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授课教材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2859847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 授课教材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货币银行学 授课教材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货币银行学 授课教材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货币银行学 授课教材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货币银行学 授课教材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 授课教材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 授课教材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第一节 通货膨胀:定义、类型及影响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在现代社会中,通货膨胀和货币、利率等词汇,使人们常接触到的经济术语。但是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在很多时候,它和价格水平上涨时同义词。例如,当本月的总体价格水平比上月上涨了1%时,人们会说,本月的通货膨胀率为1%。但是确切地说,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经济学家说到通货膨胀的时候,他们往往指的是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的和较为明显的上升。以下两种情况不能被视为通货膨胀:(1)价格水平的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不足1%;(2)某些暂时性的或一次性的价格水平上升也不能算作通货膨胀。例如,某些偶发性的因素可能使价格水

2、平发生了明显上升,譬如说2%。但如果这种上升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价格水平上升了2%后,就不再继续上升。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也不能叫通货膨胀。只有价格水平上涨的趋势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被称为通货膨胀。在主要的西方国家,考虑到技术进步和产品和劳务质量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引起价格总水平上涨1%左右。因此,当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不足3%时,不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只有当价格总水平上涨大于等于3%时,才视为发生了通货膨胀。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几个关节点;(1)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陪考察对象,目的在于与股票、债券

3、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相区别。(2)强调“货币价格”,即每单位商品、服务用货币数量标出的价格,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是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而不是商品、服务与商品、服务之间的对比关系。(3)强调“总水平”说明这里关注的是普遍物价水平波动,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某类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波动。(4)关于“持续上涨”,是强调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大幅度波动,而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具有上涨的趋向。二、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通过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衡量的。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当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100%价格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各种价格指数来衡量的。世

4、界上较为流行的价格指数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该指数是根据家庭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而编制的。它主要反映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衣服、食品、住房、水、电、交通、医疗、教育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该指标的优点是资料比较容易手机,便于及时公布,能够较为迅捷地反映公众生活费用的变化。由于它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深受关注。但是该指标包括的范围较窄,不能反映各种资本品及中间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该指数是根据企业,而不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价格的变化状况编写的。它反映了包括原材

5、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批发价格的变化。由于生产者价格指数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变动,所以为企业所广泛关注;同时,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传递效应最终往往要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中反映出来,所以生产者价格指数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该指数是一个涵盖范围面更广的价格水平指标,它反映了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资本品,以及劳务)价格水平的变化状况。它等于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名义值)与按基期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即实际值)的比率。例如,某国200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3万亿美元,而按2005年价格计算

6、则为3万亿美元;如果以2005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则2007年的GNP平减指数即为110(=33000/30000100)。虽然GNP平减指数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但是编制该指标所需要的大量数据却不易搜集,因此难以经常性地统计公布,一般只能一年公布一次。核心价格指数。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中,一般认为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波动是最大的,而这两者价格的变化往往与社会总供求对比、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的直接联系并不显著。比如国家对能源产品限产、限价,以及由于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食品价格波动,或食品季节性波动等因素,都不是直接由社会总供求对比和货币供应量增减所引起的。所以,人们把剔

7、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并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需要特别指出,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不同,核心价格指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我国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高达34%,而美国只有15%。从我国近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通货膨胀时期总是伴随着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从构成来分析,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在整个物价上涨中的权重往往超过50%。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通货膨胀的度量中一定要慎用核心价格指数,以免造成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正确判断。利用上述价格指数来计算通货膨胀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价格能够较为自由地波动。在一些对价格、

8、特别是基础性产品价格严格实行控制的国家,价格上升的趋势可能被人为地压抑,因而表面上物价并未上涨或上涨幅度不高,实际上却可能存在着部分商品的严重短缺,人们为获得一定量的商品必须支付排队等候等一系列额外的成本,这种情形被称为隐蔽性的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首先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态,可以把它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前者是指价格普遍放开、自由升降的条件下,由各种价格指数充分反映出来的物价上涨情形。隐蔽型通货膨胀则是指,价格因严格的政府管制而维持表面上的稳定,商品和劳务供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各种非价格的形式反映出来的情形。在存在隐蔽型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官方的

9、牌价往往与自由市场价格或黑市价格存在很大的差额,人们往往必须支付许多额外的成本,例如排队等候的成本,各种票证的成本,甚至行贿的成本,才能以官方牌价购买到一定数量的商品。有时即便是通过各种途径买到的商品,其质量也缺乏保证,因为厂家会通过降低质量的方式来变相涨价。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物价的控制较严,通货膨胀往往是以隐蔽的形态出现,而且有些年份还很严重。例如灾959年至1962年间,官方的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4.4%,而市场的消费物价指数却上涨了168.6%。反映当时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还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温和式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

10、(low inflation)。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通货膨胀率一般小于10%。此时物价相对来讲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他们乐于在手中持有货币,因为这些钱的价值在一个月获一年当中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人们会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因为他们有较大的把握肯定自己买卖的商品价格不会超出现行价格水平太多。大多数发达国家在过去的近20年中都经历过温和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这种通货膨胀便成为“急剧的通货膨胀”。许多拉美国家,例如阿根廷和巴西,在20世纪70和80年代,通货膨胀率曾高达50%至

11、700%。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也曾经历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这种急剧的通货膨胀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一般地说,大多数经济合同都会用某种价格指数或某种外币,如美元,来加以指数化。急剧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金融市场逐渐消亡,资本外逃。人们囤积商品、购置房产,而且绝不会按照很低的名义利率出借货币。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虽然存在急剧通货膨胀的经济似乎还可以生存下去,但当恶性通货膨胀袭来时,整个经济体就犹如患上恶性肿瘤一样,会逐渐使整个经济窒息。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时期,各种价格以

12、每年便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十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20世纪初的德国和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经历过这种物价上涨率以亿计的通货膨胀率。专栏11-1 德国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一场革命推翻了威廉二世的统治,成立了魏玛共和国。在1919年的和谈时,协约国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迫使新的德国政府签订赔款条约。所谓的赔款,就是要求德国就战争中导致的对协约国的损害进行赔偿。对于德国政府而言,要想用税收收入来偿付正常的政府开支和赔款是十分艰难的。德国政府决定向德国国家银行德国的中央银行出售债券来弥补开支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差额。几年之后,德国的赔款远未能按照协议进行。德国

13、政府向国家银行出售债券,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的通货膨胀率十分惊人:流通中的马可从1922年1月的1.15亿元增加到1923年1月的13亿元,而在1923年12月,这一数字达到了惊人的49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元。过量的货币供给,其结果必然是极高的通货膨胀率。德国物价指数在1914年为100,1922年1月为1440,而在1923年12月已经上升到了126160000000000,德国马克变得一文不值。德国政府以此结束了这场超级的恶性通货膨胀:(1)与协约国重新谈判,削减战争赔款;(2)减少其他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来平衡预算;(3)发行新币替代旧币,新的

14、1马克相当于1万亿旧马克。德国中央银行也将新的马克发行量控制在了32亿元。这些措施足以结束这场超级的通货膨胀,但使用旧马克的人的积蓄没有了。大多数的德国中产阶级对这一结果极度厌恶。很多历史学家相信这次超级的恶性通货膨胀极大地削弱了德国人对魏玛共和国政府的信任,而为希特勒和纳粹分子10年后的上台打下了基础。资料来源:Thomas Sargent,“The End of Four Big Hpyerinflations,”in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Inflation,New York:aHarper and Row,1986.四、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可

15、以分为三个方面:(1)对总体就业和产出的影响;(2)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3)对微观经济效率的影响。1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有可能在短期内扩大就业,刺激生产,但是其前提条件是通货膨胀未被充分地预期。在通货膨胀未被充分预期的情况下,生产者可能将物价的总体上长武认为自己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涨,从而增加生产;工人可能将自己名义工资的上涨误解为实际工资的上涨,从而一方面增加自己劳动的供给,一方面增加自己的消费支出。但是这种虚假的繁荣显然无法持久,当生产者发现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之后,他便没有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了;而工人意识到由于通货膨胀,自己的实际工资不仅没有上涨,反而下降之后,他也

16、不会有动力去提供更多的劳动和增加消费支出了。因此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就业扩张仅仅是短期的,是不可能持久的。2通货膨胀与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通货膨胀对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你借给别人10000元钱,商定一年后连本带息共还你10500元。但如果一年后价格水平上涨了10%,那么这10500元钱的购买力就不如现在的10000元。这样你不仅未能得到资金的增值,反而损失了一部分购买力。而向你借钱的人却从这种价格水平上升中得到了好处。这相当于通货膨胀将一部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转移到债务人手中。许多经济学家指出,这种财富再分配效应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政府总是倾向于发行过多的货币:因为政府往往是一个巨大的债务人,向公众发行了巨额的国债,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政府还本付息的负担就会变得更容易承受。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不仅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着这种财富的再分配,任何有固定支付合同的双方之间都可能发生这种财富的再分配。例如,在有长期工资合同的雇员和雇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