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与代谢性骨病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818503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与代谢性骨病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内分泌与代谢性骨病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内分泌与代谢性骨病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内分泌与代谢性骨病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内分泌与代谢性骨病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分泌与代谢性骨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与代谢性骨病(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节 内分泌与代谢性骨病,一、维生素D缺乏症(1) (Vitamin D deficiency),由于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缺乏,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基质缺乏钙盐沉着,而引起的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一、维生素D缺乏症(2),佝偻病(Rickets) 病因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D 日光照射不足 对维生素需要量增加(婴儿) 消化道疾病及肾病等,一、维生素D缺乏症(3),佝偻病 【临床与病理】 早期为睡眠不安,夜惊及多汗肌肉松弛、肝脾肿大,出牙迟缓等 方颅、串珠肋、鸡胸、“O”形或“X”腿 实验室:血磷低,血钙减低或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一、维生素D缺乏症(4),佝偻病 【临床与病理】 病

2、变易出现在成长较快的干骺端(腕、踝、膝和肋骨前端) 为软骨和新生的类骨钙化不足,类骨增多而软化 异常骨板内毛细血管不能正常长入形成骨小梁骨骺板和干骺端部分由钙化不足的软骨和未钙化的类骨形成,一、维生素D缺乏症(5),佝偻病 【影像学表现】 X线: 骨骼矿化不足表现 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骨皮质变薄 先期钙化带不规则变薄、模糊或消失;干骺端两侧膨大、中央凹陷呈杯口状;干骺端小梁稀疏、粗燥、紊乱,呈毛刷状;骺板增宽而不规则;骨骺出现延迟,边缘模糊,二、维生素D缺乏症(6),佝偻病 【影像学表现】 X线: 骨变形:如方颅、“O”和“X”形腿畸形 假性骨折(Looser 带) CT:与X线平片表现相

3、同 MRI:应用较少,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图),干骺端变化 串 珠 肋,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图),鱼椎变形,方颅,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图),骨变形(O形腿),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图):假性骨折,佝偻病(图),一、维生素D缺乏症(7),佝偻病恢复期 先期钙化带先出现并逐渐增厚 干骺端边缘清楚而规则 骨骺骨化中心相继出现 严重畸形多不能恢复,佝偻病治疗前后,治疗前,治疗六个月后,一、维生素D缺乏症(8),骨质软化(Osteomalacia) 成人营养不良性软骨病 日晒不足和食物维生素D缺乏 肝胆疾病和消化道疾病 多次妊娠和长期哺乳可加速发病,一、维生素D缺乏症(9),骨质软化(Osteom

4、alacia) 【影像学表现】 骨矿化不足: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骨皮质变薄 骨变形:四肢弯曲,椎体双凹,三角或漏斗骨盆等 假性骨折线:又称Looser带,骨质软化症(图)漏斗骨盆、耻骨上下支假骨折线,二、维生素C缺乏症(1) (vitamin C deficiency),【临床与病理】 亦称坏血病(scurvy) , 主要由食物中维生素C缺乏引起,也见于消化道吸收障碍 多见于8个月2岁人工喂养小儿 主要表现精神不振、皮肤苍白,皮肤粘膜出血、尿血、便血、血清碱性磷酸酶低下等,三、维生素C缺乏症(2),【影像学表现】 X线: 普遍性骨质疏松 坏血病线、坏血病透亮带 骨刺征 骺板骨折变形 角征、环状骨骺 骨膜下出血,坏血病(图),第十四节 软组织病变,软组织肿瘤的密度一般低于正常肌肉,CT增强扫描可增加病变和正常肌肉的密度差。 多数良性肿瘤:呈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或有包膜且质地均匀;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但定性诊断有一定限度。 脂肪瘤因有典型的脂肪密度,表现具有特征性。 海绵状血管瘤于肿块内可见小圆形静脉石,在增扫后,肿瘤明显强化,具有一定的特点。,软组织恶性肿瘤: 1、一般边界不清,质地不均匀或呈斑片状。 2、增强扫描不规则强化。 3、生长迅速的肿瘤内还常有坏死、水肿和出血,使病灶密度更不均匀。 4、当邻近骨组织或器官受到肿瘤侵犯时则可提示肿瘤为恶性。,脂肪肉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