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院内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的策略与研究

上传人:章** 文档编号:83348090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院内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的策略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提高院内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的策略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提高院内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的策略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院内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的策略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院内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的策略与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院内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的策略与研究(2018年)摘 要 院内电子会诊系统全面启用后,针对目前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低的现状,寻找原因,采取优化会诊提醒功能、加强培训、定期公示、建立会诊考核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开展约谈等策略,使会诊完成率从80.23%提高到97%,48小时及时率从62.76%提高至83.71%,调整为24小时后,及时率降至63.44%,后逐渐上升至83.6%。会诊质量的提高,有效加强了学科间的合作和互动,增加了医患信任、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管理水平。关键词 院内会诊 完成率 及时率 会诊制度是医疗核心制度,及时有效的落实会诊制度可提高临床效率并有效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由于

2、传统纸质会诊单模式在统计信息方面带来的极大不便利,造成会诊完成率,尤其是准时率的数据错误。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电子会诊系统,优化院内会诊流程,同时便于统计数据的分析。1 现状2016年5月起取消纸质会诊单,全面启用院内电子会诊系统,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要求,普通会诊要求会诊医师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和会诊记录,急会诊要求10分钟内到场。以院内电子会诊系统记录为数据源,采集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院内会诊的完成率和及时率(图1),由图1可见,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持续低,完成率从86.33%下降至80.23%,及时率从70.50%下降至62.76%。作为一家年住院收治4万余人次

3、儿童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每天约有100个会诊申请,承担了更多的疑难杂症诊治,未执行会诊或未及时完成会诊将影响患者诊疗,耽误病情。2 原因分析会诊管理部门邀请临床科室主任、会诊医师、会诊管理人员、信息科及质控办工作人员一同采用头脑风暴法,寻找原因,发现诸多原因影响院内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主要原因是:(1)会诊医生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感和时间观念1。作为教学医院,医师忙于医教研各项工作,多数医师不会将会诊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容易忽略或忘记会诊工作。(2)手机推送会诊信息功能未开通,导致受邀医师未能及时获知会诊申请。(3)电子会诊系统使用不规范,会诊记录未保存成功、取消会诊未在系统上取消等情况屡见不鲜。

4、(4)缺乏监管机制,由于传统会诊模式无法对会诊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难以监管,从传统会诊模式转变成信息化会诊模式后,可以实现实时、动态、全程监管,但仍未制定有效的质控和奖惩措施,管理滞后。3 改进措施3.1 优化会诊提醒功能在企业微信中增加会诊管理模块,会诊医师提出会诊申请后,HIS同步将会诊信息发送至会诊医师手机企业微信中的会诊模块(图2),使会诊医师随时获知会诊申请信息,避免因未及时登录医生工作站而会诊超时,提高会诊效率。为确保会诊医师的资质,会诊管理部门仅对符合会诊资质的医师开通手机推送会诊信息功能和会诊权限。图2:手机企业微信会诊提醒界面3.2 强化培训正确使用电子会诊系统对提高完成率和及

5、时率也至关重要。信息管理部门专人负责会诊系统使用培训和帮助会诊医生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编写“会诊管理功能使用手册”放在医生工作站上供医师学习,对完成率和及时率低的科室和个人有系统使用培训需求的给予针对性培训。3.3 定期公示医务部每月初从医务管理系统中的会诊统计模块查询上月会诊情况,汇总分析全院、科室和个人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末位十名科室和个人在OA和医疗简报上公示,会诊数据在每月医疗质量科主任例会上进行解读,提高科主任和各医师对会诊工作的重视程度,科室合理安排会诊医师、按时完成会诊。3.4 建立会诊考核体系医院将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纳入医疗质量重点监测指标,同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和医师考

6、核体系,并与医师职称晋升挂钩,直接影响科室效益和医师职业生涯,提高科室和个人不断改进会诊工作的积极性。3.5 健全激励机制由会诊管理部门直接给会诊医师发放会诊补贴,按完成的会诊数计算,系统上未完成的会诊,不发放会诊补贴,保证多劳多得,提高医师会诊积极性和主动性。3.6 开展约谈  医务部每月约谈上月会诊完成率和及时率末位3名科室主任和会诊医师,一方面督促科室和个人整改,另一方面了解和分析会诊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不断优化会诊流程。4 成效上述措施落实后,从院内会诊系统采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的数据作为持续改进的效果检查。从图3可见,2017年5月院内会诊完

7、成率已提高至91.66%(目标值90%),2017年5月及时率已提高至83.71%(目标值80%),达到预期效果。5 新要求,新措施根据2016年11月国家卫计委颁布的新版十八项核心制度,普通会诊的时效标准调整为24小时内完成,本院从2017年6月起开始执行该项新的国家标准。当月及时率下降至63.44%,较前明显下降,符合预期(图3)。与48小时的旧标准相比,影响最大的周末会诊,由于本院很多门诊科室(例如儿保、眼科、五官科、心理科等)周日停诊,而普通内科系列专科病房也仅留有值班医生,因此需要重点分析及明确是否为周末因素导致的会诊率下降。我们将每个科室的会诊数据按照工作日与周末进行分解(图4),

8、工作日与周末两根曲线相近则说明周末因素影响较小,两根曲线差距较大说明周末因素对该科室影响大。同时对于会诊数量进行排名,将会诊最多的几个科室进行重点突破,帮助分析原因,例如本院眼科和五官科的会诊量始终占据前两位,而这两个科室恰恰是准时率不达标科室,因此通过具体分析这两个科室不达标的原因,将有助于提升医院整体的准时率。通过分析造成这两个科室不达标的相关部门后,建立有效的科主任们之间的沟通渠道,发现影响的原因,通过相互改进,共同协作。2017年7月起按照新标准的准时率逐渐提升。截止至2017.12已回升至83.6%,与既往按照48小时为标准已持平,完成率更是已达到97%,足以证明我们所的相关策略对提高院内会诊完成率和准时率均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动态、全程管理会诊工作,通过不断优化系统,强化培训,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做好会诊工作,有效加强学科间的合作和交叉互动,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管理水平。2参考文献1李大江,钟彦,文强,等.院内科间会诊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0,10(351):42-432王秋卉,王东,姜素霞.院内科间会诊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38-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