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27586 上传时间:2017-05-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附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附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附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附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目 次1 总 则 .22 用地分类 .22.1 一般规定 .2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 .2附录 A 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421 总 则1.0.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村庄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适用于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1.0.3 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用地分类2.1 一般规定2.1.1 用地分类应考虑村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按土地使用主要性质进行划分。2.1.2 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

2、 3 级分类体系。大类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2.1.3 使用本分类时,一般采用中类,也可根据各地区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2.2.1 村庄规划用地共分为 3 大类、10 中类、15 小类。2.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 2.2.2 的规定。3表 2.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类别代码大类 中类 小类类别名称 内容村庄建设用地 村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村民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村庄产业用地、村庄基础设施用地及村庄其他建设用地等V1 村民住宅用地 村民住宅及其附属用地

3、 V11 住宅用地 只用于居住的村民住宅用地V12 混合式住宅用地 兼具小卖部、小超市、农家乐等功能的村民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 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场地V21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公共管理、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宗教、文物古迹等设施用地以及兽医站、农机站等农业生产服务设施用地V2V22 村庄公共场地 用于村民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用地,包括小广场、小绿地等村庄产业用地 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村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村庄生产仓储用地V31 村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包括小超市、小卖部、小饭馆等配套商业、集贸市场以及村集体用于

4、旅游接待的设施用地等V3V32 村庄生产仓储用地 用于工业生产、物资中转、专业收购和存储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手工业、食品加工、仓库、堆场等用地村庄基础设施用地 村庄道路、交通和公用设施等用地V41 村庄道路用地 村庄内的各类道路用地V42 村庄交通设施用地 包括村庄停车场、公交站点等交通设施用地V4V43 村庄公用设施用地包括村庄给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和能源等工程设施用地;公厕、垃圾站、粪便和垃圾处理设施等用地;消防、防洪等防灾设施用地VV9 村庄其他建设用地 未利用及其他需进一步研究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非村庄建设用地 除村庄集体用地之外的建设用地N1 对外交通设施用地 包括村庄对外联系道

5、路、过境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用地N N2 国有建设用地 包括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以及边境口岸、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管理和服务设施用地等非建设用地 水域、农林用地及其他非建设用地水域 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沟渠、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E11 自然水域 河流、湖泊、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E12 水库 人工拦截汇集而成具有水利调蓄功能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E1E13 坑塘沟渠 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坑塘水面以及人工修建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农林用地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田坎、农用道路等用地E21 设施农用地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

6、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E22 农用道路 田间道路(含机耕道)、林道等EE2E23 其他农林用地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田坎等土地4E9 其他非建设用地 空闲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等用地5附录 A 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A.0.1 村庄规划用地应按表 A.0.1 进行汇总。表 A.0.1 村庄规划用地汇总表用地面积(h)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现状 规划村庄建设用地村民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村庄产业用地村庄基础设施用地V其中村庄其他建设用地非村庄建设用地对外交通设施用地N 其中国有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水域农林用地E 其中

7、其他非建设用地6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条文说明7编写说明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已有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根据编制需要展开实地调研,征求了专家和相关部门对于用地分类的意见,并与相关国家标准相衔接。为便于广大规划编制、管理、科研、教学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指南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指南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供使用者参考。8目 次1 总 则 .82 用地分类 .92.1 一般规定 .92.2 村庄规划地分类 .93 村庄建设用地 .114 非村庄建设用地 .135 非建设用地

8、 .1491 总 则1.0.1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于 2007 年废止,现有的镇规划标准 (GB 50188-200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37-2011)等相关标准对村庄规划用地类别没有细分,目前缺乏用地分类标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导,编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1.0.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用于指导各地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等工作,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总结问题和经验,修改编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102 用地分类2.1 一般规定2.1.1 本指南的用地分类

9、以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主,同时考虑土地权属等实际情况,如位于村庄居民点用地以外占用集体用地的工厂,其用地应属于“村庄产业用地(V3) ”;位于村庄居民点用地以内未占用集体用地的工厂,其用地应属于“国有建设用地(N2) ”。2.1.2 本指南用地分类体系为保证分类良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采用大、中、小 3 级分类,在图纸中同一地类的大、中、小类代码不能同时出现使用。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2.2.1 本指南将用地划分为“村庄建设用地” 、 “非村庄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三大类,主要基于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类土地的考虑,有利于分类管理,实现全域覆盖。“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在同等含

10、义的用地分类上尽量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衔接。表 1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三大类”对照表本指南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V 村庄建设用地 H14 村庄建设用地H11 城市建设用地H12 镇建设用地H1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13 乡建设用地H2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3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4 特殊用地H5 采矿用地N 非村庄建设用地H9 其他建设用地E 非建设用地 E 非建设用地112.2.2 本指南村庄规划用地分类代码自成体系。为体现村庄特色,

11、村庄建设用地代码为“V”,代指村庄的英文表达“Village” ;非村庄建设用地代码为“N”;非建设用地代码为“E”,代指“Water area and others”,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相一致。123 村庄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V)分为五中类,主要包括村民住宅用地( V1)、村庄公共服务用地(V2)、村庄产业用地(V3)、村庄基础设施用地(V4)和村庄其他建设用地(V9),涵盖 2008 年 1 月颁布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所涉及的村庄规划用地类型。(1)村民住宅用地 (V1)“村民住宅用地 ”是指村民住宅及其附属用地。考虑到城市居住用地

12、有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组团级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而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层级单一,且一般不在村民住宅内。因此,区别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提出的“居住用地”为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用地的说明,本指南中提出“村民住宅用地”仅指村民住宅及其附属用地,包括住宅用地、混合式住宅用地。“住宅用地”(V11)是指只用于居住的村民住宅用地;“ 混合式住宅用地”(V12)是指兼具小卖部、小超市、农家乐等功能的村民住宅用地。(2)村庄公共服务用地 (V2) “村庄公共服务用地 ”(V2)是指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场地。“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3、” (V21)应为独立占地的公共管理、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宗教、文物古迹等设施用地以及兽医站、农机站等农业生产服务设施用地。考虑到多数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通常集中设置,为了强调其综合性,将其统一归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不再细分。“村庄公共场地” (V22)是指用于村民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用地,应包含为村民提供公共活动的小广场、小绿地等,不包括“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的附属开敞空间。如村委会院内的小广场,属“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V21) ,而非“村庄公共场地” (V22) 。(3) “村庄产业用地 ” (V3)“村庄产业用地” (V3)应为独立占地的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考虑到不同类型产业发展对用地条件的选择和建设管理要求存在很大区别,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划分,因此,将13村庄产业用地细分为两小类。分别为“村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V31 )和“村庄生产仓储用地” (V32) 。(4) “村庄基础设施用地 ” (V4) “村庄基础设施用地 ”是指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的村庄道路、交通和公用设施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