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与上肢术后镇痛的比较【临床医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272367 上传时间:2017-09-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与上肢术后镇痛的比较【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word论文】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与上肢术后镇痛的比较【临床医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与上肢术后镇痛的比较【临床医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与上肢术后镇痛的比较【临床医学专业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与上肢术后镇痛的比较作者:周庆,唐小平,王灵君,陈毅飞【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在上肢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将 120 例 ASA I 或 II 级择期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分为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60 例)和静脉自控镇痛(60 例)两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 4h、8h、12h 的 VAS 评分、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的 VAS 评分、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均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结论 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镇

2、痛;上肢;术后镇痛2007 年 10 月2010 年 4 月我们观察比较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在上肢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镇痛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 120 例,男 76 例,女 44 例,ASA I或 II 级,年龄 1678 岁,体重 4278kg,无神经系统疾患、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局麻药过敏史,穿刺部位无破损及感染灶。术后随机分为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 组)和静脉自控镇痛(II 组)两组,各 60 例。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给与咪唑安定 0.04mg /kg 镇静。在超声引导下用 Y型 22G 一次性动静脉留置针行

3、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穿刺、固定。将盐酸罗哌卡因(75mg /支)稀释成 0.75%浓度,给与 2030ml 做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辅助均用咪唑安定和(或)芬太尼。术毕即开始镇痛,两组均采用一次性持续镇痛泵(持续速度 2ml /h,PCA 单次剂量 0.5ml,锁定时间 15min,镇痛时间 48h)。I 组配方:盐酸罗哌卡因(75mg /支)2 支加生理盐水稀释至 100ml;II 组配方:盐酸吗啡 1mg /kg,芬太尼 4ug /kg,氟哌利多 5mg 加生理盐水稀释至 100ml。1.3 观察项目 (1)疼痛评分采用 VAS 评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镇痛效果:5 分为差;记

4、录两组术后 4h、8h、12h的 VAS 评分、镇痛效果。(2)记录两组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1.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记数资料采用 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2.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分析无统计学意义。2.2 术后 4h 两组间 VAS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8h 两组间 VAS 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 8h 与 12h 组内 VAS 评分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1。表 1 两组术后 4h、8h、12h 的 VAS 评

5、分比较注:与 II 组比较, P0.052.3 术后 4h 两组间镇痛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8h、12h I 组镇痛效果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 II 组(P0.05);术后 8 h 与 12h 组内镇痛效果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表 2 两组术后 4h、8h、12h 的镇痛效果比较(n)2.4 I 组与 II 组相比头晕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 3。表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n)3 讨 论疼痛是人体受到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可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调节机制,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影响手术的预后,

6、良好的术后镇痛可稳定机体的内环境,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助伤口愈合。超声引导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区域麻醉中,确保穿刺成功,减少损伤周围组织几率。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不仅可以延长麻醉时间,还可因单位时间用药减少降低局麻药中毒的危险1。本文术后 4h 两组间 VAS 评分、镇痛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是因为麻醉时阻滞臂丛神经的盐酸罗哌卡因的阻滞作用尚未消退。术后 8h 与12h 组内 VAS 评分、镇痛效果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8h 两组间 VAS 评分、镇痛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术后 8h 麻醉用药引起的臂丛神经阻滞作用已完全消退,镇痛完全依赖泵的作用,而且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明显

7、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由表 3 可见,I 组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II 组。因此,就上肢术后镇痛而言,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 VAS 评分、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对生理功能干扰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参考文献】1Marhofer P,Sitzwohl C,Greher M,et al.Ultrasonographic guidance for infraclavicular plexus anaesthesia in childrenJ.Anaesthesia,2004,59:642-6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