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件《两极格局的结束》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3008059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课件《两极格局的结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课件《两极格局的结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课件《两极格局的结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课件《两极格局的结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课件《两极格局的结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件《两极格局的结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课件《两极格局的结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 了解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探究的主要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变化和 特点是什么? 2. 如何认识导致东西方冷战结束的原因? 3.美苏关系发展变化提供了什么启示?,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背景:里根担任总统 美苏关系的变化,政策: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军事措施:“灵活反应战略”“星球大战计划”,意识形态:宣传大战“十字军讨伐”“美国之 音”“自由欧洲电台”,2、苏联的“新思维”,背景:苏联沉重的经济负担 戈尔巴乔夫改革,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内容:,核战争

2、“不会有胜利者”,3、美苏缓和:,“中导条约”,美苏双边协议,二、冷战的结束,1、背景:,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强调“谨慎、考验、渐变”,支持苏联的国内改革,提供经济援助左右苏联改革,苏联:,经济政治改革,经济下滑 社会动荡,经济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经济改革为何不成功?,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 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

3、果。 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除障碍。,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政治改革及其影响: 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2、过程,东欧剧变,原因:,苏联放松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结果:,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德国统一,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戈尔巴乔夫辞职,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苏联历史结束。,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拆除柏林墙,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1、争霸曾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争霸加剧了地区的动荡紧张和局势的复杂 3、军备竞赛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 4、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和国家政权的稳定 5、冷战思维对国际关系的恶劣影响 6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的激化 7、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