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精编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3239066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45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精编(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教案周次:第1周 课次:第1、2次课 班级:体育12级1、2、3、4班一、讲授课题:(一)绪 论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2.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3.关于教学方法;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任务和要求。(二) 第一章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1.体育教学的目标;2.体育教学原则;3.体育教学方法和特点;4.课时计划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2.掌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任务和要求。3. 掌握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原则、方法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4.课时计划的形式,种类和设计课时计划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难点1. 绪论教学重点:中

2、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方法、任务和要求。难点:掌握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教学方法、分类与运用。2.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教学重点:中学体育教学法的目标,体育教学原则。难点:体育教学法方法和特点,编写体育课课时计划和方法。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部分: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以中中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的分科教学法,它是在总结学校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教师正确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它来自教学实

3、践,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 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对教师来说,既是体育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二)展开部分:绪 论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以中中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的分科教学法,它是在总结学校体育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教师正确运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生动的实践性;它来自教学实践,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3.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对教师

4、来说,既是体育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一、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和研究对象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轮滑、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戏、民间体育。2.体育教材教法研究的对象: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1)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贯彻体育教学大纲、钻研体育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把知识、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会他们自己学习,自己锻炼,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和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和锻炼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内容和

5、衡量标志。(3)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运用,必须建立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基础上。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1.中学体育教学大纲2.中学体育教材(略讲)3.关于教学方法(1)语言教学法(2)直观法(3)实践教法4.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任务和要求(1)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任务(2)教学建议与要求第一章 体育教学目标与教材教法实施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体育教学要达到的标准。在学校体育领域内,现在用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代替体育教学任务的概念。 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学习基础知识、掌

6、握基本技术和发展基本能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目的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惩,陶冶学生的情探。”初中体育新课程的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高中体育课程总目标通过体育

7、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与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初、高学习领域具体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 初 中(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高 中(1)自觉参与体方锻炼: 水平五:经常参与体方锻炼。 水平六:在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带动同伴进行 体育锻炼。(2)应用科学

8、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 水平五:制订并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 计划;评价体育锻炼效果。 水平六:在科学锻炼的基础上帮助同伴制订简单的锻炼计划。2.运动技能目标 初 中(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运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高 中(1)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 水平五: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 水平六:利用互联网资源为体育实践服务:了解国内外重大体育事件。(2)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水平五: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水平六:在提高所选运动项目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和参加课外体育比赛。(3)具有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

9、水水平五: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水平六:自觉关注社会中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安全问题。3.身体健康目标 初 中(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 响。 高 中(1)全面发展体能 水平五:增强体能。 水平六:在不断增强体能的基础上帮助同伴改善体能状况。(2)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水平五:了解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非传染性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水平六:提高对艾滋病和性病的认识。(3)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水平五:掌握和应用营养知识;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形成健康

10、的生活方式。水平六:在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帮助同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水平五:关注和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与现代体育锻炼方法的异同。水平六:在不断增进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帮助同伴改善身体健康状况。4.心理健康目标 初 中(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高 中 (1)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水平五: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发展学习能力。水平六: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水平五:表现出调

11、控情绪的意愿与行为。水平六:具有帮助同伴调控情绪的意愿与行为。(3)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水平五: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水平六: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4)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性心健康的能力水平五:提高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意识和能力;正确对待性心理变化。水平六: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关注同伴的心理健康。5.社会适应目标 初 中(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高 中(1)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水平五: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惩。水平六:表现出团队意识

12、和行为。(2)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水平五:认识个人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有责任感的社会行为。水平六:关心社会的体育与健康问题。 思考题1.初中体育新课程的目标有哪几方面?2.高中体育新课程的目标有哪几方面?3.初、高学习领域具体目标各有什么区别?第二节 体育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体育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深刻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原则,对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选择教材和教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正确地贯彻各项原则,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有效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学生的身心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教学原则能否正确地运用,是

13、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一、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是指,为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基本要求。1.确定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的理论依据:一是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二是体育教学的特点。2.正确理解体育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反映:是学生对教师所选择的教材教法的主动理解,自觉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创造性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反复地做练习,及时反馈教学的意见和要求,良好的运动体验,以及有意识地在日常的锻炼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技能。二、从实际出发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是要

14、求体育教学的内容、组识教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体质状况,以及学校的场地、体育器材设备、季节气候、班级人数等实际情况。搞好体育教学的重点:是教材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主体条件和客观教学条件。三、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全面多样,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系统器官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发展。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二方面:1.选择多种多样性质的教材。2.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利于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根据教学的目标、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在合理安排学年、学期、每次课和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方面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理论依据:运动生理学上疲劳和恢复以及超量恢复等理论。运动消耗:运动半中人体的精神和物质能量因使用或受损而减少的过程。恢复:通过适宜性休息,使身体回复到原有状态的过程。正确处理好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在练习中,注意练习与休息的合理交替以从适宜性休息的选用。五、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知到所学身体练习的生动形象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体育教师利用多种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