵消的,,,可见减小了10倍。,此外,由于周期倍增后计数器计得的数也增加到10n倍,这样, 由1误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也可减小,倍。图4.11中的10Tx,和100Tx两曲线说明这个结果。,因此,在多周期测量模式下,测周误差表达式要进行修正,令 周期倍增系数为k=,则(4.12)和(4.15)可合写成,(4.16),4.结论,1)用计数器直接测周的误差主要有三项,即量化误差、转换误

11、差以及标准频率误差。其合成误差可按下式计算(将4.16式中 k换成,):,(4.17),2)采用多周期测量可提高测量准确度;,3)提高标准频率,可以提高测周分辨力;,4)测量过程中尽可能提高信噪比VmVn。,4.3.3 中界频率,研究量化误差(1误差)对测频和测周的影响。,测频、测周误差相等的频率称为中界频率。,将(4.6)和(4.12)式中,量化误差表达式联立可得,式中,,为中界频率,,为标准频率,T为闸门时间。,图4.14中给出了不同闸门时间:0.1s、1s、10s和不同标准频 率:10MHz、100MHz、1000MHz三种情况的交叉曲线。现以 T=1s,,=100MHz为例,可查知,=10kHz。,因此,当,宜测频;,当,,宜测周。,这给使用带来不便,要查知所用状态下的中界频率,是当前 通用计数器的缺点,下面将介绍采用双路计数器的方法, 对测频或测周都能实现等精度测量。,4.3.4 时间间隔的测量,1.基本原理,触发电平、触发极性可调,2.相位测量,相位差的测量,见图4.16。,则,对应的相位可以计得,测相位要求两信号:同频 同幅,3.脉冲时间参数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