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未来型教育论坛”暨xx年度工作布置大会讲话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3127331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未来型教育论坛”暨xx年度工作布置大会讲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院“未来型教育论坛”暨xx年度工作布置大会讲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院“未来型教育论坛”暨xx年度工作布置大会讲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院“未来型教育论坛”暨xx年度工作布置大会讲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院“未来型教育论坛”暨xx年度工作布置大会讲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院“未来型教育论坛”暨xx年度工作布置大会讲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未来型教育论坛”暨xx年度工作布置大会讲话稿(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院“未来型教育论坛”暨XX年度工作布置大会讲话稿部分迎接未来,拥抱未来,赢得未把“未来型教育”的探索和研究推向深入今天我们举办了“锦城学院XX未来型教育论坛”,发言的15位教师代表水平都很高,既有深度,又有高度。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也开了一个会,会上提出了“建设未来型大学,造就未来型师资,培养未来型人才”。广大教职员工经过这一年来的努力学习、钻研、探讨、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今天就是一次成功的检阅。关于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再讲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要重视对“未来型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关注未来,是一个民族有远见的标志任何一个优秀的民族都是赞赏和鼓励思考未来的。探索未来是一个民族有远见的标志。黑格

2、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美国人为什么创造了那么多“个”?台电子计算机、个互联网、部手机、台数码相机、个工业机器人、门慕课等等。因为他们有一部分人在仰望天空,思考未来。我最近翻阅了一下我的藏书,学术界认为美国20世纪70年代前后有三本书对美国“未来学”有巨大的影响,分别是:1956年威廉怀特著的组织的人,1970年阿尔温托夫勒著的未来的冲击以及1982年约翰奈斯比特著大趋势。现在读起来,我仍然感到简直不可思议,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书就相当准确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比如:他们预测了第三次社会变革浪潮的到来。次是农业代

3、替畜牧业,人类走向文明;第二次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工业生产把工人集中起来了,使人们摆脱了大自然的束缚;第三次革命是什么?未来的冲击准确预测了信息革命,即人类将要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工业化社会的核心资源是资本。这本书还预测了我们的教育由于计算机的辅助和电子录像的发展,将出现学习地点的分散化、时间的自由化等特征。他认为这场变革不仅内容深刻,而且速度飞快,可以说瞬息万变,变化速度之快已经到了我们的想象力跟不上的程度。再如,大趋势里谈到,美国从1957年后就转向了信息社会,并指出在信息社会里知识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说工业社会里,战略资源是资本,信息社会中,战略资源就是信息

4、,而知识是未来经济社会的主要驱动力,人们需要创造一种知识价值理论来代替劳动价值理论。当然,现在研究和思考未来社会变化的书更多了,如克劳斯施瓦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乌尔里希森德勒的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合著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还有一大批关于新技术革命推动教育大变革的书籍,等等。这些学者对于未来的思考和研究,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所以,一个民族有一部分人在仰望天空,在探索、预测、规划、设想未来,这个民族当然是有前途的。一个民族如此,一所学校也一样,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既要看到现在,又要关

5、心和思考未来。展望和应对未来,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XX年7月,德国发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XX年11月,德国政府特别提出把“德国工业4.0”作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的重心,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此后,许多国家都发表了类似的纲领性文件,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法国的新工业法国战略和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等等,以智能化、互联网化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而来。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国际和国内教育领域都迅速做出了反应,制定了未来教育的发

6、展目标,勾勒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蓝图。联合国提出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七大目标勾勒出全球未来教育蓝图;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了未来大学生报告,该报告对未来大学生的沟通习惯、学习行为、思维方式进行了预测,同时为高校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XX地平线报告,汇集了全球58位教育领域顶级专家的研究成果,共含18个主题,涵盖影响高等教育的新兴技术、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趋势和阻碍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挑战三部分;德国联邦教研部、德国联邦职教所于XX年4月联合提出了“职业教育4.0”的倡议,核心内容是“职业教育中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在中国,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G20峰会教育对话论坛上谈了面向203

7、0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认为面向2030的教育,在全球化加速推进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应该是更加开放的教育;XX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在北京共同发布了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XX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XX年10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了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这些都说明,各国和社会各界对展望和应对未来的问题,已经有了高度的重视和迅速的行动。发达国家的教育界和学校已经走在未来教育前列众所周知,

8、美国是信息革命的引领者,很大程度上也是未来教育的先行者。全球所“游学大学”-密涅瓦大学,它没有校园、没有入门课、没有讲授式教学、全部小班在线研讨、学生四年全球七座城市游学,它改变了学校的基本形态;全球个慕课远程教育机构-可汗学院,它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在线视频课程,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而今,世界三大慕课网站coursera、Udacity、edX均创始于美国,慕课改变了传统的在教室里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大学内部扩展到世界各地的所有学习者;作为典型的未来型教学方式-翻转课堂,从迈阿密大学的经济学入门课程和林地公园高中的课堂“翻转”开始,现在在美国大中小学都已普

9、及该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转变为教学资源的选择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并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VR技术在教师教育领域的应用,应该说做得最早最好的也是美国。据研究机构调查,现在的美国校园中,23%的老师已经在学校测试或使用过虚拟现实设备,其中Google提供的设备应用最多,虚拟现实技术带来了教学体验的改变,推动了知识从经验到体验的转变;XX年10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针对大数据教育领域应用发展和推广的重要报告-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此后,众多研究者与实践者将数据挖掘、学习分析、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等先进技术与现代教育现实问题相结合,探索大数据

10、驱动的教育优化和变革,如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个性化、教育评价体系重构、科学研究范式转型、教育服务人性化的实现等等。可以说,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了教育管理模式的改变,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奠定了基础不止是美国,发达国家都在面向未来的教育领域改革中不断探索:如日本与三星合作,利用GearVR为学生提供教学;新加坡将大数据列为智慧国家2025计划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自主化以上不难看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第三次教育革命”-如果说次教育革命是农业社会时期经验知识的言传身教,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工业社会时期知识的体系化和学科化,我们正在经历的第三次教育革命,就是信息化时代的

11、新技术、新知识的迭代、融合、应用。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争取走在前列。二、关于“未来型教育”,我们要研究和探索什么要研究和探索未来教育的趋势和轮廓,就是研究教育的“变和不变”、“怎么变”,我们要研判新的教育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得失,以便更有准备地兴利除弊,把控进程。未来教育有十个或者更多的方面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探索:未来的教育从传统教育到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全民教育的转变中,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如何改变教育?教育的形态、职能、作用如何发展?学校教育如何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如何培养满足未来社会新产业、新业态需要的人才?如果说教育存在第三次革命的话,第

12、三次革命的内容是什么?教育技术化带来的利弊如何?未来的大学未来大学还存在吗?如果存在,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为了适应这个变化,智慧学校、智慧教室、智慧宿舍怎么建设?传统大学的价值在哪里?未来大学的职能和要素哪些消失了、哪些保留了、哪些新的职能产生了?如果说未来大学是学习共同体,那这个共同体里校长、教师、学生三者的角色或作用如何?这对于我们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很重要啊!我们还要思考未来学校与历史传统,未来学校与现在,我们如何瞭望与走向未来等哲学问题。未来的教师未来的教师是一定要的,但是角色变了。刚才几位老师提到了“未来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陪伴者、教练员,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

13、与同学进行对话和讨论还有一些职能,如教学内容,包括教材、课程由谁提供?科学研究还做不做?实验室实验如何进行?教师为适应未来的教育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都需要深入研究。未来的学生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二是对学生教育培养的个性化,三是如何对学生进行组织、考核和管理。未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选择性多了,培养目标呢?共同的文化或价值观呢?阿尔温托夫勒认为在超工业社会,人们必须掌握以下三种技能:学习技能、联系能力和选择能力。还有哪些知识和素养?学生学习的成绩如何考核和认可?未来学校的管理学校是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应用,由教师和学生集合到一起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未来的学校如何整合资源?如

14、何管理教师和学生?学籍、学分、文凭如何处理?未来的学科学科是知识的分类。未来的教学会以学科为基础吗?学科之间的边界会不会越来越模糊?学科到底是会进一步焕发出新的生机,还是将被弱化?未来学科建设的趋势是什么?是跨学科?除了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等怎么建设?托夫勒曾提出为什么要按一些固定的学科组织教学?他的主张有没有道理?有什么利弊?可行否?未来的专业与学科不同,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同时,专业也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即“专门从事某一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知识集合”。从这个定义来看,未来还存在专业吗?开发“支付宝”是什么专业?未来的课程未来最可能变的就是课程。将来的

15、课程,除基础课以外,更多的是面向新技术,我们的课程要面向社会最需要的新技术来开。我们现在要研究课程体系,怎么样整合基于新技术的不同学科知识点,比如人工智能涉及到很多学科,能不能按知识点来重新组织课程呢?未来的班级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至今仍然是教育的主导模式,学生处于一个标准的、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组织中。但是随着新技术革命打破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结构,例如我们的课堂组织已经在产生变化,那么班级这种模式是否会消亡?如果说工业化的特点是集中,信息化会打破这种集中吗?班级不再是唯一的学生组织集体,那学生活动和学习的新组织形式是什么?未来教育的支撑技术科学技术是教育变革的推动力。未来哪些新技术将支持教育变革?或者说教育变革需要哪些新技术支撑?同时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技术能否替代教育?总之,我们要进一步研究这十个方面,或者更多的方面,比如未来的实验室是什么样的,未来的科研是什么样的,等等。三、面对未来教育,我们的态度和应对:走不走、怎么走?现在的形势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新技术排山倒海、日新月异,冲击着我们的社会、个人、事业和生活。未来已经不是看不见的朦胧之物,而是未来已来。既然来了,我们走不走?怎么走?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