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第41题策略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844518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第41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全国卷第41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全国卷第41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全国卷第41题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全国卷第41题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第41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第41题策略(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杨华,一、近5年全国卷第41题回顾,二、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特点,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 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强调学科素养; 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 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答案多元化);,(2016年全国新课标乙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

2、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三、全国卷第41题真题体验,【解析】本题是小论文式的立论阐释题,属于极具开放性的题目,但在设问设计上就已经圈定了回答的范围和内容,答案落点很低,很普通。材料主要论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主权不可转让;主权不可代表;主权不可分割。本题可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这一主题,准确理解材料中的人民主权原则,结合英美代议制民主制度的构想与实践等内容回答,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借鉴了孟德

3、斯鸠三权分立的观点,使孟德斯鸠的观点得到了实践。又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则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主权在民的思想。同时,要注意题目的诸多限定词:“世界史”“一个论题”“简要阐述”“有史实依据”等,史论结合,能自圆其说。,三、全国卷第41题真题体验,某省阅卷中心提供有四份示例答案 因涉及机密 无法在网略展示 具体文字可参阅高考文科解题技巧+高中历史通史教程一书,全国有四套历史教材(人教、人民、岳麓、北师大),而您手中只有一种。做模拟题或高考题时经常出现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书上没有讲,其实是因为,你手中书上没有讲,不代表其他版本的教材没有讲。高考考的是历史,不是某一种的历史教材。高中历史四

4、种版本合一教程+解题技巧是用来扩大知识面、挖深知识、提高解题技巧的。全套资料包含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必修123、选修1234、解题技巧+新史观+二轮通史,全部资料776页,130万字。全套包邮135元。淘宝网址http:/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史上

5、的中外文化交流。材料反映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首先根据玄奘西行“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等材料可提炼出: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中国文化与对外交往、中国文化的贡献、中国与外国的和平友好往来等观点;其次,根据观点选取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如四大发明、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史实,注意题目要求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之外的其他相关史实;再次,运用相关史实对所提炼得观点进行论证,论证时要注意观点明确,论据

6、准确、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三、全国卷第41题真题体验,三、全国卷第41题真题体验,【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的“公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行探讨,全面考查学生

7、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问题的多种能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该公式主要表明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产力的贡献,近代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各要素的效益发生增殖(代数性倍增),这是对材料公式的理解;而本题的落脚点还要运用史实探讨,可以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个关系,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8、即可。,【赞同观点】 观点一: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改进生产工具,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出现新兴产业等) 观点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可以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有乘法效应)是有道理的。 【修改、补充观点】 观点一:我认可上述公式,科学技术确实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但我认为上述公式中括号内的生产要素不完善,应增加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要素。因为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质量和周期。,特别提示: 忌抄袭题干材料;修改或补充公式要说明理由。,【赞同观点论证方案】 技术水平落后的农业时代,生产力进步速度有限;进入

9、工业时代后,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工具得以改进,生产管理更加科学高效等,这些因素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速度加快。,特别提示:论证中要有2个或2个以上从不同角度选取的世界近现代史正确的史实,并对其中一个史实进行有理论联系的论证。,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的科学技术及各生产要素等史实要对应准确,切忌张冠李戴,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一(两个要素) 观点: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力结合,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人类进程的重要动力,它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4分) 论证: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

10、动力,科学技术(纺织业)不断更新,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的不断涌现,共同促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并促其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强国,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磁感应理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技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无产阶级的涌现以及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工具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使美德领跑于世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6分)总之,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力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整体评价2分),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二(多个要素: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观点: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11、。(2分) 论证: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电力不仅应用于各个行业,而且促进了新的通讯工具的产生,同时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电器产品和相关服务娱乐业的出现,人类由此正式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引起了以石油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和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新的交通领域的革命;科学技术也推

12、动了化学工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及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现代工业崛起。(8分)由此可见,科学技术能放大生产力各要素,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三(一个要素),观点: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够放大生产管理、劳动工具等要素。(2分) 论证: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的和蒸汽机的诞生对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了巨大作用,但如果没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作为支撑,没有工厂手工业时期技术的积累,这一切都无法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引起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又引发以石油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和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新交通领域的革命,化学

13、工业兴起,迅速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因技术改造而大发展,这一切变化都是在电磁学理论、化学理论重大突破基础上产生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营者革命,根本上还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科学技术突破的结果。(8分)综上所述,科学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具有乘数效应,它放大了劳动工具等生产力要素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极大的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修改、补充观点论证方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提供了政治前提。二战期间,德国迫害犹太人而美国为科学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科技在两国产生的生产力有很大不同。在前苏联及中国现代

14、史上,“左”倾错误思想就不利于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战争环境可以破坏甚至摧毁现存的生产力水平(如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巴以冲突等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核技术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但原子弹也可以摧毁现存的生产力(如二战末期对日本的核打击,美苏争霸中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崩溃的边缘等),修改、补充观点其他参考角度:,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比如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世界贸易体系、世界市场等等影响;无论哪种,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言之有理,逻辑严密。,修改、补充观点答案示例一: 观点:我认可上述公式,科学技术确实有乘法效应,它能

15、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但我认为,上述公式中括号内还应加上“社会环境”这一关键因素。因为科学技术能否发挥作用往往取决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等的影响。(4分)论证:例如,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提供了政治前提。(4分)二战期间,德国疯狂迫害犹太人导致大量科学家流亡,而美国为科学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科技在两国产生的生产力也就有着很大的不同。(2分)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公式括号内加上“社会环境”这一关键因素。(整体评价2分),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试用各类材料入题;试设思辩性较强的问题;试用各种史观阐释历史;试用各种方式开放;试用不同方式激发创造活力,第41题是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试验田”;多年来,命题人一直秉承“高考还是难一点好”的理念,A.保持平常心态,面对难题沉着自信,从2015年河北省130139份文综试卷答题情况统计来看,41题总体得分偏低。,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 (1)历史阐释题: 观点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卷和卷;2014年全国卷和卷;2015年全国卷。,趋势(观点): 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由少到多; 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 增加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