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五章课件》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850039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第五章课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思修第五章课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思修第五章课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思修第五章课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思修第五章课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修第五章课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第五章课件》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公德缺失现象,公德缺失现象,现在社会上 有哪些缺失公德的现象呢?,您认为:,公德缺失后果之一(社会失序),公德缺失的后果(车祸),公共生活发展的历程,原始社会:个人与群体为一体,人与人关系简单。 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分散经营,联系受到限制。 工业社会:交往普遍并且频繁,生活领域扩大。 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地球村形成。,一、公共生活及其特征,公共生活:开放性、透明性。直接或间接关系。 私人生活:封闭性、隐秘性。家庭个人内部。,社会公共生活的内涵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秩序、社会 公共卫生、社会公共设施、和社会公共安全四个基 本方面。其中,社会公共秩序是维持社

2、会公共生活 的前提条件,社会公共卫生是社会公共生活得以健 康开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共设施是社会公共生活 可以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社会公共安全则是社会 公共生活得以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人类的社会 公共生活的构成中,社会公共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 的核心内容。,强调公共生活和社会公德的现实背景,1、改革开放使公共生活领域迅速扩大,尤其是城市化的迅猛扩展,凸现社会公德的重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传统范围: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医院、集体宿舍、集贸市场、商 场等。 现代范围: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电话甚至网络等虚拟世界等。,(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过去: 生活在“熟人社会”,交往圈

3、子小。 现在:多在“陌生人社会”,交往圈很大。 总体看,现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从而使社会生活协调地发展。且使交往越来越复杂化。,(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商场购物、 歌厅娱乐 公园休闲、 散步钓鱼 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 互联网冲浪、旅游参观,2 、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水平 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公共生活的主要内容 公共秩序:维持公共生活的前提条件, 公共卫生:公共生活得以健康开展的必要条件, 公共设施:公共生活可以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 公共安全:公共生活得以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 公共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的核心内容。,二、公德及其意识培育,1、公德内涵 私德与公德

4、 “从独善其身谓之私德,从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公德:维护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 主要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其中社会公德即社会公共道德。 公德的基本特征 A、公共性 (场所、对象、公意、评价) B、规则性(玛莎贴海报)禁止与倡导,2、现代公德的内容,公共秩序需要的公德 公共环境需要的公德 公共交往需要的公德 公共政治需要的公德,二、公共环境需要的公德,工作、教学、营业、娱乐、网络等。在当代社会,良好的公共环境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交往需要的公德,尊重 友好 平等 热情,上海“通缉”社会公共生活 七大不文明现象,通缉令一: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通缉令二:各类非法经营

5、、非法占道行为,通缉令三:汽车维修市场秩序混乱问题,通缉令四:非法小广告,通缉令五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通缉令六 环境脏乱问题,通缉令七 户外广告、公共设施残缺不全,树立公德意识和公共精神,正义 平等 关爱(荷兰等国) 规矩,别挤了,别挤了!,(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人们在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便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二)、有序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传统的交易方式:面对面。经营者、消费者。 现代的交易方式:不见面。电子政务、网络经营。更需要共同遵守公

6、共规则,从而协调每个人的行为,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公共社会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但是公共生活中依然可见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人类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为了保证社会生活,2、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主要包括社会的风俗习

7、惯、法律规范、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生活准则以及其他规章、制度、条例和条令。其中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所包括的范围最广、作用最大,两者相辅相成,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力量。,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文明统计,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现代化呼唤社会公德,文明古国遭遇公德危机 (一千年前中国) 随地吐痰、乱抛垃圾、乱穿马路、乱挤公交车、贪小利损坏公物(大树被砍、公物被盗等)、街头斗殴、邻里相争、自行车丢失等 。 借口公司 出气公司 分手公司等等 思考:为什么?,何谓社会公德 人类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社会准则。 主要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涵

8、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维护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条件。公共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第一、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共同生活正常进行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应当把社会公德作为其行为的最低标准,所以,社会公德从其适用对象上看具有广泛性。,第二、基础性。,从具体内容上看,社会公德反映的不是某些个人、团体、党派、阶级阶层的道德要求,而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因此,它应当并且也能够为社会全体成员所认可和遵守。,第三、继承性,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长期遵循、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良好社会

9、风气和习惯,因此它反映和维护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树立公德意识和公共精神,尊重 平等 关爱 互利 规矩,名 人 名 言,没有公民道德,社会就会灭亡;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对于一个美好的世界来说,公民道德和个人道德是同样必要的。 罗素,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在2001年9月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根据纲要的精神,我国现阶段社会公德基本要求主要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一)、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接济的时候。,(二)、文明礼貌,即行为文明、礼貌待人。文明行为是道德行为的表现形

10、式之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社会公德,去处理一般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人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要求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外部特征。礼貌待人强调的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文明行为。 生活礼仪 社会礼仪 职业礼仪 校园礼仪 涉外礼仪 场馆礼仪,需要强化教育的种礼仪:,生活礼仪 围绕日常生活,以仪容仪表、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为重点。 社会礼仪 围绕社会交往,重点宣传保护环境、文明乘车、文明出行、文明游览、文明就餐等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职业礼仪 着重宣传党政机关、执法部门、服务行业、窗口单位的仪态、服饰、语言规范等内容。 校园礼仪 以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 涉外礼仪 普及世界各国的礼节概况、生活习惯、

11、禁忌习俗等外事礼仪知识。 场馆礼仪 在开会、欣赏文艺演出时,坚持做到手机不响、不大声喧哗等,在观看体育赛事时,纠正喝倒彩、投杂物等不良行为。,(三)、保护环境,由于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科技的进步,人口的增加,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类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四)、爱护公物,公共财物是劳动人们血汗的结晶,是社会发展、改善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爱护公共财物是爱护社会主义的物质财富。爱护公共财物,既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更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必然要求。,(五)、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纪律以及法律规范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在

12、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自觉遵守纪律和法律。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 2、改革开放为社会公德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3、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2)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 行为,(二)、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1、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2、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

13、任意识。 3、从小事做起,饯行社会公德规范。,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消费成为消费又一热点,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等大大增加。,2、网络是把双刃剑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对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危害。,3、大学生应当加强网络生活中的公德自律,(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2)开展健康有益的网络交往活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理性对待网络生活,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不逾矩”。,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准

14、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一)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不在于制裁违法,而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法的指引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形式实现,告诉人们可以作什么(授权性指引)、不得作什么(禁止性指引)、必须作什么(义务性指引)。,(二)、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诉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达到化解纠纷、减少犯罪之目的。,(三)、评

15、价作用,1、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2、法律评价的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 3、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1)对国家机关极其公务人员要求“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对社会民众要求不能违法。 (2)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不能相互替代。,(四)、强制作用,1、何谓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律强制作用是指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2、法律强制的主体由国家(主动主体)、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被动主体) 3、法律强制的手段是国家强制力。 4、法律强制的目的在于实现法律应有的权

16、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五)、教育作用,1、何谓法的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指的是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法发挥教育作用的实施方式:一是,通过法律的学习;二是,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三是,通过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的影响。 3、法的教育的意义:有利于使法律获得人们内心才认同,自觉遵守。,二、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一)、治安管理惩罚法 2005年8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施行,共6章119条。,1、基本精神 (1)立法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极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2)、基本原则,第一、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第二、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