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2952280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个体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个体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个体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个体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体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 科 毕 业 论 文 中文题目: 个体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外文题目: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geograph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based on Individual cognitive differences 学 院: 地理与环境学院 姓 名: 学 号: 0911022238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09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二一三年五月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2、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 年 月 日摘要 学生的认知差异是研究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就很难使学生获得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学生认知方式差异和动机的认知差异两方面进行研究,寻求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途径,希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添一砖一瓦。 关键词:新课改 地理思维能力 认知方式差异 动机的认知差异 途径Abstract Students cognitive differences

3、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study geograph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if you don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and choose diffe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s

4、 article from the students cognitive style differences and motives of study two aspects of cognitive differences, seek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geograph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hope for the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dd a brick.Key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geographical thinking abilit

5、y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style ,differences in motives cognitive,waysI目录摘要IAbstractII1 概述12 认知方式差异及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12.1 认知方式差异22.1.1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22.1.2冲动型和沉思型22.1.3深层加工和表面加工22.2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2 2.2.1成就动机理论3 2.2.2成败归因理论3 2.2.3自我效能感理论4 2.2.4目标定向理论5 2.2.4.1两类成就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5 2.2.4.2不同目标定向的原因:两种不同的能力内隐观5 2.2.4

6、.3成就目标定向与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53 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5 3.1 场独立和场依存型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6 3.2 冲动型和沉思型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6 3.3 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认知差异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74 基于个体认知差异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74.1 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74.2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84.3 地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95 小结10参考文献10致谢121 概述 在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中,要求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中心所在,同时也是中学地理

7、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每一个人的认知又是独特的, 不同的事物在各人的生活世界中被解释为不同的意义,个体在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积极加工过程中,会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差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先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1 李寿欣,宋广文.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J.国外社会科学,1999(1):19-24。然而,以往的研究都是围

8、绕认识差异主要是场依存和场独立差异来研究其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本文则主要从个体认知方式差异和学习动机的认知差异两方面研究其对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社会新人。2 认知方式差异及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加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2 董圣鸿,王珍.高中生认知方式特点及其与学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23(86):35-38。它是一个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受到偏爱的、经常采取和习惯化了的态度和风格3 李明振.认知方式及其与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

9、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16-20。 认知方式的研究最初始于本世纪40年代末,开始受自我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如门宁基金会( Mennvngen Foundation) 的工作者曾鉴定过多种认知方式的维度以区别思维的个体差异。50 年代认知方式的研究又受到过皮亚杰( Piaget,1954) 等人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研究者认为认知结构随着发展的进程变得更为分化,并按等级整合。60 年代以来,认知方式的研究成为西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其中关于场认知方式(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4易凌峰.学生场认知方式与教学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

10、997(4):79-82。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教学心理学领域的认知方式研究不断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个体差异研究和人格问题研究中的一大热点5 崔淑丽.外语学习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15):132-1346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宋建军,边鹏翥.高中地理思维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1168 张厚粲,孟庆茂,郑日昌.关于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A.心理学报,1981(3):209-3049 唐殿强,吴燚.高中生认知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2(12):13-1

11、810 黄宗俊.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福州师专报,1996,16(1):54-5911 李红琴.地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21:111-11212 刘伟星.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13 李彤.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0:13014 Witkin H A, Moor e C A, Oltman P K, Goodenough DR, Fr iedman F, Owen D R, Raskin E. Ro le of the Field- Dependent and Field- Indepe

12、ndent Congnitive styles in Academic Evolution: A Long itudinal study J . Jour 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 y, 1977, 69( 3) : 197-211.。在此领域内,教育心理学研究者们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并取得了大量有实践价值的成果。 2.1 认知方式差异 2.1.1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这是根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所作的分类。一般情况下,场依存型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此类学生适合教师主导或小组方式学习思维。而场独立型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

13、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此类学生适合独立设计研究方案。 2.1.2冲动型和沉思型 这是卡根等人根据认知速度差异所做的分类。卡根通过编制匹配相似图形测验,对儿童的认知分类风格进行研究时发现,一些儿童反应得很快,而另一些儿童并不急于反应,会用更多的时间思考。故把前者称为冲动型,把后者称为沉思型。冲动型学生一直有一种迅速确认相同图案的欲望,他们急于做出选择,犯的错误多些;沉思型学生则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做出的选择比较精确,但速度要慢些。 2.1.3深层加工和表面加工这是根据学生信息加工的深度所作的分类。深层加工指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以获取内容的深层意义。表层

14、加工指记忆学习内容的表面信息,不将它们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 2.2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定向作用。学习动机能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并为达到目标而努力。二是激发和维持作用。三是调节作用。学习动机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进而调整与改善学习行为。本文主要从以下动机的认知理论进行研究: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2.2.1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也称期望价值理论,以阿特金森为代表。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人们在追求成功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