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34045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地区成陆过程与城市发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的成陆与城市发展,上海的成陆,贝壳沙堤 贝壳堤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粉砂、泥炭、淤泥质粘土薄层组成的,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状地貌堆积体。形成于高潮线附近,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标志。,上海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它的发展与上海地区的成陆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传战国时期今上海一带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封邑,故上海简称申。历史上今吴淞江因今青浦区的东北的沪渎垒而称沪渎,故上海也简称沪。在远古时期,上海地区曾是一片汪洋,鲸鱼在这里遨游出没。沧海桑田,几经变迁,至少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今上海地区西部已经成陆(形成了古海岸线“冈身”)。唐初,今上海市区已大部成陆。北宋以前,今

2、上海全区基本成陆。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修建的海塘,位于顾路、川沙、南汇、大团、奉城一线。到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加固,沿称“里护塘”。,一、上海大陆地区的成陆过程,1、距今7000年前海陆变迁 上海西部形成第一条贝壳沙堤海岸,即淞北浅冈、淞南沙冈海岸。此海岸以西已经成陆,多为湖沼平原地区。马家滨文化期的人类居住在山坡或高墩地区。长江口后退至今镇扬一带,形成一个向东开放的喇叭形河口湾。上海绝大部分地区被内浸海水淹覆,仅余西部的局部地区沦为滨海湖沼低地。,2.距今70003000年前上海冈身地带的形成 从距今7000年开始,长江三角洲南翼在沿岸流、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下

3、,自江苏常熟福山一带,以南南东方向形成数条近于平行的密集的贝壳沙带,并延伸至今上海南部的漕泾、柘林一带海边。其再向南的延伸段,已沦没于杭州湾之中。距今3000年左右,上海陆地自沙冈向东推进25公里,海岸线在今北横径、南横径的嘉定、南桥一线贝壳沙带一线。这个海岸西,继马家滨文化后,又有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形成发展,开始由山坡高墩向平原迁移定居。,3.距今30001700年前上海中部地区的成陆 冈身以东至下沙沙带之间的上海中部地区,自西向东当先后成陆于距今3000年至1700年的时段之内。陆地自横泾冈平均东移20公里,形成下沙沙带滨岸沙带海岸。但此线以西的今上海中部地区,开发较为缓慢,至今

4、未发现秦汉魏晋时期的遗物,在隋唐时期才有较多的文化遗迹出现。因此,此时期先人的开发定居过程,普遍滞后于滨海成陆过程,尤其是地广人稀的上海历史早期,这种滞后现象更为严重突出。根据出土文物推断,上海中部地区的开发与定居,普遍滞后至南朝隋唐时代。,4.距今17001000年前浦东中部地区的形成 浦东沿黄家湾、川沙、南汇、大团、丰城的里户塘海岸形成。今浦东中部一区成为上海成陆最快的地区。上海浦东中部地区,今有不少唐末五代至两宋时期的遗址、遗物发现。据水利书记载,北宋熙宁年间上海东部海岸在今浦东里护塘故址一线分析,则此线以西的浦东中部地区及黄浦江以西的上海北部地区,无疑在北宋初期以前已经成陆。 两宋时期

5、,中国东部海面有一个相对上升过程。上海地区受其影响,西部不少低地沦为湖沼,东部地区则因长江泥沙不断补充堆积,岸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5.距今1000年来浦东东部地区的成陆过程 在这一千年中,浦东东部的成陆过程,可以其间的东、西沙带为界,分为前后两个500年。在距今600左右,曾有一个以东、西沙带为海岸的相对稳定阶段。 近1000年来,浦东东部成陆速度较中部缓慢。 距今一千年来,里护塘以东浦东东部地区成陆,成陆地区呈现向上海东南方向推移的趋势。,二、城市发展,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清末上海城厢图,1911年人口,1990年人口,1949年人口,132

6、4万,538万,54万,上海人口的增加,1911年,1949年,1990年,近代城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 城市是由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的城市 eg:青岛、广州、上海、天津 第二类 城市是由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 eg:西安、成都、北京,上海是帝国主义控制下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政治格局:殖民地体制的建立 被迫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外国租界纷纷设立 城市制度:通商口岸城市改变了中国的城市制度 规划思想:西方规划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1898年的上海第一个通商的城市,上海的发展租界不断扩张的过程,

7、1845年 英、清 “地皮章程”划地给英国 1848年 美、清 望厦条约占据虹口一带 1863年 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 1893年 公共租界扩到11506亩 “越界筑路” 1915年 公共租界扩到54793亩(36km2) 1937年 抗日战争后,租界以外被日侵占,出现暂时繁荣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占领整个上海 1945年 国民党政府重返上海,制定“大上海都市计划草案”,建国以后的城市发展,主要是对旧有的双城区格局的改造问题 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工业、第三产业的布局问题 新兴的上海的城市规划问题,总之,对于建国以后上海的城市发展,由于已有的城市基础,加上改革开放的大力扶持,表现出了强劲的城市化发展势头。 但同时应当注意到世界现阶段城市化带来的普遍问题的妥善解决。,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