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315334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自要求)1.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A. 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 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答案】D【解析】这一现象发生舆论转变说明当时社会思想发生转变。结合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朝的思想发展过程,我们能够很明显看出儒家思想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忠君伦理观念的提升使得人们观念发生转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政治角度的

2、问题,材料主要体现出思想领域的变化;B选项错误,我们不能对社会道德妄加评判,不同时代对社会道德定义是不同的;C选项没有挖掘出本质,民意的变化还是由于主流思想的变化。点睛:解答本题我们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材料中反映出社会舆论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思想上的转变。由此就可以将本题变为思想领域变化的问题,答案很容易就能够选出。2.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生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 黄老之学

3、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答案】A【解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吸收道家、阴阳等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思想。说明儒学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家思想基础上形成新思想体系。故A正确;黄老之学是西汉初期思想,故B错误;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融合,故C错误;D中始终说法绝对,排除。3.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4、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思想的理解。由“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得知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其它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4.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B. 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D.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

5、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是陆王心学的核心,排除;B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排除;D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D。结合所学,程朱理学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5.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魏晋以后,汉字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书写者可以利用其特点,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审美情趣中国的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B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治国方案C巴尔扎

6、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作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盛行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气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中蒸汽时代结束,蒸汽机被内燃机彻底取代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魏晋以后,汉字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书写者可以利用其特点,融入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审美情趣,故选A;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上升到批判封建制度的高度,也不具备近代民主的高度,排除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流派,排除C;D结论中的“彻底”表述不当,排除。6. 唐朝

7、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人们穿着比较开放,这才出现了“慢束罗裙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诗句。但宋代一改唐氏袒胸露背的穿衣风尚,变得十分拘遂面质朴、细腻而含蓄。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A. 封建经济的发展B. 程朱理学的盛行C. 专制集权的强化D. 审美意识的觉醒【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社会中习俗的变化和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有密切关系,服饰的变化和统治者思想的要求有关系,唐朝时期统治者开放的态度,而宋时期统治者推崇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所以服饰十分拘谨,正确答案是B,CDA错误。7.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

8、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B. 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基督教信仰C.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 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答案】A【解析】题干中没有出现关于“反对神学世界观”和“发展私有”“基督教”的内容,排除BCD。 “万物的观光者”突出了人的地位,提高了人的价值,故选A。 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人文主义的内容。人文主义古希腊时期产生,在沉寂了千年之后再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回复。在宗教改革时期得到发展,在17、18世纪得到成熟,发

9、展到理性阶段。8. 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据此判断,苏格拉底A. 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B. 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C. 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D. 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答案】B【解析】“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即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思维在一切真理被认为是基本环节,因此,绝对采取了思维的主观性形式,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B错误;AD是智者学派的特点,排除;C不是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的思想,排除C。9.

10、马丁路德认为,“不可否认买卖是必需的,没有它是不行的”,但购买无用的奢侈品,却“耗费了国家与人民的金钱;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对外贸易的存在”。马丁路德的这些主张A. 体现了其建立民主政治的构想B. 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C. 说明其认为欧洲应该完成统一D. 极大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10.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B.

11、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C.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答案】D【解析】“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看出当时教权驾凌于世俗政权之上,“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故D正确,A错误;B、C不是材料的本质意图,排除。 11. 宋徽宗十分热爱绘画,造诣非常高,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考试方式非常特殊,他亲自出题,就是一句诗,让大家画出来。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考查众位考生。材料反映了A. 宋朝绘画繁荣得益于科举制度和绘画结合在一起B. 宋朝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

12、跃阶段C. 宋徽宗的喜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官廷画院的发展D. 宋徽宗喜欢绘画胜过于治理国家【答案】C【解析】材料“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翰林图画院招考不属于科举考试,排除A;材料只是体现翰林图画院初创的情形,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宋徽宗治理国家的信息,排除D;材料表明,由于宋徽宗的个人喜好,“创办了翰林图画院,向全国招收绘画人才”,有利于宫廷画院的发展,故选D。12. 历史学家王沉森在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一文中指出,大概在1920年至1930年代,中国一群领导性的史学家(包括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不约而同地提出新的史料观点,他们一改前代唯经书才是知识根源的观点,认为六经只是史料

13、了是供人研究的材料。上述变化说明A. 新文化运动加速了思想解放B. 经学的影响被彻底消除C. 历史学家研究方向趋于一致D. 传统文化融入学术研究【答案】A【解析】材料中“史学家(包括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不约而同地提出新的史料观点”从史学的角度说明思想解放,主要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故A正确;B中彻底消除说法绝对;C中趋于一致不符合事实;D中传统文化融入与材料信息不符合。13.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

14、.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将传统的白话小说重现光芒,是对旧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知识分子使白话小说这一传统重现光芒,并不是反对旧道德,排除A项。材料强调知识分子发扬白话小说这一传统,而白话小说的重新发扬并不是落后的表现,并未混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排除B项。白话小说主要是用白话写成,而非文言文,新文化运动并非肯定文言文的价值,排除C项。14.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

15、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井冈山的斗争C. 新民主主义论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要分两步走,先完成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再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进程的认识,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观点。故答案为C项。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提出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排除A项;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述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排除B、D项。点睛: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进行详尽完整的论述。毛泽东认为,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下,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既相互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