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外科感染的护理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2971924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外科感染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课件:外科感染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课件:外科感染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课件:外科感染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课件:外科感染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外科感染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外科感染的护理(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

2、感染(infection):是指由病原菌侵入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所导致的局部和(或)全身性炎症反应。,感染性疾病一直与人类的进化相随。人类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和战争冲突中所遇到的伤口化脓、产褥热、丹毒、坏疽和败血症等感染问题的解决,得益于近代和现代医学的发展。,Lister 的消毒方法广泛盛行后在1883年进行的一次手术,右侧桌上放着的是手工操作的苯酚喷雾器,约1870年,在杰斐逊医学院,格罗斯医生和他的助手们穿着日常服装做手术,1890年后,海斯.阿格纽医生与其他工作人员在宾夕法尼亚医学院穿着手术衣手术,但没戴手套和口罩。,现代外科手术的无菌操作,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

3、on):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及手术等并发的感染。,外科感染的特点: (1)多为数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性感染。 (2)大部分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和体征。 (3)感染常集中在局部,发展后可导致化脓、坏死等,最终影响局部功能。,分类(致病菌种类、病变性质、病程、发生情况) (一)、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外 科 感 染,非特异性感染 (nonspecific infection) (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tion) : 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炭疽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疖 、痈、丹毒等,手部感染 : 甲沟炎,全身性感

4、染 : 脓毒症 、 菌血症,(二)按病变进程分类 1、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以内。 2、慢性感染:病程超过2个月或更久。 3、亚急性感染:病程介于急、慢性之间。,(三)其他分类 1、原发性(primary infection)和继发性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 2、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 3、条件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和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病 因 外科感染的发生与病菌数量、毒力及机体易感性有关。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1、黏附因子及荚膜或微荚膜 2、致病菌的数量及增殖速率 3、病菌毒素:胞外酶、外毒素(溶

5、血毒素、肠毒素、破伤风毒素)、内毒素。 (二)机体易感性: 1、 局部因素 2、 全身性抗感染能力降低,条件性感染(机会性感染) 在人体局部或全身抗感染力降低时,人体内常驻的条件致病菌成为致病菌而引起的感染。 如:大肠杆菌等。 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在使用广谱或联合抗生素治疗感染的过程 中,原有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大量 繁殖使病情加重。,病理转归: 炎症局限: 抵抗力+治疗细菌毒力 炎症扩散: 抵抗力+治疗细菌毒力 转为慢性炎症:抵抗力=细菌毒力,临床表现,局部: 红、肿、热、痛和局部功能障碍。体表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 器官功能障碍 全身: 发热、呼吸心跳加快、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严重

6、者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特异性表现: 破伤风、气性坏疽等。,辅助检查和诊断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 病原体的鉴定:涂片、细菌培养 影像学检查:B超 X线摄片 CT MRI,处理原则: 1、消除导致感染的病因和毒性物质 2、控制病菌生长 3、促进和增强人体抗感染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从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二方面着手 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第二节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疖 痈 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治疗及护理,急性蜂窝织炎,健康教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皮肤黏膜破损。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危险三角区”疖禁忌挤压。 局部制动,患肢抬高。

7、 夏季多饮水,补充足量维生素。,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手部解剖特点,甲沟炎 (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 处理: 初起 外用药和口服抗生素 脓肿形成后:单侧:切开引流 双侧: 双侧引流 甲根:拔甲引流,脓性指头炎 (手指末节掌面的皮下化脓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 处理:平置患手和前臂 早期使用抗生素 及时切开引流,护理措施 1、控制感染:保持清洁、观察体温、抗生素、休息营养。 2、缓解疼痛 3、观察病情:局部 4、健康教育 注意手部清洁,防止手部受伤、轻度感染及时就诊。,第四节 全身性外科感染,全身性外科感染: 包括脓毒症、菌血症。,脓毒症(sepsis

8、) 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有明显改变者。 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从本质上讲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反应。 菌血症( Bacteremia) 是脓毒症中的一种,指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包括一过性和持续性)。,病因 全身外科性感染多为继发性,常继发于严重的创伤后感染和各种感染。 1、人体抵抗力低下 2、体内长期留置导管(如深静脉导管) 3、局部病灶处理不当 4、不适当应用抗生素 病理生理,临床表现,1、体温:骤起寒战、高热, T40410C或低体温, 2、一般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 3、神志意识:

9、神志淡漠、烦躁、谵妄或昏迷 4、循环呼吸: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5、代谢改变: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6、严重者感染性休克、MODS、黄疸、皮下出血 7、可有原发感染病灶的表现,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WBC显著增高或降低 2、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表现。 3、寒战高热时做血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处理原则: 处理原发灶、应用抗菌药、支持治疗、对症治疗。,护理措施,1、监测生命体征和神志,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控制感染 观察局部、体温、细菌培养等,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用抗菌药,高热病人的护理,加强导管的护理 3、营养支持 4、并发症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水电解质紊乱。,健康教育 1、注

10、意个人日常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加强饮食卫生,避免肠源性感染。 3、局部感染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一、破伤风 破伤风指破伤风杆菌经伤口侵入人体,并生长繁殖、 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还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病因 致病菌:破伤风杆菌为G厌氧芽胞杆菌 发病的三大条件: 1)致病菌直接侵入伤口内 2)局部缺氧 3)人体抵抗力低下、细菌数量多,破伤风杆菌 外毒素 内毒素 (痉挛毒素) (溶血毒素) 神经中枢 局部组织坏死 心肌损害 抑制突触释放抑制 交感神经 性传神经介质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出汗 -运动神经运 动系统兴奋性

11、 随意肌紧张和痉挛,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1、潜伏期:通常7天左右,新生儿“七日风”。 2、前驱期:乏力、烦躁、头晕、头痛、 咬肌紧张、咀嚼无力,持续一天左右。 3、发作期:肌肉紧张性收缩+阵发性痉挛。“意识清楚” 依次: 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 四肢肌群 膈肌肋间肌。 典型症状:“牙关紧闭” 、“苦笑面容” 和“角弓反张”。 诱发因素:轻微刺激光线、声音等可诱发。 并发症:肌断裂、骨折;尿潴溜;呼吸困难等,鉴别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无抽搐,剧烈头痛、喷射样呕吐、 脑脊液压力 狂犬病:有动物咬伤史,看见水和听见水声会咽 痉挛。,处理原则 1、清除毒素来源: 彻底清创,敞开伤口并充分引流。 局部用3

12、的H2O2冲洗。 2、中和游离毒素: 5%GS500ml+16万U TAT 早期用破伤风人 体IG30006000U 3、控制和解痉:镇静、隔离、避免刺激。 4、防止并发症:,护理,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1、局部动态评估: 2、全身: 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护理诊断/问题 有窒息的危险:与持续性喉头痉挛等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消耗和大量出汗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强烈肌肉痉挛有关。 尿潴留: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 1)、急救准备 2)、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3)、病人进食注意避免呛咳、误吸 2、维持水电介质平衡 3、保护病人,防止意外损伤,4、保

13、证营养: 5、留置尿管护理: 6、一般护理: 1)、环境舒适、减少刺激。 2)、保持静脉通畅。 3)、注意隔离。 4)、加强基础护理,满足生活需要,减轻病人恐惧和焦虑。,健康教育 加强知识宣教。 高风险者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不忽视日常小伤口,伤后及时注射TAT。 避免不洁接产,二、气性坏疽(gas gangrene) 气性坏疽: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 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 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病因 致病菌:G+梭状芽孢杆菌 发病因素: 主要发生于开放性骨折伴血管损伤,挤压伤伴深层肌肉广泛挫伤,伤口内有死腔和异物存留或石膏包扎紧,以及肛周、会阴部的创伤,病理生理 梭状芽孢杆菌 酶

14、 外毒素(a毒素) 脱氮脱氨发酵 溶解组织蛋白 致命的坏死 性溶血毒素 大量恶臭 细胞坏死渗出 气体 水肿 溶血尿少肾 组织坏死 筋膜下张力急剧 组织缺血缺氧 血压 加速组织坏死 (恶性循环) 循环衰竭,临床表现: 发病特点:发病迅速,可在12-24h全身情况迅速恶化, 潜伏期:为14天。 局部:初期:觉伤肢沉重,过紧感或疼痛 突然出现伤口“胀裂样”剧痛伤口周围肿胀明显 皮肤苍白发亮紫红黑色 轻压伤口有捻发音、气泡和恶臭血性液体溢出 肌肉无弹性,刀割无出血,外观如熟牛肉 全身:早期出现中毒性休克表现,诊断 早期诊断,是保存肢体和抢救生命的关键 早期诊断的三项主要依据 伤口周围触诊有捻发音 伤口

15、内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大量G+ 杆菌,而白细胞很少 X线检查肌群间有气体,处理原则 1、紧急清创:在抗休克和纠正严重并发症的同时。 清创:范围达正常肌组织,切口敞开。 截肢:病变不能控制,高位截肢。 术后:伤口用氧化剂冲洗,经常换敷料。 2、抗生素:术前、术中和术后首选大剂量P.N.C 3、高压氧疗法:提高组织氧含量,抑制细菌繁殖。 4、全身支持疗法: 5、对症处理:,护理,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局部: 全身: 辅助检查:分泌物涂片,X线结果。 心理和社会支持:,护理诊断/问题 疼痛:与创伤感染及局部肿胀有关。 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组织感染坏死有关。 自我形象紊乱:与截肢致形体改变有关。,护理措施,1、控制感染 2、加强伤口护理 3、感染性休克的观察和预防 4、严格隔离:同破伤风 5、疼痛的护理 6、截肢的护理,健康教育 指导患肢进行自我按摩及功能锻炼 伤残者,指导正确使用假肢和适当训练 制定康复计划,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