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连贯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327714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连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连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连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连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连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连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连贯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011年安徽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E。语言表达简明即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准确”指用词恰当,表意明确,用词符合情境,符合语法,合乎逻辑。“鲜明”指用语意图清晰;态度明朗;表达明确;能够恰当选用词语,句式,恰当运用修辞。“生动”,是就表达效果来说的,它要求用语具体形象,注意炼字炼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运用灵活的句式等。,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题型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语境材料的选择一般都紧密

2、地贴近生活,同时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简明、得体会结合起来考查,如2010年山东卷第18题。将准确、鲜明、生动渗透到图文转换和创新题型当中去的题目很多,因此,在复习备考当中对本专题要给以高度的重视。,第一节 连 贯,1(2010安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4年以来,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_,_。_,_,_。_。 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 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经济已处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 要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3、 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排序题要注意各小句组成的句群,根据句群排除筛选比较容易。本题6个小句讲了两个方面意思,句说目前大好形势,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句是两方面意思的过渡。根据开头已知句,我们可以判定句排在开头,因此四个选项只能从A和C中选,根据是过渡句,再观察出按总分总顺序做句群内部排列,很容易得出C项答案。 答案: C,2(2007安徽卷)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

4、,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德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 B C D,解析: 排序的关键是首句的确定,该题的首句较容易确定,应为,倒是第二句的衔接较难,很多考生很容易受到迷惑选了,导致答案错误。其实与句应该是解说关系。 答案: C,3(2010全国I)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几十年来,_,_,_,_,_,_。随着中国国

5、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 B C D,解析: 衔接点:“日益”与上文“近几十年来”衔接;“中国”“综合实力”“现代化建设”“经济的增长速度”,范围由大到小,逻辑顺序合理;“高于”“也高于”“增长”等词语衔接紧密。 答案: A,这种题题型是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一般有三种形式:嵌入式排序,衔接式排序,无语境式排序。高考有时采用客观

6、选择题的形式,有时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多数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07山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 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_,解析: 排序题关键找出陈述对象,再找到紧密相连的句子。题中对象为“乡愁”与诗歌的联系,首先为总起句,句中的“百般思情”与中的“惆怅”联系,中间的“亦”字最关键,第句运用“这么”指示代词显然指

7、示前文。 答案: ,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时间先后为序;事物发展前后为序;人们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主次轻重为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排列句序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2抓思路 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

8、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的排序题都采用此法,请大家结合以上例题认真分析。,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形成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的结构;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3抓标志 (1)关联

9、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3)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

10、度一致。,1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句是( ) 好的风气所至,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坏的风气所至,如污泥浊水,不堪收拾。 风气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对社会而言,风气一旦形成,会产生正面效应,也会出现负面效果。,一般来说,良好的风气、向上的风气、循循善诱使人心理健康的风气、洁净自好懂得礼义廉耻的风气,都是腿短的,很难推广,更难实行。 于是,成为潮流,便是不胫而走的消极现象;成为时尚,便是祸祟社会的歪风邪气。 相反,若是庸俗的风气、浮躁的风气、低级趣味的风气,甚至是哗众取宠、无知泛滥的风气,只要蛊惑起来,煽动起来,前面有人带头,有人鼓噪,后边就会有人起哄架秧,

11、有人推波助澜。,A B C D 解析: 为总起句,句的“好风气、坏风气”承接句的“正面效应”“负面效应”,与相接,句是讲坏风气的影响,所以在句后。 答案: B,2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文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 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像。

12、 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硬度增加。,A B C D 解析: 这几句话讲了鼎的制造过程,根据制造过程的先后顺序找出答案。 答案: D,3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黯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就如同眼

13、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A B C D,解析: 总说,是承接的转折;领起下文,是对前面所说现象的比喻;总结,是深层议论。 答案: A,4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只写序号) 因为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一切艺术都具有音乐因素。 音乐与建筑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它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但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正如英国19世纪艺术理论家佩特所说的:“所有艺术通常渴望达于音乐的状态。” 二者一个是“听”的艺术,一个则是“看”的艺术。 _,解析: 句总提“音乐”和“建筑”,交代论述主体;句紧承句,说明“二者”的“不同”表

14、现;句以“它们之间”引出对二者区别与联系的论述,句承接句说明二者之间“联系”的原因;句通过引用进一步证明原因。 答案: ,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2010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句复位题,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B C D,解析: 语段讲两种错误对待大自然的做法,导致了不良后果。由此可知排序语句有并列关系。标志性词语“有的”表明句是并列关系;由实词“征服”、虚词“然而”可知联系紧密;由句意可知联系紧密。归纳分类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答案: B,1事理是否相承:逻辑关系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难易、表里、先后、动静、多寡等。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有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