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压力管理》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007796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压力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个人压力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个人压力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个人压力管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个人压力管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压力管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压力管理》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雷 教授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 第四章 个人压力管理,主要内容,1、压力概述 2、消除时间性压力源 3、消除遭遇性压力源 4、工作再设计与情境性压力源 5、消除预期性压力 6、提高弹性 7、降低压力的暂时性技巧,第一节 压力概述 一、压力的定义 在当代的科学文献中,压力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如有一份“压力很大的工作”,即将可能带来紧张的事物本身当作压力。 第二种,压力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比如有人说“我要参加演讲比赛,我觉得压力好大“,这里他就用压力来指代他的紧张状态,压力是他对演讲事件的反应。这种反应包括两个成分,一是心

2、理成分,包括个人的行为、思维以及情绪等主观体验,也就是所谓的“觉得紧张“;另一个是生理成分,包括心跳加速、口干舌燥、胃部紧缩、手心出汗等身体反应。这些身心反应合起来称为压力 状态。,最后一种,压力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引起压力的刺激、压力状态以及情境。所谓情境是指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根据这种说法,压力不只是剌激或反应,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个人是一个能通过行为、认知、情绪的策略来改变剌激物带来的冲击的主动行动者。面对同样的事件,每个人经历到的压力状态程度却可以有所不同,就是因为个人对事件的解释不同,应对方式也不同。,二、压力与绩效的关系 假设:每个人的能力可以比喻成一张“弓” 。,

3、三峡大学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把这个“弓”放到XY坐标系中: X轴为“需求”,也可以理解成“任务” Y轴为“表现”,也可以理解成“绩效”,三峡大学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快乐:最美好的区段,需求越多,我们的表现越好。 重负:任务太多了,带来的是“重负”的感觉。 负担:任务继续加大,让人很疲惫,甚至无力应对。 威胁:任务加大到我们无法负担的地步,一点点的任务都会成我们的身心造成一种威胁,恐惧、痛苦感。 厌倦:当能力远远大于给我们的工作时,觉得工作很无趣,没有挑战,没意思。 剥夺:天哪,居然没有事情要我做,谁剥夺了我做事情的权利?他是在赶我走吗?,三峡大学管理学原理精品课程,三、压力的负面影响 1、国家

4、职业安全研究所和美国心理学会估计,不断增加的工作压力问题从国家经济中每年抽走了5000亿美元。 2、到普通门诊看病的人中,有75%90%的病例都是与压力相关的主诉或不适。 3、基于与压力相关的原因,平均每天有100万的工人缺勤,大约每年5亿5千万的工作日因为压力的原因而损失掉了。,4、在一个大型的企业,60%的缺勤都被发现和压力有关。 5、美国40%的离职都是因为工作压力。 6、6080%的工作事故都可归因为压力。,一本医学专著总结了压力产生的广泛的和破坏性的影响: 压力和心血管系统;压力和呼吸系统; 压力和内分泌系统;压力和肠胃系统; 压力和女性生殖系统;压力和生殖荷尔蒙; 压力和男性生殖系

5、统;压力和免疫抑制反应;压力和神经失调;压力和成瘾,压力和疼痛。,四、压力的身心反应 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在压力下通常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例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在20世纪50年代以白鼠为研

6、究对象从事多项压力的实验,研究,指出对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这一阶段中,由刺激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的紧张和注意力提高,体温与血压下降、肾上腺分泌增加、进入应激状态。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身体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抗拒,企图对身体上任何受损的部分加以维护复原,因而产生大量调节身体的激素。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压力存在太久,应付压力的精力耗尽,身体各功能突然缓慢下来,适应能力丧失。可见,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从而使机体更有效地应付变化。但过久的压力会使人适应能力下降 (二)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

7、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例如,学生考试、运动员参赛,在适度压力下竞争容易出成绩。 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压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力的能力。 (三)压力下的行为变化 当个体面临压力时会有各种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于压力的程度以及个体所处环境。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直接

8、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剌激时,为了消除剌激源而做出的反应,例如,路遇歹徒或与其搏斗或逃避。 间接反应指借助某些物质暂时减轻与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例如借酒消愁。 一般而言,轻度的压力会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如寻求他人支持,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但压力过大过久,会引发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如谈话结巴、刻板动作、过度吃食、攻击行为、失眠等。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猩猩被隔离监禁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重复的摇晃、,吸吮手指或原地绕圈等刻板行为;把一只动物关在无法逃离的笼子中并给予电击,会引起动物不断吃东西的行为;当两只动物被电击时,电击开始或结束后不久,它们会打起架来。 压力下典型的防御机制: 1、攻击

9、2、退化 3、压抑 4、退缩 5、固着 6、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 7、投射心理,五、压力源,(一)时间性压力源 通常是由于要做的事太多而时间却很少。这是公司的管理者面对的最寻常和最普遍的压力源。 (二)遭遇性压力源 是那些由人际交往而产生的压力。,(三)情境性压力源 产生于个体生活的环境。最常见的一种情境性压力源是不适的工作条件。另外,生活事件的变化是情境性压力源的主要部分。,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个人生活的改变常常会给人带来压力。心理学家霍曼和瑞希编制的生活改变与

10、压力感量表(t.holmes&r.rahe,1967),列出了43种大部分人都可能经历的生活事件。由400位不同职业、阶层、身份、年龄的人对这些事件产生的压力大小打分,发现其中24个项目直接与家庭内人际关系的变化有关。 1.配偶亡故 100 2.离婚 73 3.夫妻分居 65 4.牢狱之灾 63 5.家庭亲人亡故 63 6.个人患病 53,7.新婚 50 8.失业 45 9.分居夫妻恢复同居 45 10.退休 45 11.家庭中有人生病 44 12.怀孕 40 13.性关系适应困难 39 14.家庭添进人口 39 15.事业重新整顿 39 16.财务状况改变 38 17.亲友亡故 37 18.

11、改变行业 36 19.夫妻争吵加剧 35 20.借债超过万元 31 21.负债未还,抵押被没收 30,22.改变工作职位 29 23.子女成年离家 29 24.涉讼 29 25.个人有杰出成就 28 26.妻子新就业或刚离职 26 27.初入学或毕业 26 28.改变生活条件 25 29.个人改变习惯 24 30.与上司不和睦 23 31.改变上班时间或环境 20 32.搬家 20 33.转学 20 34.改变休闲方式 19 35.改变宗教活动 19 36.改变社会活动 18,38.改变睡眠习惯 16 39.家庭成员团聚 15 40.改变饮食习惯 15 41.度假 13 42.过圣诞节 12

12、43.轻微涉讼事件 11,(四)预期性压力源 指受到潜在的、令人不愉快的事件有可能发生的威胁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但是可能发生。 担心失败或担心在同事面前出丑是一个普遍的预期性压力。 对于退休和到中年后会丧失活力的焦虑,也是普遍存在的预期性焦虑。,五、压力下的管理者行为 当管理者感到有压力时,他们倾向于: 1、选择性地知觉信息,只注意那些可以确认自己先前偏见的信息; 2、对不确定性无法忍受,要求明确的回答; 3、固着于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 4、过高估计时间流逝的速度; 5、采用短期的观点或危机处理的心理,而停止,对长期影响的考虑; 6、对问题进行细致区分的能力下降,因此复杂性和细微差别被

13、忽视; 7、较少寻求咨询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8、按过去的习惯来处理当前的情景; 9、产生创造性思想和独创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下降。,第二节 消除时间性压力源,消除时间压力源的方法有两个:有效的时间管理和高效率的时间管理。 一、有效的时间管理 最常见的解决时间压力问题的办法就是使用日程表和计划表,安排要做的事情的清单,并学会说“不”。但是,它们只是高效率的时间管理,而不是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要想消除压力,效率高但是无效是不行的。,“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如客户投诉、即将到期的任务、财

14、务危机等)、重要但不紧急(如建立人际关系、人员培训、制订防范措施等)、紧急但不重要(如电话铃声、不速之客、部门会议等)、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上网、闲谈、邮件、写博客等)。,按处理顺序划分:先是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象限”法的关键在于第二和第三类的顺序问题,必须非常小心区分。另外,也要注意划分好第一和第三类事,都是紧急的,分别就在于前者能带来价值,实现某种重要目标,而后者不能。,事件处理优先级排列,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危机任务,有限期的任务,项目,必要的,计划(新的机遇),准备,建立关系,真正

15、的创新,发展任务,干扰,一些会议,一些报告,维持任务,浪费的,逃避的活动,日常事务,杂乱琐事,27,1、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 举例:诸如应付难缠的客户、准时完成工作、住院开刀等等。 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为一拖再拖或事前准备不足,而变成迫在眉睫。 该象限的本质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计划导致本处于“重要但不紧急”第二象限的事情转变过来的 这也是传统思维状态下的管理者的通常状况,就是“忙”。,2、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案例:主要是与生活品质有关,包括长期的规划、问题的发掘与预防、参加培训、向上级提出问题处理的建议等等事项。 荒废这个领域将使第一象限日益扩大,使我们陷入更大的压力,在危机中疲于应付。反之,多投入一些时间在这个领域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第一象限的范围。做好事先的规划、准备与预防措施,很多急事将无从产生。这个领域的事情不会对我们造成催促力量,所以必须主动去做,这是发挥个人领导力的领域。 这更是传统低效管理者与高效卓越管理者的重要区别标志,建议管理者要把80%的精力投入到该象限的工作,以使第一象限的“急”事无限变少,不再瞎“忙”。,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举例:电话、会议、突来访客都属于这一类。 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为迫切的呼声会让我们产生“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实际上就算重要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