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中语文复习大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30426 上传时间:2017-05-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高中语文复习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编]高中语文复习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编]高中语文复习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编]高中语文复习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编]高中语文复习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高中语文复习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中语文复习大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

2、、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

3、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

4、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

5、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2007-1-15)劝 学 文学及文体常识: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

6、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 y 舟楫 j 跬步 ku 驽马 n 锲而不舍 qi 金石可镂 lu 骐骥 j古今异义词: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輮 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晒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 , 天赋,资质。活用情况: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 輮,

7、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善假于物也:对, 向。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青,取之于蓝 :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 :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而: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表修饰:顺风而呼

8、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因果:而神明自得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 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 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八、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

9、,(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介词结构后置 1、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师 说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 韩昌黎”。他是“

10、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 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说” 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

11、之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传道受业解惑 :同 授,传授。句读之不知 : 同 逗,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同 否。活用情况: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名词作动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愚人 形容词作名词。一词多义: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师道之不复: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 古之学者:助词,的 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其为惑也,

12、终不解矣:代词,那些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指“ 闻道先乎吾” 的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为语气词。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师 古之学者必有 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的人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吾师道也: 学习、效法或师焉,或不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不耻相师:学习、效法无 无贵无贱:无 论 圣人无常师:没有特殊句式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 用来传授道理

13、、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被动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六艺经传都普遍的学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赤壁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 “之一。苏轼还

14、擅长行、楷 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赋 :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窈窕(y o)(tio) 棹(zho) 扣舷(xin) 袅袅(ni o)酾(sh)酒横槊(shu) 匏(po)尊 相与枕藉(ji ) 嫠(l )妇 愀(qio)然 山川相缪(lio) 舳舻(zh )(l) 蜉蝣(f)(yu)通假字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山川相缪 :通“缭” 连结,盘绕。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 东 望武昌 (名作状)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 动)(3)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使动)(5)乌鹊南飞(名作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