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唯一的听众》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8317293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版】《唯一的听众》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7A版】《唯一的听众》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7A版】《唯一的听众》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7A版】《唯一的听众》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7A版】《唯一的听众》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版】《唯一的听众》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版】《唯一的听众》公开课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A版优质实用文档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1.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2.老人形象,跃然纸上本文主要塑造了老教授这个人物形象。老人与作者虽然素昧平生,却用不多的语言和平静的神态给予无尽的鼓励与关怀,体现着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殷殷期待。老人彬彬有礼的问候、善解人意的体察、尊重赏识的

2、关注、和蔼可亲的态度、真诚善良的品质、用心良苦的言行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跃然纸上。3.人物描写,方法集中作者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心理描写上。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而对老人的描写则集中在对她如诗的语言与平静的神态上。老人先是对作者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想你

3、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用善意的谎言打消了作者的顾虑,体现出老人善解人意的一面;然后又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作者的那份良苦的用心;最后还不忘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体现着对作者的鼓励和加油。老人的神态描写集中出现了三次,都包含着“平静地望着我”。虽然不是那么起眼,但是里面却包含着老人浓浓的情意,都在向作者用无声的语言传达丰富信息,传递一份鼓励与真情。4.环境描写,营造气氛本文在行文的过程中,还适时运用了几处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林子里静极

4、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一句便突出了林中环境的幽静,突出了人物愉悦的心情,也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更体现出老人美好的品质。5.标点运用,暗含深意本文的在标点符号上,如感叹号、省略号的运用,都值得品读与玩味。如:第十段作者连用了四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就可以体会出妹妹的吃惊、诧异,衬托出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第十一段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省略号,却隐藏着作者复杂的心情和感受呢,给作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6.语言质朴,清新美感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如对林中景色的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小曲”,优美动人;对老人语言的描

5、写,如诗一般,打动了作者,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学情分析:本文的叙述跌宕起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的描写以及“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感受,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的主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边读书边画句子、对比句子、自主发现质疑、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情景朗读等方法,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领会课文重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体会状语后置句式和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4.体会人物情感

6、,感受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难点:1.思考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以及老人怎样鼓励、爱护作者的,体会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2.领悟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3.体会状语后置句式的表达效果与作用。4.体会省略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1、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后来却能在舞台上为成千

7、上万的听众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帮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老教授)2、板书课题、齐读3、“唯一”是什么意思?“听众”指谁呢?预习了课文谁能回答这两个问题?(预设: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过渡: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二、初读,整体感知(一)出示自学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二)汇报交流1、联系“语境”,读写“字词”。(1)相继出示下列生字、生词,指名朗读:仪,隆重的仪式;歉,抱歉;(“歉”字笔画多,易写错,看老师板书:“歉”字的结构是左紧右松,笔画比较多。写前要仔细的观察。尤其是“兼”做部件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这个“歉”字

8、。)溜,溜走;(怎样走才算溜走?)割,无法割舍;(请看这个词,它有两种含义:两种东西无法分开;某东西无法舍弃。文中指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无法割舍的爱好吗?请生谈:除了兴趣爱好是无法割舍的,还有什么是无法割舍的?(亲情、友谊等等)(2)出示生字:嘿这是一个叹词。叹词一般表示强烈的感情。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读一读“嘿”所在的句子:“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这个“嘿”字表示什么?归纳:“嘿”字表示内心暗暗的欢喜、惊喜、兴奋是几分兴奋,而不是十分兴奋。因为“她是个聋子”,听不到我的琴声,夸我的话不能当真。范读并提示:“嘿”的语气宜“气满声高”,以传达出兴奋的

9、感情。指名读、齐读(3)出示:悠,悠悠的小令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曲听来是那么?那么?那么?放到课文句子中去体会一下:“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注意这里的“悠悠的小令”。你发现这个句子写得有什么特别的吗?归纳: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反衬”的手法,以沙沙的足音反衬林子的寂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读一读这个句子所在的段落:“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a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你听到这沙

10、沙的足音才像一曲悠悠的小令?b归纳:一个人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下才会有这样的体会:愉悦的、美妙的、舒畅的、自信的也只有在有音乐天赋的、挚爱音乐的人耳朵里,听到“沙沙的足音”才会联想到“悠悠的小令。这段中的“景语”,其实就是作者表达心情的“情语”,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叹词、一个动作、一处景色都能传达出作者的心情。2、交流主要内容(1)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梳理文脉。那么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琴?拥有过哪些听众?心理是什么样的?请你用心读一读课文,然后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结合表格来说一说?请生交流你能用上开始、后来、最后这样有条理性的语言

11、连起来说一说吗?(我起先在家里练琴,父亲和妹妹说听到了锯床腿的声音,我非常的沮丧。后来我到小树林里去练琴,在那里我有了唯一的观众,就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在老人的鼓励下,我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并且更加刻苦,努力地练习拉小提琴。最后,我在舞台上演奏,我有成百上千个观众,非常激动、自豪。我也非常感激和怀念那位老人。【设计意图】暗示课文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感悟自卑1、起初对于我的琴技,父亲和妹妹是怎评价?2、交流(1)谁来读读课文中有关句子:“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2)父

12、亲和妹妹说我的琴声“像锯床腿的声音”,这样的话在我听来像什么?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像一个拳头,把我的自信心渐渐地锤扁了,最后给锤没了。生:我觉得像一盆凉水,本来是很热情的,可是被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生:我觉得就像一把刀,我刚对音乐有点好感,有些崇拜,可他一刀砍下来,把我和音乐斩断了。(3)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情怎样?生:非常“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灰心失望师:对感到失望,感到自卑。带着这种心情一起读读。3、后来我的琴技越来越好,也拥成千上万的听众,然而让他念念不忘的是他清晨里唯一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为什么呢?(预设:是她让我从音乐白痴成长为优秀的小提

13、琴手,是她让我从沮丧走向了自信。)这位老人是怎么怎样鼓励我?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唯一的听众指的是?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感受真情,探究写法(重点深究语言、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关怀鼓励)1、我由一个音乐白痴变成一个小提琴演奏家,谁帮我创造这个奇迹?2、现在,请把你的目光聚焦在老人身上,听听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我”有这样大的变化。出示自学要求: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老人说的话,想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心里是怎么想的?(理解老教授的鼓励对“我”的激励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领会

14、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3、交流(1)教师:谁找到了老人的语言?(根据交流出示5句话,并提醒最后一句转述句也是老人的语言。)(2)透过语言,体会内心,品味语言的力量【屏幕出示第一句】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老人为什么这么说?我为什么要溜走?(拉的琴声太刺耳、太难听了,生怕遭到老人的讽刺,生怕打扰了别人的休息)“我”认为是谁打扰谁?老人却这么说为什么?(预设:老人从我的神情、动作中,发现了我的不自信,想帮助我树立自信心。老人看出来我的沮丧,想鼓励我,不要放弃。)教师评价:你读懂了作者的

15、心。这是老人对我的呵护呀!【屏幕出示第二句】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明明拉得不好,却夸我拉得好;明明耳聪目明,却偏说耳朵聋了。老人啊,您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请生说:(我说耳朵聋了,你就不会有了心理负担,可以心安理得的继续练琴。我是个聋子,听不见你拉的声音。放心练吧。小伙子,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别放弃。我说自己是个聋子,你就不会紧张了。)教师小结:这善意的谎言实际上是对我的理解、尊重与鼓励啊!所以,老人故意说:请生读在老人的两句话之间还穿插了一处环境描写。屏幕出示: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刚才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的环境描写,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说的太好了,老人的话语如同阳光照到了我的心里。心里很亮堂!指导朗读:现在谁愿意当老人来鼓励鼓励“我”?在评价中指导朗读。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怎么来学习这段话的?a抓住老人的语言。b、想一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C、透过老人的语言,揣摩老人的内心是怎么想的?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过渡: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学习5、6自然段。【屏幕出示第三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