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腹泻》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112198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便秘,腹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便秘,腹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便秘,腹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便秘,腹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便秘,腹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便秘,腹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秘,腹泻》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便 秘,肠道及周围器质性疾病引起,大多数属单纯性,自排便后所进的食物的残渣在48小时内未能排出即是便秘。医师和患者对便秘的概念认识上有一定差异。患者对便秘的描述可以是以下三种排便障碍中的任何一项或组合:1、排便次数减少2、排便困难或排不尽感、3、粪便干结坚硬。这三种症状在每个患者身上要表现的程度不同。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 便秘约发生于20的人群,女性和老年人居多。在所有便秘症状中,仅对排便次数一项在大量人群中进行过统计,即使是健康人的排便习惯也可明显不同,如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约占60,一天几次者占30,几天一次者约10。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

2、无困难作出判断。,病因和发病机制(1),1、大肠的生理功能: 大肠运动少而缓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这些特点对于大肠作为粪便暂时的贮存所是适合的。 大肠的运动形式有: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推进运动,多袋推进运动和蠕动。 袋状往返运动是由环行肌无规律地收缩所引起,它使结肠袋中的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距离的位移,但并不向前推进。这是在空腹时最多见的一种运动形式。 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是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其内容物被推移到下一段的运动,进食后或结肠受到拟付交感药物刺激时,这种运动增多。 此外,还有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通常开始于横结肠,可推动一部分大肠内容物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

3、集团蠕动,每天发生34次,主要于早晨醒来后,及进食后。,病因,一、器质性: 1、部分肠梗阻(良、恶性肿瘤、肠粘连、炎症、赘生性狭窄) 2、肠道外压迫、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腹腔内肿块、腹水 3、直肠炎、肛裂、痔疮导致肛门括约肌痉挛。 4、溃疡病:反射性结肠痉挛或幽门梗阻引起胃内容物滞留。 5、其它: ( 脊髓神经根病变、铅、汞、砷、磷中毒门脉高压,或心衰直肠粘膜充血,排便反射消失慢性肺气肿,膈肌衰弱所致) 二、功能性(大多数为结肠性便秘) 1、排便动力缺乏 2、结肠痉挛 3、食物渣滓太少,肠蠕动减弱 4、直肠排便反射迟钝或丧失 5、滥用强泻剂或灌肠,造成对药物的灌肠依赖。,便秘临床分型,一、弛缓

4、性便秘(无力性便秘) 弛缓性便秘最常见,老年人、肥胖者、妊娠妇女、久病体弱者,因排便动力缺乏,即包括排便所涉及的肌肉松弛、肠蠕动减弱所致。 饮食中长期缺乏食物纤维及维生素B1、进食量少,不能形成足量粪便刺激肠蠕动;饮水不足,食物缺乏适量脂肪,长期坐位工作,缺乏运动,滥用药物如泻药、麻醉药、镇静剂等也可引起便秘。 二、痉挛性便秘 由于肠蠕动过度所引起。使用泻剂、调味品、吸烟过多,过量摄入粗糙食物、饮用浓茶、咖啡和酒精;使植物神经过度兴奋,肠道肌肉痉挛而致。 三、梗阻性便秘 由各种病因所致肠梗阻引起。,治疗(1),对器质性便秘患者行病因治疗。鼓励功能性便秘患者摄入足量的食物、纤维和水分,增加运动,

5、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一、多喝饮料(水、米汤、菜汤)在原有喝水量的基础上 多喝5001000ml水为好。 二、定时排便 三、按摩(顺时针方向) 四、加强体育锻炼(跑步) 五、增加膳食纤维素。 六、药物: 1、容积性泻药:如琼脂(每次1530ml,每日12次),甲基纤维素(1.55克d),葡甘聚糖(1.52g /次,3次d)。 2、润滑性泻药:如甘油、矿物油或石蜡油,每次1030ml。 3、高渗性泻药:如硫酸镁(每次1020g)、镁乳(每次1530g)、氧化镁(每次13g)、山梨醇(每次510g,3次d),后者对肝性脑病患者尤为适用。,治疗(2),4、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每次36g)、乳果糖(

6、商品名:丹尼乳果糖、杜秘克,1015g,3次d)、蓖麻油(每次1030m1)、大黄(大黄片,每次0.30.5mg,或大黄苏打片,每次23片)。 5、软化性泻药:如二辛基硫酸琥珀酸钠50250mgd。 临床上亦使用灌肠及栓剂,适用于粪块嵌塞或作为慢性便秘者的临时治疗措施。如温盐水20003000ml、温水5001000ml、肥皂水75ml加温开水至1000ml、甘油栓及开塞露等。 6、 微生态制剂如含双歧杆菌、酪酸菌制剂对缓解症状可能也有一定帮助。,腹泻,正常人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日,粪便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腹泻常见伴有排便急

7、迫感、肛周不适、失禁等症状。 根据病理生理,腹泻可分四类: 1、肠腔内渗透压增加,超过血浆渗透压,引起高渗性腹泻; 2、吸收功能障碍引起的吸收障碍性腹泻; 3、肠分泌增多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4、肠运动功能失调,蠕动亢进,引起运动性腹泻。有些腹泻的发生机制往往是综合性的,即有肠吸收障碍,又有肠分泌增多。 根据病程长短,腹泻可分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病因(1),1、菌痢 2、沙门氏菌属感染 3、肠结核 4、寄生虫(于小肠钩虫、姜片虫,梨形鞭毛虫) 5、阿米巴病 6、慢性血吸虫病 7、肿瘤性疾病(临床上以结肠直肠癌最为常见) 8、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由于不能消化面食中的麦胶而引起长期慢性腹泻,

8、小肠粘膜明显萎缩(临床上有三大 特点:脂肪泻、大细胞性贫血、恶液质,伴低血K、低Ca和骨质疏松。) 9、 Whipple氏病(韦伯氏病):好发于4060岁男性,有全身性多关节炎、肠系膜和周围淋巴结肿大、脂肪泻、贫血和体重减轻。周围血象中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0、菌群失调 有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去外地旅行,维生素缺乏等 11、肉芽肿性回肠结肠炎。,病因(2),12、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3、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次全手术切除后倾倒综合征,胃空肠炎、短肠综合征。 14、放射性结肠炎 15、慢性肝病、慢性胆道疾患及慢性胰腺疾病 16、胰蛋白酶缺乏。 17、甲亢、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

9、尿毒症某些药物等都可引起慢性腹泻。 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泻的诊断应具备以下条件) 1病程长而对健康影响不大。 Z大便镜检正常。 3除外器质性病变。 4肛门指检,直肠和乙结肠镜检胃肠道钡剂检查,纤维胃、结肠镜检均无阳性发现,粪培养亦无阳性发现。,病因(3),典型功能性腹泻为结肠易激症侯群。本病为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过去有称为结肠过敏,结肠痉挛,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神经官能症等名称。 必须在排除器质性结肠疾病及其他脏器反射性引起结肠功能紊乱症状的基础上才能作出结肠易激症群的诊断。 营养治疗见PG249,肝胆疾病与营养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

10、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病人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肝炎六种。近期文献报道通过输血传播的另一种肝炎病毒命名为TT病毒(即TTV),认为其是引起输血后非甲非庚型肝炎的病原之一。,病因(1),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病毒( HAV )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本病多呈散发性,集体单位如不注意病人的隔离、食具消毒,宿舍、厕所等的卫生,以及在流行地区未抓好食品检验工作和对饮食、摊贩人员的卫生监督等措施,则有发生本病

11、大小不等流行的可能。 2、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有感染HBV的危险。 各种体液在传播乙型肝炎中的作用应予重视,业已证明除存在于血清外,还可在唾液、尿液、胆汁、乳汁、汗液、羊水、月经、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等中检得。其中唾液在传播中尤具重要意义, 3、丙型肝炎( HCV )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70以上。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丙型肝炎是输血后肝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因(2),有报道各种体液,包括腹水、胸水、精液、尿及阴道分泌物等可由双扩增PCR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到HCV。此外,同

12、性恋以及家庭或集体生活环境中有长期接触丙型肝炎病人或HCV携带者的人群中。 4、丁型肝炎病毒( HDV ) 急、慢性丁型肝炎病人和HDV和HBV携带者为本病传染源, HDV感染分布呈不均匀性,意大利报告在础BsAg携带者中HDV感染率高达50左右,而在德国和美国仅分 别为1.9和0.39。 5、戊型肝炎( HEV )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染途径主要通过粪一口感染。 根据流行情况分为两种类型,一为短期流行,即水源被一次性污染,流行数周;二为长期流行,即水源持续性被污染所致,流行期可达数月之久。,病因(3),6、 庚肝(HGV)的传播主要通过输血和注射途径,亦可经拔牙及

13、其他非肠道感染所致。HGV感染后可无临床表现,最后呈无症状携带者,作为本病传染源,应引起重视。庚肝HGV感染是呈全球性感染的疾病,感染本病后症状较轻,肝功能损害不明显,例如我国台湾学者报道400例外科手术有输血史病人。 7、TT病毒(TTV)是1997年底由日本学者等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发现的一种可能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病毒。 实验室检查 甲肝:( HAV )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阴性) 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U(525/L)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U(820U/L)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40110U/L,肝功能实验室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查: 表面抗原:HBsAg (血清) 阴性 二 表面抗体:抗HBs (血清) 阴性 对 e抗原: HBeAg (血清) 阴性 半 e抗体: 抗HBe (血清) 阴性 核心抗体:抗HBc(血清) 阴性 抗HBcIgM:(乙肝病毒抗体检查) 抗HBcIgG:(乙肝病毒抗体检查)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查: 抗HCVIgG: (血清) 阴性 抗HCVIgM: (血清) 阴性,营养治疗,见教材PG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