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论文)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2904193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论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 110千伏终端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 目 录第一章设计题目1一毕业设计课题1二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1第二章变压器容量确定2一主变容量的确定2二所用变压器容量的确定3第三章电气主接线确定4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原则4第四章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5一短路电流计算5二主设备选择8三主设备校验10第五章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16一绝缘配合16二过电压保护17三接地17四泄漏比距18第六章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19一电气设备布置19二配电装置的型式19第七章电容器补偿装置19第八章保护配置及交直流部分19一110千伏线路保护配置19二变压器保护配置2

2、0三35千伏线路保护配置20四10千伏线路保护配置20五10千伏电容器组保护配置21六逻辑闭锁21七交流系统21八直流系统21第九章监控系统功能配置22一系统结构22二硬件设备配置22三软件系统23四系统功能23第十章其他26第十一章设计参考文献27附图:1 电气一次主接线图2 电气总平面布置图3 配电装置间隔断面图4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接地装置图25第一章 设计题目一 毕业设计课题 110kv变电站一次、二次系统设计二 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1 设计内容和要求(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2) 短路电流的计算和设备选择(3) 配电装置的设计(4) 防雷保护和接地设计2 设计图纸设计图纸4张:电气主接线

3、图;总平面布置图;配电装置断面图;防雷与接地布置图3 原始资料(1) 电压等级:110/35/10kv(2) 出线回路数:110kv侧 2回(架空线)LGJ-300/35km 35kv侧 6回(架空线) 10kv侧 16回(其中电缆4回)(3) 负荷情况35kv侧:最大40MW,最小25MW,Tmax=6000h,cos=0.8510kv侧:最大25MW,最小18MW,Tmax=6000h,cos=0.85(4) 系统情况(1) 系统经双回路给变电站供电(2) 系统110kv母线短路容量为3000MVA(3) 系统110kv母线电压满足常调压要求(5) 环境条件年最高温度:40 0C年最低气温

4、:-5 0C海拔高度: 200米土质:粘土、土壤电阻率250m(6) 补充材料a 最大冻土深度: 100mmb 地震基本烈度: VI度c 污秽等极: II级d 最大雷暴日:20天/年e 该变电站站址的南北方向出线均便利,无出线限制,东、西侧为工业区。f 近期(5年)增长负荷按照15000kVA计算g 35kv侧一级负荷2回,二级负荷2回。10kv侧一级负荷2回,二级负荷4回。第二章 变压器容量确定一 主变容量的确定1最大负荷情况,按照35kv和10kv侧最大负荷计算:35kv侧:最大40MW,最小25MW, cos=0.8510kv侧:最大25MW,最小18MW, cos=0.85Pmax=(

5、40000+25000)/0.85=76471kVAPmin=(25000+18000)/0.85=50588kVA近期总负荷:76471+15000=91471kVA2根据负荷情况变压器容量方案见下表2-1 表2-1 方案 比较内容方案一40000+50000kVA1能满足总负荷需要;2(40000kVA/76471kVA)X100%=52%60%,即当另一台变压器检修时,50000kVA能满足60%负荷的需要。440000kVA+50000kVA=90000kVA60%,即当另一台变压器检修时,一台变压器能满足60%负荷的需要。32*50000kVA=100000kVA91471kVA,即

6、能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方案三50000 kVA+63000 kVA 1能满足总负荷需要;2(50000kVA/76471kVA)X100%=65%60%,即当另一台变压器检修时,一台变压器能满足60%负荷的需要。3(63000kVA/76471kVA)X100%=82%60%,即当另一台变压器检修时,一台变压器能满足60%负荷的需要。463000kVA+50000kVA=113000kVA91471kVA,即能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5(76471/2 63000)X100%=61%,即当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时,63000kVA变压器的损耗较大。根据上表的比较,为便于经济运行,主变容量确定为2*50

7、000kVA三相三圈调压电力变压器。二 所用变压器容量的确定负荷情况见表2-2 表2-2序号名称额定总容量(kw)运行方式1主控制室照明2.0经常、连续2配电室照明2.0经常3值班室照明及其他10经常、连续4屋外设备区照明5经常5载波机电源5经常、连续6直流屏电源10经常、连续7计算机电源2.0经常、连续8生活用电30经常、连续9采暖15经常、连续10变压器风机负荷10经常、连续11维修负荷20不经常合计111同时折算系数取0.75SKP=0.75X111=83.25kW经表三计算,所用变压器容量确定为100kVA。为了保证所用电供电的可靠性,选用两台所用变压器,接于10kv母线。第三章 电气

8、主接线确定一 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原则(1) 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网中的地位、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进行方案比较。(2) 接线方案应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和便于扩建等要求。(3) 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并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二 电气主接线方案(1) 电气主接线方案一(见图一)110kv系统采用内桥型接线; 35kv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35kv母线电压互感器两组,出线6回(不包括主变回路),一级负荷分别由两段母线各出一回,形成双回路供电; 10kv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出线16回(不包括主变回路),一级负荷分别由两段母线各出一回,

9、形成双回路供电,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两组,10kv电容器补偿装置两组,容量7200kVAR。主变容量为2*50000kVA三相三圈调压电力变压器。(2) 电气主接线方案二(见图二)110kv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35kv系统采用双母线接线,35kv母线电压互感器两组,出线6回(不包括主变回路); 10kv系统采用双母线接线,出线16回(不包括主变回路),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两组,10kv电容器补偿装置两组,容量7200kVAR,本期一次上齐。主变容量为2*50000kVA三相三圈调压电力变压器。三 电气主接线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方案类别 比较内容方案一方案二110kv系统接线方式采用内桥

10、型接线。优点为断路器数量少,节约投资;缺点为变压器的切除和投入较复杂,一回出线需暂时停运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优点为当一段母线故障和检修时,另一段母线保证部分负荷,便于扩建;缺点为当一段母线故障和检修时,该段母线的所有回路需全部停运,投资较大。35kv系统接线方式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优点为当一段母线故障和检修时,另一段母线保证部分负荷,便于扩建;缺点为当一段母线故障和检修时,该段母线的所有回路需全部停运。 采用双母线接线。优点为供电可靠、调度灵活、便于扩建,能满足出线回路增加后对电气主接线的要求;缺点为每一回路需增加一组隔离开关,投资较大。且操作量大。10kv系统接线方式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优点

11、为当一段母线故障和检修时,另一段母线保证部分负荷,便于扩建;缺点为当一段母线故障和检修时,该段母线的所有回路需全部停运。一级负荷可由另一段母线供电。 采用双母线接线。优点为供电可靠、调度灵活、便于扩建;缺点为每一回路需增加一组隔离开关投资较大,且操作量大。中心点接地方式110kv采用中心点直接接地系统,35kv和10kv采用中心点不接地系统110kv采用中心点直接接地系统,35kv和10kv采用中心点不接地系统根据上表的比较,为了供电可靠和节约投资,在选用高可靠性的设备后可简化电气主接线的原则,推荐电气主接线方案一。第四章 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一 短路电流计算(1)系统基准容量为Sj=100

12、MVA,基准电压为Uj=115(37、10.5)KV。系统110kv母线短路容量为3000MVA,归算至该110kv变电站110kv、35kv、10kv母线阻抗图(2)设备阻抗标么值计算见下表名称计算公式标么值系统X*=Sj /Sd0.033110kv一、二回双回线X*= X Sj /U2j0.106#1、#2主变压器 高-中X*d= Ud%/100 Sj /SeSe为最大容量绕组的额定容量,MVA0.42#1、#2主变压器 高-低X*d= Ud%/100 Sj /SeSe为最大容量绕组的额定容量,MVA0.72(3) 计算结果系统等值简化接线图 Xs11* Xs12* Xs1n* XL11* XL12* . XL1n* d1 d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