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计算说明书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3010927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计算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计算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计算说明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 1.1 工程概况1 1.1.1 概述1 1.1.2 地质资料与筑路资料11.1.3 气象资料2 1.2 设计任务和依据2 1.2.1 主要设计指标2第二部分 设计书 2.1 路线平面设计32.1.1 设计原则32.2 路线纵断面设计4 2.2.1 纵断面设计的总原则及方法42.2.2 纵断面图的绘制52.3 路基横断面设计62.3.1 横断面设计时应收集的资料62.3.2 路基横断面形状及高度确定的依据6 2.3.3 路基横断面图绘制72.3.4 处理工程7 2.4 排水设计72.4.1 路基边坡设计72.4.2 沟渠设计82.4.3 路面排水设计102.5 路基防护

2、工程设计102.5.1 植物防护102.5.2 砌石防护10 2.6 挡土墙设计112.6.1 挡土墙施工方法11毕业设计总结12 参考文献13致谢14 某地公路施工图设计 摘要:本设计路线所在地区(公路自然区划中的5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属工程地质稳定区。此地区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本设计属于二级公路常规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步骤。初步设计中,首先根据交通量确定道路等级,然后在地形图上确定两条备选路线,分别进行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桥涵设置,最后对所定路线进行方案比选,从中选择最佳方案。详细设计从确定方案中选取1.5Km进行设计,

3、前期工作较初步设计更具体化,此外还对路基,路面,挡墙进行了详细设计,以及简单设计。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1.1.1概述设计速度为每小时60Km,双车道,路基路面宽度按规范要求自定,其余标准均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相关设计指标如下,主要设计指标(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2)设计速度:60km/h(3)标准轴载:Bzz-100。(4)设计使用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水泥混凝土路面为20年。设计洪水频率为1/50。(5)路线设计起始点及设计高程:(注以下起终点设计高程值作为参考值,可微调整)起点桩号:k1+000,起点设计高程:44.762m; 终点

4、桩号:k2+500。1.1.2 地质资料与筑路资料本段以剥蚀残丘地貌为主,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属工程地质稳定区。此地区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山坡上覆盖为粘土表层,下为粉砂质泥岩及长石石英砂岩,沿线基本无不良地质地段。水田段淤泥厚0.6m,其下为24m粘土。线路所经地区属地表水系较为发达,河水受季节性降水影响较大。本项目筑路材料分别来源于附近地区。各料场储藏量丰富,质量好,与国道、省道、县道相互连接,交通运输方便,材质、规格和数量均能满足本项目工程结构物、路面材料的施工要求,但部分料场运距较远。施工用水可取自于沿线分布的水渠、河流等,其水质好,水量稳定,且不受季节的影响。此区域设有

5、社会电网,考虑到社会电网保证率及工程局部电网盲区,本项目部分可采用自发电。地形平面图详见附件。1.1.3 气象资料路线所在地区(公路自然区划中的5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改变,季风进退,寒暑更替,各个季节各具特色。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年平均气温在16.417.5。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45.1。最热月为7月,累年平均气温为29.1。1.2设计任务和依据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在熟悉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公路设计,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根据设计条件和要求,完成公路的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

6、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及防护工程设计等,并绘制两阶段施工设计图,完成桩号范围k1+000 k2+500。1.2.1 主要设计指标(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2)设计速度:60km/h(3)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20年。(4)道路的使用性质和交通量: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4.39%,由计算知道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为次,属于重交通等级。(5)路线设计起始点及设计高程:起点桩号:k1+000 设计高程:44.762终点桩号:k2+500 设计高程:48.050(6)主要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km/h的二级公路设计标准由规范 查得,现列表如下:表1.1 主要设计标准规范标准二级

7、公路设计速度(km/h)60路基宽度(m)一般值10最小值8.5车道宽度(m)3.50路肩宽度(m)右侧硬路肩一般值0.75最小值0.25土路肩一般值0.75最小值0.5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200极限值125最大纵坡()6最小坡长(m)150最大坡长(m)312004100058006600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形一般值2000极限值1400凹形一般值1500极限值1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50停车视距(m)75会车视距(m)150超车视距(m)3502.1路线平面设计2.1.1设计原则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应妥善考虑到远期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合地形、地址、水文、建筑材料等自然条件,

8、同时对平、纵、横三方面进行终合考虑,协调一致,使平面线形与纵面线形的组合满足汽车动力性能的要求并充分考虑、驾驶员在视觉、心理方面的要求,保持线形在视觉上的联系和心里的协调,同时注意与公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并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合理利用地形。选择线形在保证平、纵、横设计“合理又合法”的原则下作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逐步实行标准化。2.2 路线纵断面设计2.2.1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及方法(一)二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总原则纵断面的设计标准规定如下:(1) 二级公路的最大坡度为6%,长路堑以及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当采用平坡(0%)或小于0.5%的纵坡时路基边沟应作纵向

9、排水设计。(2) 二级公路最小坡长为150M(3) 坡长限制:纵坡坡度3%,最大坡长不大于1200m。纵坡坡度4%,最大坡长不大于1000m。纵坡坡度5%,最大坡长不大于800m。纵坡坡度6%,最大坡长不大于600m。(4) 满足视觉需要竖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为4000、8000m,凹形竖曲线为6000m。(5) 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2000,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1500m。(6) 竖曲线最小长度为50m。(7) 最大合成坡度9.0%,最小合成坡度为0.5%,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二)纵断面的设计原则1. 纵面线形与地形相结合,视觉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

10、起伏。2. 应避免出现能看见近处很远处而看不见凹处的线形。3. 在积雪或冰冻地区,应避免采用陡坡。4. 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丘陵地形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5. 计算行车速度60KM/h公路必须注重平纵合理组合,不仅应满足汽车运动学和力学要求,而且应充分考虑驾驶员在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要求。6. 平纵配合的视觉应在视觉是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保持视觉的连续性。7. 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心理上保持协调。8.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略大于竖曲线。9. 平纵面线形组合视觉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10. 在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

11、线。(三) 平、纵线形设计应避免的组合1. 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2. 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3. 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四)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 满足“标准”中有关纵坡的规定要求。2 纵坡应尽量平缓,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并应尽量避免标准中的极限值,对一般公路,应注意考虑运输,农业机械等方面的要求。 3. 应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等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并保证公路的稳定和畅通。4. 尽量减少土石方和其它工程数量,以降低工程数量。(五)本路段设计结合以上原则,对路段进行实际设计,本路段最大纵坡坡度为2.995%,最小纵坡坡度为-1.589%。本路段共设4个变坡点。如下表:表2.4编号桩号高程(m)坡长(m)半径(m)直坡长(m)切线长T(m)外距E(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