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课件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27720 上传时间:2017-05-1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年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年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 知识专题 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7-8 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8-9 哲学与时代精神 16 哲学的作用 5、 6、 9、 17-18、 25 哲学基本问题 含义 10 内容 10-11 根据 11-12上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2-13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13 客观唯心主义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的历史条件 18-20 基本特征 20-21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1-23 作用 12下 13上、 21中、 25下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P29 1自然界的物质性 P28-29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P30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P31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P31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P32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P33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P33-34 四、物质决定意识 P37 1意识的起源 P35 2意识的生理基础 P36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P36-37 五、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 P38-39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P38-39 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P41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41

3、认识论 七、实践 1实践的概念 P42 2实践的特点 P42-43 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P44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P45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45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P46 九、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P47 2真理的条件性 P47 3真理的具体性 P47 4真理和谬误 P48 十、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P48 2认识的无限性 P49 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认识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要求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

4、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目的,要求要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坚持真理克服错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唯物论、认识论)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要求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要求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上升性 要求 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

5、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P54上和 P60上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P67上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P54 2联系的客观性 P55 3联系的多样性 P56-57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P57-58 2系统优化的方法 P58-59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概念 P63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P64-65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P65-66 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P67-68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P69-70 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P72-73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的关系 P73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73-74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P72 七、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 P75-76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P76 八、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P76-77 2创新的社会作用 P78-80 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否定的观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要求 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要分析各种条件,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优方案 同时要重视部分 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求 着眼事物的整体性 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

7、性 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要求 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 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要求 重视量的积累 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求 承认揭露和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 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 从特概括普,在普指导下分析特,坚持普与特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马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8、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要求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 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要求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善于把握问题的主流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要求 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 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创新的社会作用原理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理论创新的社会变革的先导 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9、,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矛盾基本属性原理 坚持一分为二,在斗争中把握统一 ,在同一中看到斗争 要求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要求 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从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分析各种条件,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优方案 同时要重视部分 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求 着眼事物的整体性 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要求 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 做好克服

10、困难的思想准备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要求 重视量的积累 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的观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求 承认揭露和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 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 从特概括普,在普指导下分析特,坚持普与特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马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要求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分清主次矛盾,又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要求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又要善于把握问题的

11、主流 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双方相互吸引、联结的属性;斗争性是双方排斥、对立的属性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受同一性制约 要求 坚持一分为二,在斗争性中把握统一性,在同一性中看到斗争性 否定的观点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要求 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 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创新的社会作用原理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2、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社会变革的先导 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专题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P86-88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P88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P89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P89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P89-90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P91-92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P92 五、人民群众是历

13、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P93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P93-94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P94-95 六、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P96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P97-98 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P99-100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P99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P100 4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P102 八、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P102-106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P105 社会历史观 人生观价值观 专题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4、要求 从社会存在出发,制定政策 同时要重视社会意识的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关对生力具有反作用 要求 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要求 要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社会的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要求

15、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权益 人生价值观 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是人生的向导 要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评价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贡献 实现的方式是在劳动的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客观依据 要求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具有社会历史性,是因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发展的 具有差异性 原因 地位需要不同,认识事物角度不同、立场不同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要求 从社会存在出发,制定政策 同时要重视社会意识的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关对生力具有反作用 要求 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要求 要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