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李萍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3112283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李萍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李萍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李萍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李萍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李萍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李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李萍(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华西临床医学院 检验医学系 李 萍,一、血浆脂蛋白简介 二、脂蛋白代谢紊乱 三、血脂及脂蛋白分析 四、病案分析,一、血浆脂蛋白简介,分类(classification) 根据化学结构将血浆脂肪分为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脂肪在血浆中以脂蛋白型式存在, 所以高脂血症一定是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分类(classification) 根据化学结构,脂蛋白电泳或超速离心对血浆脂蛋白进行分类。主要的脂蛋白有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CM)。血浆脂蛋白分析可有助于明确病因

2、。 超速离心 CM VLDL LDL HDL 电泳 CM 前-LP -LP -LP 胆固醇主要存在于HDL和LDL中,而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VLDL和乳糜微粒中。不同的基因缺陷可能产生同样的脂蛋白异常,只有通过广泛的家族分析予以鉴别。,主要脂蛋白及其功能 脂蛋白 主要载脂蛋白 功 能 乳糜微粒 B48,A-I,C-II,E 最大的脂蛋白,进食后由消化道合 (CM) 成,不存在于正常空腹血浆,主要 携带食物中的甘油三酯 极低密度脂蛋白 B100,C-II,E 由肝脏合成,主要携带内源性甘油 (VLDL) 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 B100 在循环中由VLDL产生,主要携带 (LDL) 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

3、白 A-I,A-II 最小但最具保护功能,从肝外组织 (HDL) 摄取胆固醇至肝脏排泄,脂蛋白代谢 脂蛋白的代谢是以肝脏为中心通过两个循环进行 内源性 外源性 (endogenous) (exogenous) 两个关键酶: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 从CM和 VLDL中解离出脂肪酸和甘油至组织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 LCAT): 使游离胆固醇和脂肪酸形成胆固 醇酯,LDL受体途径 LDL受体途径主要功能:通过摄取胆固醇进入细胞内,用于细胞增殖和类固醇激素及胆汁酸盐的合成等。,L

4、ipoprotein Metabolism (summary) Lipoprotein are complexes of lipid and proteins which facilitate lipid transport Their metabolism can be thought of as two interconnected cycles centered on the liver Lipoproteins are defined by their density and differ in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polipopr

5、oteins have a functional as well as structural importance Cholesterol can only be excreted from the body by way of the liver.,一、血浆脂蛋白简介 二、脂蛋白代谢紊乱 三、血脂及脂蛋白分析 四、病案分析,二、脂蛋白代谢紊乱,脂蛋白代谢紊乱是医疗单位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可能引起很多并发症,如: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发育不良和虚弱(failure to thrive and we

6、akness)、白内障(cataracts)。,分类 按遗传:脂血症的遗传原因 按原因:原发性 遗传缺陷所致 继发性 继发于许多疾病,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Fredrickson classfication) I型高脂蛋白血症(高CM血症) IIa型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 IIb型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及高前脂蛋 白血症) III型高脂蛋白血症(宽脂蛋白血症) IV型高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或高VLDL血症) V型高脂蛋白血症(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或高CM和 高VLDL血症),高脂血症简易分型 分 型 血脂测定 相当于高脂蛋白血症分型 高胆固醇血症 TC IIa 高甘油三酯血症 TG I

7、V(I) 混合型高脂血症 TC、TG IIb(III、V) (括号内为少见类型),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糖尿病(DM)尤其是非胰 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常伴有高脂 血症。这类患者的血浆脂蛋白改变主要取决于血 糖控制情况。,l 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肝脏合成VLDL增加;LPL活 性降低,VLDL清除减少。 l 糖尿病肾病是影响NIDDM患者血浆脂质水平的另一重 要的因素。血浆脂代谢紊乱情况随着肾病的发展及肾 衰的加重而恶化。 l 肥胖、饮食中高饱和脂肪酸及高胆固醇、缺少运动、 吸烟、饮酒及某些药物也是NIDDM患者血脂异常的原 因。 l 脂蛋白糖化影响脂蛋白代谢,L

8、DL的糖化可降低其与 受体的亲和力,导致LDL清除减慢。,甲状腺疾病性高脂血症: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机体的脂质代谢,甲状腺功能降低常伴随脂蛋白代谢异常。 l 甲状腺激素对胆固醇代谢的双重作用。 l 许多甲低患者都伴体重增加。肥胖将成为不 依赖甲状腺激素而影响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因素。,肾脏疾病时高脂血症 l 肾病综合症:脂代谢紊乱是该综合症的一个重要特点。 TG、TC、VLDL-C和LDL-C均升高, 表现为IIb型。 肾病综合症时的高脂血症是由脂蛋白降解障碍和合成过 多双重机制引起。当尿蛋白量少时,以降解障碍为主, 而当尿蛋白量每天超过1

9、0克时,则脂蛋白合成增多成为 主要机制。 l 慢性肾功衰:高甘油三酯血症在慢性肾功衰患者中常见。 主要因素是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降解减少或组织细胞 对其摄取功能障碍,其次是内源性脂蛋白合成增加。 l 急性肾功衰:脂质代谢紊乱特点与慢性肾功衰时相似。,Clinical disorders of lipid metabolism (summary) l The Fredrickson classification is still commonly used to classify hyperlipoproteinaemias by phenotype. l The genetic and env

10、ironmental nature of many causes of primary hyperlipidaemia are yet unknown. l Secondary causes of hyperlipidaemia are common and include hypothyroidism, diabetes mellitus, liver disease,renal disease and alcohol abuse.,高脂血症的处置 分类 处置准则:美国近代准则 饮食管理:低脂饮食准则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降低TC及LDL-C 2001年成人治疗计划 冠心病或其他临

11、床AS疾病 血清LDL-C = 2 项危险因素 血清LDL-C 11.3 mmol/L 立即治疗 TG 2.34.5 mmol/L 应否治疗有争议 TG中度升高,有冠心病及其他危险因素 宜药物治疗 特殊人群 老年人 考虑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 妇女,2001年成人治疗计划(ATP III)(美国) 血脂水平的初步分级 (mmol/L) 脂质名称 合适水平 临界水平 异常水平 TC 5.17 5.176.18 6.21 LDL-C 3.36 3.364.11 4.14 HDL-C 1.3 0.91,高脂血症开始治疗标准值和治疗目标值(mmo/L)(中国) 饮食疗法开始标准 药物疗法开始标准 治疗目标

12、值 AS病(- ) TC 5.7 TC 6.24 TC 3.64 LDL-C4.16 LDL-C 5.20 TC 5.72 TC 3.12 LDL-C3.64 LDL-C 4.68 TC 5.20 TC 2.60 LDL-C3.12 LDL-C 2.60,Management of hyperlipidaemia (summary) At least two fasting lipid profiles should be performed before starting any form of lipid-lowering therapy First-line therapy always

13、 consists of dietary modification Drug therapy, if requires, should be viewed as an adjunct to dietary therapy Other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ust be managed along with hyperlipidaemia,一、血浆脂蛋白简介 二、脂蛋白代谢紊乱 三、血脂及脂蛋白分析 四、病案分析,三、血脂及脂蛋白分析,血脂分析不仅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渗透并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如糖尿

14、病、肾病以及绝经后妇女内分泌代谢改变等,1. 分析前变异对结果的影响 生物学因素(biological factors),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 行为因素(behavioral factors),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和锻炼等; 临床因素(clinical factors),如 疾病诱导(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贮存性疾病、急性或暂时性疾病等),药物诱导(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性刺激素等); 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防腐剂、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NCEP的实验室标准化专家组(LSP)推荐减少血脂和脂蛋白测定分析前因素对结果影响的方法: (1)血脂分析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 (2)受试者应在血脂分析前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 习惯和体重稳定; (3)如血脂检测异常,在作出医学决定以及进一步处 理前,应在两月内进行多次测定,但至少要相隔一周; (4)测定前24h内受试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5)禁食或非禁食标本均适用于TC测定,但对于TG和其 他脂蛋白检测需要禁食12h标本;,(6)抽血前受试者至少应坐位休息5min; (7)静脉穿刺过程中止血带使用不应超过1min; (8)血清或血浆标本均适用于TC、TG和HDL-C测定。 如用EDTA作抗凝剂,分离血浆后应立刻放40C 保存,测定结果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