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3070575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五首,第24课,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 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使至塞上,1、边塞诗 2、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3、朗读,读清节奏 4、结合注释说出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5、思考下列问题: A. 1.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 6、中心:,使至塞上,1、边塞诗,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朝廷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2、。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

3、,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荒凉的大漠,长河落日圆,写作背景,737年(开元二十五 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 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都护在燕(yn)然。,4、结合注释说出这首诗的大概意思,5、思考下列问题:,A.

4、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 结果如何? B.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对照图画赏析, 抓住了边疆特有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逼真传神,“大”写出了大漠的浩瀚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写出了沙漠的辽阔、空远,“圆”字,写出了落日的

5、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这首诗有两个画面组成,它们分别是什么?,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 既突出了边塞气氛,又再现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6、中心:,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句子是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大漠孤烟直

6、,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地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传神的笔墨,泊秦淮 杜牧,古诗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 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3、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听众可能是哪些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

7、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4、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5、主题:,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写作背景,后庭花,即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南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 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8、”,著有樊川文集。,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感慨、鄙视、忧伤、悲愤),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请你参与,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秦淮河吗?,秦淮我梦中的河,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 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

9、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 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 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 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 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 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 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

10、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 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 节选自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无题,李商隐,无 题,1简介作者及题目。 2诵读全诗,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3思考: (1)开头两句话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怎样理解? (3)诗中第五、六两句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例? (4)最后两句,借神话表达怎样的情感? 4、归纳主题 5、背诵这首诗,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欣赏歌曲

11、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 题,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写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回忆及重见无期的哀伤。 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听读:,思考:诗所表达的感情?,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1、全诗的“眼”是哪个字? “多情自古伤离别”,思

12、考交流:,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是什么意思?,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中“晓 镜”(早晨

13、起来梳妆)的 是谁?“夜吟”的又是谁? 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诗歌内容,这是一首爱情诗。首句言相见难得,离别难堪。二句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诗的重心,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想象被怀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结尾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如此解说,则这场恋爱必是难有成果的苦恋。此诗乃义山诗中最为传诵的名篇,缠绵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双关,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

14、修辞方式。,诗中哪两句运用了双关修辞?,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 丝,蜡烛烧尽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名句赏析,本文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本首诗抒写了无比深挚的相思别离之情,全诗抒情回环往复,深沉婉转,双关语及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生动深刻。,晏殊,浣溪沙,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

15、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第四首浣溪沙,1、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3、 思考: 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本词的名句是? 怎么理解? 4、主题:,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以词著名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存有一百三十余首词,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 致,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 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16、。夕阳西下几时回。,品词明意,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品词明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诗词赏析,夕阳西下几时回?,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诗词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千古奇偶,诗词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诗词赏析,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