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850062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吸虫》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血吸虫》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血吸虫》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血吸虫》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血吸虫》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吸虫》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吸虫》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吸虫,(裂体吸虫),血吸虫概述,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与其它人体吸虫不同,它为异体。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三种。还有间插、湄公、马来血吸虫也可寄生人体。 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故其又简称“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概述,西汉古尸照片(2K多年前),日本血吸虫概述,血吸虫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后果相当严重,是曾经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流行病。毛主席写下的送瘟神的前半部分就是形容当时的情景的: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晚期血吸虫病人,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2、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 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日本血吸虫形态,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圆柱状,长约1cm。在宿主体内寄生时常呈雌雄合抱状态。 虫可分泌性信息素促进虫发育。单寄生则其性器官不能发育成熟,单寄生虽可发育成熟但时间长,体形小。,成虫形态,日本血吸虫形态,雄虫较粗短,灰白色。虫体扁平,自腹吸盘后虫向

3、两侧腹面卷折形成抱雌沟。故虫外观呈管状,有7个睾丸串珠样排列。 雌虫较细长,由于肠管内充满被消化的血红蛋白(复合卟啉)故呈黑色。栖留在抱雌沟内。,成虫形态,日本血吸虫前端形态,日本血吸虫形态,形状:虫卵椭圆形 颜色:淡黄色 大小:中等大小。 卵壳:薄,无卵盖。但有一侧有一指状小剌。 (有时因卵的位置/卵壳表面附有组织残留物 而不易看到) 内容物:成熟的虫卵内有一毛蚴,新鲜虫卵内可见油滴状的SEA。,虫卵形态,日本血吸虫形态,血吸虫毛蚴呈梨形或长椭圆形,左右对称。前端有锥形突起,称顶突。周身被有纤毛。在水中肉眼观察如“粉笔灰”,具有向光性和向上性。,毛蚴形态,日本血吸虫形态,属叉尾形,分体部和尾

4、部。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前端为特化的头器,头器中央有头腺。体中后部有5对单细胞钻腺。,尾蚴形态,血吸虫生活史概述,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较复杂,分为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血吸虫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内。,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卵的产生、分布、发育及排出 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血管内但我们却可以从粪便中检获虫卵,这是为什么呢? 血吸虫卵的产生、分布、发育及排出 产卵部位: 成虫逆血流,在肠粘膜下的静脉末梢内产卵。 虫卵分布: 虫卵随血流分布,主要分布在结肠肠壁组织及肝脏,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卵的产生、分布、发育及排出

5、 虫卵的发育 未成熟卵 成熟卵(含毛蚴) 变性死亡卵 虫卵的排出 成熟虫卵中毛蚴分泌SEA 肠壁组织坏死形成脓肿 肠蠕动 腹内压 血管内压 脓肿向肠腔破溃 虫卵进入肠腔 虫卵从粪便中排出 SEA(soluble egg antigen)可溶性虫卵抗原,可诱发肉芽肿反应,11天,1011天,血吸虫生活史,钉螺,尾蚴,血吸虫生活史, 毛蚴的孵化 在适宜的条件下,虫卵中的毛蚴孵出 温度,以2530最为适宜 渗透压,在低渗的条件下虫卵孵化较好 PH值,当PH值为7.57.8时是最适PH值 光照,一定的光照可加速毛蚴的孵化 孵出的毛蚴有向光性、向温性 在水中毛蚴可存活13天,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在钉螺

6、体内的发育 毛蚴 母胞蚴 子胞蚴 尾蚴 血吸虫在钉螺体内除了发育,还进行了无性增殖。一个钻入钉螺体内的毛蚴可发育、增殖为千万个尾蚴逸出螺体。,血吸虫生活史, 尾蚴逸出及侵入宿主 尾蚴必须有水才能逸出,水温、光线、PH值均可影响尾蚴从钉螺逸出。 尾蚴以口吸盘吸附人或动物并依靠酶及全身肌肉的协同作用穿过皮肤而进入终宿主体内。 尾蚴脱去尾部,侵入宿主皮肤后,称为童虫。,血吸虫生活史,血吸虫在人体内移行,右心,童虫 皮下组织,小静脉,肺,左心,肠系膜动脉,肠系膜毛细血管,成虫 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吸虫以体壁及肠道吸收营养物质。 体壁吸收单糖及氨基酸 肠道消化红细胞,虫33万个/小时,虫3.9万个/

7、小时,从尾蚴侵入人体到成虫成熟产卵约需24天,血吸虫生活史小结,1.成虫寄生在人及多种哺乳动物门脉肠系膜静脉内 2.人是血吸虫终宿主,牛、羊等为保虫宿主,钉螺为唯一中间宿主 3.感染阶段为尾蚴,当人或保虫宿主接触含尾蚴的疫水后经肤感染 疫水:含有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称为疫水 阳性钉螺: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血吸虫致病,血吸虫成虫、虫卵、童虫、尾蚴均能致病,但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及纤维化是血吸虫致病的主要方面。 尾蚴 可引起尾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主要为、型变态反应 童虫致病 童虫在人体内移行及代谢产物血管炎、肺部炎症等。 成虫致病 成虫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静脉内膜炎。成虫的代谢产物可形成免疫

8、复合物,对宿主造成损害,血吸虫致病,虫卵是血吸虫主要的致病阶段,所引起的肉芽肿及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虫卵发育与虫卵肉芽肿的关系,成熟卵 (毛蚴成熟),未成熟卵(毛蚴未成熟),组织无反应或反应轻微,分泌SEA,透过卵壳,致敏T细胞,再遇SEA,释放多种淋巴因子,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嗜酸性脓肿,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变性钙化卵(毛蚴死亡),中心坏死,SEA停止分泌,毒素作用逐渐消失,坏死组织被吸收,疤痕组织,纤维化,血吸虫致病,肉芽肿形成的利与弊 肉芽肿形成可破坏清除虫卵并能隔离和虫卵释放的抗原,减少血液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对机体的损害。 肉芽肿的形成破坏了宿主的正常

9、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一系列病变。并使虫卵有机会从宿主体内排出。,血吸虫致病,免疫复合物 血吸虫形成的循环抗原(肠相关抗原、表膜相关抗原、SEA)等可引起型变态反应。 沙门菌血吸虫综合征 沙门菌可寄生于血吸虫肠道或体表 异位损害与异位寄生 血吸虫成虫在门静脉范围以外寄生称为异位寄生。虫卵在肝脏或结肠外的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称为血吸虫病的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病。常见的有肺型血吸虫病和脑型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血吸虫病可分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三期 急性期 多见于初次重度感染者,常在接触疫水后58周后出现。多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肝脾肿大等急性变态反应性症

10、状。粪检虫卵为阳性 慢性期 一般由急性期发展而来或为少量多次感染者,多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粪检虫卵阳性率较低,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 指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或严重生长发育障碍的病人。可分为巨脾、腹水、结肠增殖型和侏儒三型。 临床上常见以肝脾肿大、腹水、以及因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 病人常因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而死亡。,血吸虫免疫,伴随免疫 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当体内的寄生虫被清除后,这种免疫力随之消失 ,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 免疫逃避 血吸虫

11、的成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生存的现象称免疫逃避。 获得宿主抗原 血吸虫可摄取宿主的抗原结合于虫体的表面 模拟合成宿主抗原 虫体的皮层外膜不断更新,血吸虫实验诊断,病原学诊断 直接涂片法 自然沉淀法 尼龙袋集卵法 毛蚴孵化法 直肠镜检,用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肉眼观察肠壁黏膜病变。取一小块黏膜组织,夹载玻片之间镜检,(三角烧瓶塑料杯顶管)。(不要显微镜 / 有疗效考核价值)。,重流行区或急性血吸虫病人的粘液血便,血吸虫实验诊断,免疫诊断 检测抗体 环卵沉淀试验(COPT)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抗原 对肠相关抗原检测 对膜相关抗原检测 对SEA检测,血吸虫病的流行,日本血吸虫病

12、流行于中国、日本 、菲律宾等地区。 流行环节 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病人及病牛是重要的传染源,有多种动物是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传播途径中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群众接触疫水是三个的环节。 易感人群 人类对血吸虫皆有易感性,血吸虫病的防治,查治病人、病牛消灭传染源 控制和消灭钉螺 加强粪便管理 1984年前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主要方法是阻断传播,重点放在消灭钉螺上。1984年后由于新的安全有效药物问世WHO提出了新的防治策略,即以疾病控制代替过去的传播阻断。,日本血吸虫的致病作用主要在于,A 大量虫卵机械阻塞血管 B 虫卵的压迫和破坏作用 C 虫卵卵壳抗原刺激引起炎症反应 D 虫卵毛蚴的毒素溶解组织 E 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超敏反应及肉芽肿形成,日本血吸虫卵能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的原因为,A 肠蠕动增强 B 腹内压增高 C 血管内压增加 D 卵内毛蚴分泌物破坏肠壁 E 毒素破坏肠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