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2736202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备考专项复习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邻水金鼎实验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掌握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2、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方法。 3、具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明确考点概念,就是根据题干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就是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次留主,挑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 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归纳、整理、概括,组合成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筛选”,“整合”,研读以下3道题命题形式及答题策略,全国卷1彩色的荒漠14题: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 北京卷 司马祠19题: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

2、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 广东卷耕作的诗人17题: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6分),总结:常见命题形式:,. 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 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从题干设置上看, 凡是题干中有“请简要概括”“结合全文请分析”“为什么”“请简要说明原因”等词语的都属于分析综合能力考察,都要运用筛选整合信息的规律技巧。,筛选整合“四步骤”:,定位认真审析题目相关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排除次要内容干扰; 准 提取在重点阅读区域里,专注进行信息比较,提取出承载重

3、要信息的词句; 全 转化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 合 连缀用复述题目、归纳转述、简要分析等语句,连缀要点,形成连贯答案。 顺,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全国卷1 彩色的荒漠,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石油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

4、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我们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 定位 提取 转化 连缀,示例,备考答案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环境的恶劣(茫茫,黄沙漫漫,穹窿无遮无拦,云朵升腾,开阔的戈壁偶见草棵,像是残局,生死艰难博弈),色彩的单调(到处都是灰色)。,学生答案展示,同学谈答案的得分处及依据。分析得分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课堂演练,司马祠

5、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 定位认真审析题目相关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排除次要内容干扰;准 提取在重点阅读区域里,专注进行信息比较,提取出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全 转化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合 连缀用复述题目、归纳转述、简要分析等语句,连缀要点,形成连贯答案。顺,3、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4.“高山仰止”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 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

6、圣之巅峰。 5.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6这是天问!我听见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答案 要点一: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所经受的磨难 要点二:泥塑像司马迁的“完人”形象 要点三:墓冢司马迁的大智大慧 要点四:墓定一柏司马迁的“天问”,耕作的诗人 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

7、不可分离”的。(6分),定位认真审析题目相关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排除次要内容干扰;准 提取在重点阅读区域里,专注进行信息比较,提取出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全 转化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合 连缀用复述题目、归纳转述、简要分析等语句,连缀要点,形成连贯答案。顺,1. 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2.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 一切都无从谈起。 3.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

8、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 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4.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5.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 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 6.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 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

9、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7. 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 他转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9.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 10.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诗人一生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都揭示出他对农人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紧密结合。 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最终抛却了自己的庄园,将更遥远更苍茫的土地作为最后的归宿。 托尔斯泰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劳作中捕捉、感悟、发现生活的真谛,土地滋养了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了他创造的灵感。,【参考答案】,从其作品内容:,从其人生经历:,从其创作

10、观:,吴冠中说树 1、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4 分)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桶树阴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抖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阴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不少人沉洒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定位提取转化连缀,答:(1)冬天的树有一种线结构的美,进入了抽象美的范畴;(2)冬天的树

11、充满强劲的筋骨之美,是树之精灵,人之精灵。 (解析:题干给出了作答的范围,那就是从第二段找答案,从中筛选出关键词句,加以连缀组合即可。),2、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老树的可爱和值得珍惜之处?请依照文意,加以概括。(6 分),定位提取转化连缀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 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 ,(1)老树寄托着我们对家乡

12、故旧亲朋的思念,是一部历史卷轴。(2)老树是我们的莫逆之交,是我们最好的朋友。(3)老树是艺术长青的象征。 要抓住角度: (1)从乡情上或对故乡的感情上:老树是故乡的特征,寄托着我们对家乡故旧亲朋的思念。 (2)从历史角度或时间上:老树活得长久,历经沧桑,成为历史卷轴。 (3)从艺术角度:老树很有风韵,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艺术长青的象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析综合能力,要通观全文,从中找出相关信息,特别是包含了作者感情的语句。),答案,夹竹桃 季羡林 作者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很多“妙处”,结合全文概括这些妙处。(6分), 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

13、分奇妙,十分有趣。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后来等到的时候 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1、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奇妙有趣 3、有韧性 4、引起童年的幻想 5、见证了我的成长 6、见证了中缅人民的友谊,总结: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1、审题干,明对象、范围 2、理清层次,分层概括(方法:抓时空转换句,过渡句,中心句,抒情句,总结句,描述性语句提取、转换后连缀成句),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再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