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310829 上传时间:2017-09-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人生若只如初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 纳兰性德 拟古决绝词谏友 纳兰性德如果生在当代,一定是小资们崇拜的偶像。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被许多小资奉为经典,挂在嘴上,念在心里,贴到 QQ 签名档和博客里。他如果搞签名,应该是粉丝遍地,人山人海,甚至引起交通混乱。 不过,即便纳兰性德生活在三百多年以前,仍然获得了当时许多人的赞誉。他的词集刻本出版后,竟然出现了“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

2、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在出身家世上,纳兰性德也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纳兰性德 1655 年出生,是康熙朝权相明珠的长子。从小聪慧过人,文武双全。康熙十五年,纳兰性德二十二岁时中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纳兰性德钟鸣鼎食的身世与词作内容、格调存在明显的矛盾。他的词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诸如“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愁”、“恨”、“泪”之类

3、的字眼,简直触目皆是。这里面原因很多,而爱情生活不如意或者是过早丧失爱情可能是导致其精神忧郁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而,清代及近代学者在研究红楼梦时,总要与纳兰性德联系起来。有人认为他就是贾宝玉的原型。连乾隆皇帝看了红楼梦之后的第一个反应也是:“此盖为明珠家作也。”与贾宝玉相比,纳兰性德也是一个精神上晶莹剔透的情种。这从他诸多的爱情词中可以看出来。 这首拟古决绝词谏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词的开头就以一个假设开始,而这种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是决不可能存在的。但纳兰性德还是说:如果一生之中,情人总是像刚刚认识的时候,保持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怎么还会有班婕妤被抛弃打入冷宫一样的相离相弃

4、呢?情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虽然我不怨你,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于在春在清词百首里写道:“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 纳兰性德为什么要模仿女子的口吻来写这首词呢?而且,还要特意加上一个“谏友”,也就是说他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事实上,不管你怎么看,这都是一首

5、爱情词。而且,这首词的重点还是在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涵盖了太多的人生况味,泄露了爱情的天机。而后面的七句,不过是对这一句的解释。自古以来,能与这句词相当的,可能也就只有元好问的那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了。 从词里面运用的两个典故来看,也是不同寻常的,都是宫廷爱情故事。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来就以秋扇比喻女子被弃。第二个典故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安史之乱开始后,明皇仓皇逃往四川,在马嵬坡迫于时势和

6、朝臣的压力赐死杨玉环。杨死前曾说:“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一般情况下,写诗填词很少用帝王的爱情故事作为典故的,除非在内容上有所涉及。 从种种迹象看,纳兰性德的第一次爱情可能跟宫廷有关。正是因为这样,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才会采用一个女子的口吻,也会特别说明是谏友。如果真实如此,那么,他在一开始就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而且在遭遇情变后也绝不生怨,也就可以理解了。#日志日期: 2008-4-19 星期六 (Saturday) 晴 推荐指数: 复制链接 举报评论人:漂在天上的鱼 评论日期:2008

7、-4-19 20:30 二 相思相望不相亲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画堂春 在封建社会,婚姻大事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尤其是像明珠这样的封建官僚大家族,就更是要受到门第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不仅如此,还会受到当时宫廷选秀的影响。如果两个青年男女私下相恋,而女方后来又被选入皇宫,那就只有被迫分手。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禁锢下,不知有多少青年因此丧失了个人的幸福甚至抱恨终生。 从纳兰性德的爱情词来看,他也经历了这样的一次痛苦爱恋。如画堂春里所说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两个相爱的人被迫分离,只

8、能是相思相望不相亲。而他们分离的原因并不是两个人不爱了,完全是由于外界的原因限制。这个原因,诗人借用两个典故隐约进行了说明。一个是裴航乞药的典故,一个是嫦娥奔月的典故。裴航于蓝桥乞药而得妻,嫦娥奔月而不得见。这里借这两个典说明了为什么不在一起,是因为对方已经入宫。如果未嫁,那裴航于蓝桥容易得妻,只是现在嫦娥已入月宫,与后羿相会无期了。结句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个幻想,如果能与之结合,对着她,即便是贫困,也毫不在意。这一句,也可以说是纳兰性德的爱情观。 从这首词来看,隐约点出纳兰性德的初恋情人是被选入宫廷了。只是,从现在的各种记载来看,并没有切实的资料。因此,我们也就不能断定说,纳兰性德的初恋情人就

9、是他那被选入宫廷的表妹。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肯定,纳兰性德的初恋情人就是如同情人笔记中所记载了那样,像贾宝玉一样的“宝黛之恋”,或者是他的丫鬟袭人、晴雯。 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中来寻找纳兰性德的初恋。在他的词作中,有首题为眼儿媚咏红姑娘,有人说这个“红姑娘”就是他的恋人,也有人认为他的恋爱对象是他的“表妹”。同样因为缺乏确凿资料证据而难以落实。不过,他的爱情词却为我们勾勒了一副完整的爱情史。 纳兰性德萌生爱情欲望的开始,记述在浣溪沙中:“ 十八年来堕世间,听花嚼芷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这首词记述了词人在岁那年,开始萌发了爱的欲念,于是就注意

10、打扮和修饰自己,整日口中嚼着香草,在琵琶上弹弄着相思的乐曲,但却不知去向哪个姑娘表达。只能在灯下独自沉浸在对姑娘思念的幻想中,即使看好哪个姑娘也无从言起。 纳兰性德遇到自己的初恋情人,是在暮春时节的水井旁。在如梦令里,记述了他在暮春花落时节,与一姑娘在院中金井边偶然相遇,乍见之下,通过一瞥惊鸿的刹那间对视的眼神相撞,内心激起了难以抑制的情愫,和簟纹灯影的相思之情。“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从相识到定情,他们相隔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从暮春到清明之后。在回廊幽会时,他们互换了信物,私订终身。表明他们的爱情发展到难分难舍、矢志不渝的就是下

11、面这一首红窗月:“ 梦阑酒醒,因循过了清明。是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回廊里誓生生。金钗钿盒当时赠,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温银屏。” 相恋总是美好的,尤其是刚刚定情的、进入热恋的那个阶段。在减字木兰花中,诗人深情的回忆了那美妙的一瞬:“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然而,世间事不如意常八九,棒打鸳鸯散的故事在纳兰性德的身上再一次上演。“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在这首临江仙里

12、,反映了作者与姑娘相约幽会,可时已半夜,爱人却久候不至,面对凄凉夜景,作者感到内心焦虑和孤寂。但此时她已经被囚禁在小楼里,根本不可能赶来约会。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出纳兰性德的初恋已经遭遇了强大的外界阻力。诗人借“瞿塘风间阻”暗示了他们面对的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不能说,纳兰性德没有反抗、没有争取。但很多时候,人是无法与世事相抗争的。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敌不过的东西很多。这也是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原因。遭受了情变之后的纳兰性德,一生沉浸在相思之中。在虞美人中,诗人如此坦陈自己备受煎熬的内心:“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

13、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评论人:漂在天上的鱼 评论日期:2008-4-19 20:30 三 当时只道是寻常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 浣溪沙 在纳兰性德的词里面,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首。与“人生若只如初见”相比,那首是孤句冠绝全篇,这首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全篇循序渐进,至结尾发出“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感叹,更加富有感染力。与他诸多悲凉、沉郁得不忍卒读的词相比,这一首克制得当,意在字外,更具有想象的空间。 开篇“西风”奠定了哀伤的基调,但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哀字。明知已经是“独自凉”的境地,偏要诘问是“谁念”,说明凉

14、的并不是天气,而是人的心境。后面两句仍然没有说一个哀字,而是通过萧萧黄叶、疏窗、立残阳等意象描画了一个形象。即:不忍心面对萧萧黄叶,恨不得关闭疏窗,却又久久伫立在残阳下沉思往事。上片通过西风、黄叶、疏窗、残阳四个意象,短短三句,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定格的形象,让我们越过几百年的时空,依然可以看见纳兰性德孑立残阳、衣袂飘飘的孤单身影。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所追忆的往事:“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上句是说春日醉酒之后,卢氏生怕惊扰了他的酣睡。下句则以李清照、赵明诚夫妻“赌书泼茶”的典故说明自己跟妻子的生活也是如此诗情画意、情意盈盈。但是,这些以前看起来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如今已经再也不可能重

15、历了。最后一句,充满了当时不知珍惜、等失去时却再也无从追寻的感叹。这一句,与“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样,也是满含着人生的况味。只有经历了,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浣溪沙是写给他的妻子卢氏的。第一次初恋夭折后,纳兰性德作为封建官僚家族的长子,于二十岁那年成婚。女方是当时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比纳兰性德小两岁。卢氏出身名门,自小受到“传唯礼仪”,“训有诗书”的熏陶,自然是“生而婉娈,性本端庄”,一派大家闺秀风范。两人无论从门第、教养而言,还是相貌、年龄而论,都可以说是珠联璧合。 从历史资料和纳兰性德的诗词创作来看,这次的婚姻是幸福的。对于饱受初恋打击的纳兰性德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疗伤。 按照卢氏墓志记载,卢

16、氏对公婆克尽孝道,对丈夫举案齐眉,对小叔照顾有加。就算是浆洗衣裳、编织袜帽这样的琐碎小事,卢氏也是勤慎躬行。拥有这样的贤妻,纳兰性德自然是幸福的。 婚后,两人感情深厚,恩爱甚笃。当时,纳兰性德曾经写过一首七绝艳歌,记述了他们夫妻间的恩爱之情。“ 洛神风格丽娟肌,不见卢郎年少时。无限深情为郎尽,一身才易数篇诗。” 这一首是描绘妻子像洛神一样美丽的。在诗词中,运用洛神这个典故时,不仅仅是指容貌姣好、形体美丽,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情人交好的。试想在封建社会,女人不仅被礼教层层禁锢,更是被世俗层层包裹,怎么可能像现代一样,在大街上也能看到她的肌肤呢?除非是夫妻之间才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纳兰性德还有一首七绝,题目也是艳歌,但我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