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革开 放后社会若干变化及内在关系的思考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2946762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改革开 放后社会若干变化及内在关系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改革开 放后社会若干变化及内在关系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改革开 放后社会若干变化及内在关系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改革开 放后社会若干变化及内在关系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改革开 放后社会若干变化及内在关系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改革开 放后社会若干变化及内在关系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改革开 放后社会若干变化及内在关系的思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对改革开放后社会若干变化及内在关系的思考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行政管理学 准考证号 020712255250 指导教师 对改革开放后社会若干变化及其内在关系的思考内容提要:建国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可谓崎岖艰难,特别是在经历了一场浩劫之后,社会各项建设百废待兴,自1978年始改革开放的提出,无疑是给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这是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如经济建设、民生发展、社会流动、思想文化建设等等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各自进行着,也相互联系着影响着社会的进程和社会的形态,一方面对这些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社会的发展方

2、向,另一方面,通过对变化数据的分析,可以未来预测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政策。本文从社会观念的转变、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化以及城乡变迁三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期分析变化原因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改革开放;观念;节奏 ;城乡变迁 ; 联系 目录 内容提要2引言3一、 改革开放前社会现状的阐述4二 改革开放后社会若干变化的介绍4(一)社会观念的转变4(二)社会节奏的加快6(三)城乡变迁7三三种社会变化的发展趋势8(一)社会观念之价值观的树立8(二)社会节奏之心态9(三)城乡变迁之僵硬格局10四、三者在发展变化中的联系10五、结束语11致谢12引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

3、化建设上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 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断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社会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至此,在中国大地上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过去30年接近10%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更是接近11.2%的增长速度,截止至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为76%,呈现平稳趋势。 与此同时,民生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物质水平的提高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精神文明的建设。一、 改革开放前社会现状的阐述 1949-1978年间,国家成功地建立起了符合新生

4、产力发展要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运行和管理的框架。在这种制度框架下,共产主义的理想、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以及集体主义的工作、生活伦理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在计划经济的市场氛围下,国家对所有的社会生活实行着严格而全面的控制,虽然这有利有控制社会秩序的形成,但无形中抑制了社会的活力。“当时,在走村串户的采访中,我们有一个规定,如果在路上看见有三只鸭子,就要跳下自行车打死一只,因为三只鸭就是鸭群。当时只允许每家每户养2只鸭子自产自销,如果养3只,那就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 钱江晚报编著:三十年思想这样松绑,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 38页 对此曾有学者指出:“在世界各国社会主义

5、实践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制约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一个是思想的僵化;另一个是体制的僵化。思想的僵化导致一切从书本出发,迷信盛行,教条主义严重;体制僵化致使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也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前景产生了迷惘。” 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性及其国际意义,2008年第4期,第55页这也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症结所在。二 改革开放后社会若干变化的介绍(一)社会观念的转变谈到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开放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事件,那是一个举国振奋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具改革共识的时代。政治家有效地推动改革进程,理论家积极论述这种改革的

6、合法性,社会大众踊跃地投身改革的洪流。中国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或者说是最先出现的变化我感觉就是就是观念的变化和思维的转变。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改变我国命运的重要决策,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其中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的改变是十分显著的。总体上呈现的出从封闭保守到进步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封建落后到时尚潮流的转变。1. 打破封闭,走向开放创新。几千年的封建残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特别是十年文革浩劫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是处于僵化、保守、缺乏创新。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更是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束缚,开放了视野,形成了求真务实

7、,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30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改革创新。从农村改革到国企改制,再到社会管理改革;从制度创新到科技创新,再到学术和思想的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创新的实践也在人们思想观念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人们已习惯遇到困难和问题,常规办法不能解决时,会自然从改革体制机制或者创新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 2.生活方式和物质文化的进步带动消费观念和财富观念的转变。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改革开放后,多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出现,人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致富手段,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更为丰富多样,消费观念

8、和财富观念也有了质的飞跃,娱乐休闲、精神享受方面也极其丰富,特别是近期中国大妈的广场舞也愈发的有走出国门,影响时尚潮流的趋势。3.对文化教育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的教育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政治性思想教育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倾向的拒绝西方文化的流入,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被禁锢。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思想的解放后,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解放,文化自觉意识加强,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这种软实力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注重文化的多元发展,多元吸收。特别是对待西方的文化我们也是在逐步吸收借鉴,因此在一定阶段也形成了“萨特热”、“黑格尔热”等风潮。文化观从泛政治化、排斥否定抵制西方及外来文化,转变为自信、开放、包容,不断接纳

9、西方文化的先进因子。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意味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反映了国家对教育这一根本事业的观念的转变。像70年代那种凭借思想“又红又专”的“白卷英雄”时期将不复存在。4. 自我意识的增强经历过那个频繁政治运动的年代后,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断变迁,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自我价值导向越来越明显。人们不再成为政治简单的动员对象而是逐渐成为了积极地参与者,并能理性的对待与分析,人们开始愿意表达自己的诉求与愿望,开始更为现实地探索如何以自主的态度来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德国思想家曼海

10、姆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自我意识增长的时期。使我们时代同其他时代有别的不是任何新的信仰,而是一种正在增长的对我们自身的意识和关注。”人们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在增强。同时这一期间个人主义 邓正来:哈耶克社会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13页价值观也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对财富和闲暇的追求、身份的时尚消费、另类的生活情趣、私域化的家庭生活、传统的情感表达方式的突破, 及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婚恋行为,婚恋观念的挑战。 (二)社会节奏的加快美国人雅瑟史密斯写过一本书中国人的性格,专门用一个章节来写中国人“漠视时间”。他写道:“对中国人来说,盎格鲁撒克逊人经常性的急躁不仅是不可理解的,

11、而且完全是非理智的。很显然,中国人不喜欢我们具有的这一品性。无论如何,要让一个中国人感到行动迅速敏捷的重要性,那是很困难的。”但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初实践者之一的袁庚喊出了一条改变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从那以后,中国人的生活快了起来。尤其在这个工业社会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要获利就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劳动时间。同样,个人要增加收入,也须珍惜时间,在既定的时间内,创造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 于是社会节奏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了。实际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已经影响到世界各地城市人口,连人们走路的速度也相应变快。BBC引述英国学者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世界

12、各地城市人口走路的速度比10年前平均加快了10%。研究人员选择世界上32个大城市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世界上居民走路最快的城市是新加坡,走60英尺平均用时10.55秒。而中国居民步伐最快的城市则是广州,世界排名第四,用时为10.94秒。而另一方面街上的“快餐”行业也迅速发展壮大,无不昭示着这是一个“快节奏”时代。正如祖国的陌生人 的一个情节“ 她们需要尽快的开始,尽快的结束,效率和金钱紧密相连”。 (三)城乡变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城乡之间的变迁也是非常明显。不仅有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教育、医疗、休闲与娱乐之间差别,而且在发展中影响人口流动与社会的分层。随着城乡结构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

13、组织形态发生重大变化。 1.农村的改变从昔日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到摈弃“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切实的做了土地的主人,并且靠着自己的勤劳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改革开放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在市场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发展下,农民的收入来源从仅仅只有粮食作物这一单一途径,逐渐走向农业、副业、个体家庭经济、外出务工和外出经商等一系列的收入来源。这些变迁给农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是个体层面上,包括价值观的变化 沈冰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价值观的变化 1986年,第一期 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包括行为价值取向上更为理性、婚姻观念更加开放等等。在这一发展历

14、程中,农民不再只安心于踏踏实实过着那种“面朝黄土背朝“靠天吃饭”的日子,他们在意识里已经形成了“我可以过得更好”。 第二 人口的流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村面临另外一个重大的社会分化过程,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这也是近年来一直讨论的话题之一,牵涉的内容也是十分的广泛。但是我们不仅要思考这一变化对城市的影响,还要关注其对农村的影响。这一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进入城市,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农村缺乏生机活力。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甚至是农村的消失。现在的农村绝大多数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不是在外面务工就是在外面上学。他们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节奏。

15、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境遇最尴尬,好多因为外出上学而变成了非农业户籍,毕业后却有很难扎根城市里,学着一些在家乡无法施展的专业,最终不得不飘荡在城市里。2 、城市的改变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的快速提升使得人口快速增加,据统计30年来,“城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上升了27.0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0.9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平均增加1453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平均减少216万人”。 连玉明等:2008年中国年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9年, 第 5、6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1995年年底与1990年相比,建制市从467个增加到640个,建制镇从12000个增加到16000;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2013年城市化水平已经升至53.37%。对于农民来讲其实现城市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进入城市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一是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