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蘑菇种植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29932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蘑菇种植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白蘑菇种植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白蘑菇种植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白蘑菇种植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白蘑菇种植技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蘑菇种植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蘑菇种植技术》ppt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蘑菇种植技术,编写:史建发 制作:史建发,备料按100m2计,配方一:稻草1800公斤、牛粪1500公斤、普钙60公斤、石灰50公斤、石膏50公斤 配方二:稻草2600公斤、牛粪1600公斤、石膏67公斤、普钙67公斤、石灰根据PH值调节(60公斤) 配方三:稻草2000公斤、牛粪1300公斤、菜子油枯80公斤、尿素30公斤、普钙30公斤、碳酸氢铵30公斤、石灰50公斤,发 酵,前发酵 建堆:堆制时先将场地清理干净,培养料堆以1.5m-2.5m,高1.2m-1.5m,长度不限,堆前一天用清水将草料浸泡浇湿,堆制时先将场地清理干净,在地上先铺一层约2.3m宽0.16m厚的草,草上再铺一层0.0

2、5m的牛粪,就这样一层草一层粪各铺10层,并在4-8层撒入一半的辅料,堆一层浇一次水,下层少浇,上层多浇,要浇在草上,盖草被。,翻 堆,翻堆就是将培养料拌匀、拌松、把堆上面、周围翻到中间,把下面中间的翻到外围,使堆温经常保持在50-60,以利微生物的正常活动。 第一次翻堆:培养料堆好后,第二天温度开始上升,第三天可达70以上,一星期后,堆温开始下降,此时进行第一次翻堆。 翻堆时先检查湿度,一般用手握紧,从指缝中能滴出水为宜,过湿要摊晒,过干要补水,翻堆时把剩余辅料均匀的撒入4-8层料中,并调节PH值至7.0-8。 第二次翻堆在第一次翻后一星期进行,同时注意湿度。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4天进

3、行,堆料湿度以手握紧能挤出1-2滴水为宜。 一定要检测PH值,把PH调至7-8.0,第三次翻堆后可进菇房进行第二次发酵。,建 堆,翻堆就是将培养料拌匀、拌松、把堆上面、周围翻到中间,把下面中间的翻到外围,使堆温经常保持在50-60,以利微生物的正常活动。,第一次翻堆:培养料堆好后,第二天温度开始上升,第三天可达70以上,一星期后,堆温开始下降,此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在第一次翻后一星期进行,同时注意湿度。,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4天进行,堆料湿度以手握紧能挤出1-2滴水为宜。,前 发 酵 标 准 料,菇 房 消 毒,在第二次翻堆后,要及时对菇房进行消毒,消毒用甲荃和硫磺进行熏蒸,但要

4、注意防护,以防工人中毒,消毒后通风要完全,通风不彻底禁止人员进入。,酵 二发次,进料:把前发酵培养料移进已消好毒的菇房2-6层菇床上,注意一定不能放在第一层,或者每层都放,这样发酵的料不彻底,会严重影响出菇。,加 热,加热:培养料辅放好后,关闭门窗让其自然升温,使培养料内温度上升到48-52,保温发酵1-2天,当料温开始下降时,向菇房内通入蒸气,使菇房内温度达到60,维持6-8小时后,然后将温度控制在48-52之间,继续培养3-5天,每天通风1-2次,每次5分钟,使培养料进一步腐熟,若培养料中还有氨味,须继续升温培养,直到无氨味、臭味,好的培养料具有常有浓郁的料香味。,后 发 酵 标 准 料,

5、注 意 事 项,注意事项:1、二次发酵加温时,每隔3-4小时通风4-5分钟。 2、含水量要偏高,如果含水量不够,应在发酵点炎前喷PH为8-9的清石灰水调节。 3、注意安全,发酵期要防止煤气中毒、窒息、火灾及塌架等安全事故,做到安全生产。,上 架,上架:二次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降温,当培养料内温度下降到30左右时,将培养料均匀分摊在各层床架上,翻料时要翻透抖松,并平整料面,使培养料厚度达到30-40cm,若料偏干应喷洒用冷开水调的清石灰水,过湿、加大通风量。,接 种 发 菌,播种:播种前检测料温,料温不能超过30,播种采用穴播和层播,但大多采用层播,选择没有老化,菌丝生长旺盛的优质麦粒菌种

6、,均匀的撒在料面上,然后轻翻料面,让麦粒菌种落入料内,再轻压平整料面,使麦料与料面充分接触好。,前 期 管 理,播种前三天要关闭门窗保温培养发菌,三天后,菌种开始吃料生长,适当加大通风量,增加新鲜空气。,中 后 期 管 理,7-10天,当菌丝已生长布满料面后,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料面水分,并将菇房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0%左右,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一般接种后18-20天,菌丝可长到料底部,覆 土 管 理,土 壤 准 备,选择没有生产过食用菌的土地,取耕作层以下的土壤,每100平方米需土3立方米,要求土壤保水性和透气性好,将土壤打碎成细颗粒,土粒直径1-1.5cm,并在土壤中加入1%-1.5%石灰拌

7、匀,PH调节到7.5-8,并加入适当谷壳。经过各地种植情况总结,土壤最好选择草煤土,覆 盖 土 壤,当菌丝长满料面层,并从底部可见到菌丝时,即可覆盖土壤。不宜推迟覆土,否则造成推迟出菇和减产。覆土方法是:将2/3粗粒土盖在料面上,厚度为2.5-3cm,再覆细粒土,厚度为0.8-1cm,使覆土的总厚度为3.5-4cm。,覆 土 后 管 理,覆土后的3天内保持菇房空气湿度在85%-90%,即土壤呈湿润状态,之后适当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向土壤中生长。若土壤含水量较高,湿度过大,应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防止菌丝徒长,大量出现在土表。,出 菇 管 理,诱 导 出 菇,覆土12天后,在土粒间可见菌丝时,及

8、时诱导出菇,通过喷水来促使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喷水量以土层湿透而不漏入培养料内为宜,同时加大通风量。当形成黄豆粒大小的菇蕾后,及时喷出菇水,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满足子实体生长的水份和湿度。,磨菇生长管理,首次出菇后将菇房内温度控制在14-18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要做好保温,高于20时,要打开门窗加强通风降温,菇房内空气湿度要控制在90%左右,喷水要做到勤喷轻喷,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不要喷关门水和高温期间和采菇时喷水,采收后要修补土层,喷水补足水份,诱导下一潮出菇。,注 意 事 项,1、喷水不要直喷,以免小菇死亡,要斜喷。 2、当菇出三潮后要用5%石灰水喷洒,用水量5-9公

9、斤/平方米。 3、白蘑菇种植中病虫害防治中要严把用药关,能不用尽可不用,必须用药时要避免使用禁用农药。,病 虫 害 防 治,1鬼伞 俗称野蘑菇,形态特征:菌盖初呈弹头形或卵形,玉白、灰白或黄白,表面大多有鳞片,柄细长,中空。老熟菌盖展开,菌褶逐渐由白变黑,最后与菌盖自溶成墨汁状。 防治方法:堆制好培养料,提高堆温,降低氨气含量,防止培养料过生、过湿,以便抑制鬼伞的发生和生长。菇床上产生鬼伞后,应及时摘除;若鬼伞大发生,可用25的甲醛溶液进行防治。,鬼 伞,俗称野蘑菇,形态特征:菌盖初呈弹头形或卵形,玉白、灰白或黄白,表面大多有鳞片,柄细长,中空。老熟菌盖展开,菌褶逐渐由白变黑,最后与菌盖自溶成

10、墨汁状。 防治方法:堆制好培养料,提高堆温,降低氨气含量,防止培养料过生、过湿,以便抑制鬼伞的发生和生长。菇床上产生鬼伞后,应及时摘除;若鬼伞大发生,可用25的甲醛溶液进行。防治,鬼 伞,白 色 石 膏 霉,又名臭霉菌,形态特征:初为双斑块状浓密的菌丝,逐渐变成深被屏蔽面粉状,有一种刺鼻的臭味。 防治方法:增加过磷酸钙的用量,降低培养料的pH值:局部发生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白 色 石 膏 霉,又名臭霉菌,形态特征:初为双斑块状浓密的菌丝,逐渐变成深被屏蔽面粉状,有一种刺鼻的臭味。 防治方法:增加过磷酸钙的用量,降低培养料的pH值:局部发生后,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11、倍液。,污 胶 鼓 菌,又名胶陀螺、猛嘴蘑、粪碗,形态特征:菌体群生或丛生,柄短,陀螺伸展后呈浅杯状,直径14.5厘米,高12.5厘米,外部黑褐色,有成簇的绒毛,干时多皱,有毒。 防治方法:适当通风,降低湿度;及时去除污胶鼓菌菌体,深埋;局部发生时用25的甲醛溶液喷洒防治。,污 胶 鼓 菌,又名胶陀螺、猛嘴蘑、粪碗,形态特征:菌体群生或丛生,柄短,陀螺伸展后呈浅杯状,直径14.5厘米,高12.5厘米,外部黑褐色,有成簇的绒毛,干时多皱,有毒。 防治方法:适当通风,降低湿度;及时去除污胶鼓菌菌体,深埋;局部发生时用25的甲醛溶液喷洒防治。,褐 斑 病,又叫干泡病,轮枝霉病等。蘑菇从感病到出现褐色

12、病斑,约需2周的时间。开始先在菇盖上产生许多不规则的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凹陷,凹陷部分呈现灰色。 防治方法: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褐 斑 病,又叫干泡病,轮枝霉病等。蘑菇从感病到出现褐色病斑,约需2周的时间。开始先在菇盖上产生许多不规则的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凹陷,凹陷部分呈现灰色。 防治方法: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软 腐 病,子实体受到感染后,逐渐变为褐色,直至腐烂。 防治方法:减少床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往患病部位撒石灰粉;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软 腐 病,子实体受到感染后,逐渐变为褐色,

13、直至腐烂。 防治方法:减少床面喷水,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往患病部位撒石灰粉;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跳虫 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体积小,柔软无翅,体长很少超5毫米。主要咬食子实体,一般从伤口或菌褶部分侵入。 防治方法:床面出菇前发现此虫时,可喷洒40敌百虫乳油250倍液,也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少量蜜糖诱杀;床面出菇后,可喷洒1.1的复方苦参植物素500倍液防治,也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少量蜜糖诱杀。,菇 蝇,成虫体长69毫米,暗灰色。幼虫体长812毫米,白色,头部尖,尾部钝。蛹长椭圆形,长68毫米,呈红褐色至暗褐色。 防治方法:菇房安装

14、纱窗,防止菇蝇进入;菇房发现有成虫时,可用白酒0.5份、水2份、红糖3份、醋3.5份,加入少量敌百虫或敌敌畏,置于盆内,进行诱杀。,菇 蚊,一般成虫体长4.56.0毫米,幼虫体长1013毫米,体长筒形。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 防治方法:出菇前发现菇蚊,用敌敌畏熏蒸;出菇后,将蓖麻叶捣烂,挤出汁,以10份水1份汁的比例混合,煮沸冷却,喷洒于菇房中和料面上。,菇 蚊,一般成虫体长4.56.0毫米,幼虫体长1013毫米,体长筒形。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 防治方法:出菇前发现菇蚊,用敌敌畏熏蒸;出菇后,将蓖麻叶捣烂,挤出汁,以10份水1份汁的比例混合,煮沸冷却,喷洒于菇房中和料面上。,死 菇,

15、死 菇,死 菇 幼菇大量死亡,但不腐烂。 一、发病原因 1、持续高温,通风不良,出菇期气温偏高,导致菇体发育快,水分及营养供应不上,若菇房通风不良温度大(95%以上),子染体会大批死亡。 2、喷水不当 覆土层没有及时补充水或喷水过多,或在幼菇期喷水过急,量过大,且环境温差过大,致使幼菇无法耐受而死菇。 3、养分不足 培养料氮源不足或者粪多草少,造成透气性差,均易引起幼菇死亡。 4、出菇过密,PH值在5以下,温度超25度均会引起幼菇大量死亡。,菌 丝 徒 长,菌丝大量生长在土表,形成浓密菌丝层从而降低产量和质量。 一、发生条件 菌床温度大,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时发生。 二、防治方法 1、加强通风换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2、出现大量菌丝开到土表后,去掉菌丝层,再覆盖一层土壤,同时加强通风,降低土壤水分,抑制菌丝在土壤表面生长。,无公害蔬菜禁用农药名录,甲拌磷(3911)、治螟磷(苏化203)、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内吸磷(1059)、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甲基硫环磷、甲基异柳磷、氰化物、克百威、氟乙酰胺、砒霜、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二溴氯丙烷、401、六六六、滴滴涕、氯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