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286941 上传时间:2017-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黄河颂高效学案主备人:唐文秀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生姓名: 时间:【明晰目标】1、掌握“湃狂、屏障”等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3、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学习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及诗的时代意义。【温故互查】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 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 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7 年重新

2、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 年 1 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 3 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 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

3、)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 屏障:【设疑导读】提示:关于诗歌朗读 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 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了哪些内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展示点拨】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

4、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3、“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4.“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拓展延伸】阅读长江之歌 ,畅谈对两首诗的感受。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

5、的源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7最后一课高效学案 第一课时主备人:唐文秀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生姓名: 时间:【明晰目标】1、 积累“哽住、踱来踱去、郝叟”等词语。2、 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小说基本常识。3、 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学习重、难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温故互查】1、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 年)。普法战争是 18701871 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 年 7 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 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

6、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2、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 12 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 4 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

7、作之一。3、小说文体简介:(知识链接)(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3)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4、 给 下 列 加 粗 的 字 注 音 。哽住( ) 踱来踱去( ) 郝叟( )( )磨损(

8、 )柏林( ) 挟着 ( ) 懊悔( )( )字帖( )气氛 ( ) 钥匙( ) 捂住( ) 小弗朗士( ) 5、 根 据 拼 音 写 汉 字qdo( )( ) ch( ) 异 chng( )罚 d( ) 学 xun( ) 闹 s( )静 cn( )白6、解释词语宛转: 懊悔: 祈祷: 哽咽: 诧异: 7、本文的作者是 ,是 (国家)著名小说家,他发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2【设疑导读】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2、本文是在 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本文以 为线索安排情节,按 的记叙顺序。小说的主人公是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情节【展示点拨】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2、今天和

9、平时有什么不同?(气氛、学生、老师三方面) 。【达标检测】请两位同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分别用第一、第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评价并补充或更正。在点评复述时,学生可从故事的情节是否符合原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没有变化,有没有突出主题,表达是否流畅等。7最后一课高效学案 第二课时【明晰目标】1、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点。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学习重、难点1、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点。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温故互查】小组组织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设疑导读】赏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

10、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对学习 : 对老师: 对祖国: 【展示点拨】阅读课文 “最后一课” 、 “宣布下课”这两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漂亮的礼服?2、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讲了哪些话?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几点?这些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3、课文怎样描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举止和表情? 【达标检测】读课文,对下面文字加以赏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描写对象是 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表现了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

11、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描写对象是 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表现了 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描写对象是 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这样穿戴?【拓展延伸】请以“最后一课带给我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高效学案 主备人:姜海斌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生姓名: 时间:【明晰目标】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学习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学习重难点: 1、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2、领悟课文的语言美。【温故互查】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汉字注音。一 xi_万里 丛山 di_岭 险 jn_ 阻 y_ 逼 xi_ qq_ _ 奇趣横_生 浊_流滚滚2、解释词语。雄健: 逼狭:崎岖: 一泻万里:阻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